关于北欧瑞典和芬兰

请问,关于瑞典或芬兰【或者是两个国家一起】历史上的战争有哪些?请例出谢谢!
以及,瑞典和芬兰历史上有没有比较重大的事件,像是人民暴动之类的。

瑞典约在公元13世纪中叶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此后开始加强对东方的扩张,1293年占领了整个芬兰。16世纪60年代起,尤其是古斯塔夫二世军事改革建立起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陆军以后,瑞典仗着日益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始了延续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对外战争,以建立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自1630年插手30年战争起,国势盛极一时,先是击败丹麦,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强国,接着又跃进欧洲大陆,构建起横跨波罗的海两岸的强权,成为当时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曾对其强盛地位给予认可。直到1699-1721年在与波兰、丹麦、俄国组成的三国联盟进行的北方大战中战败,瑞典国势渐衰,从波罗的海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
二次大战爆发时,瑞典宣布中立。9月3日内阁特别会议决定,所有有关执行瑞典中立的规定不仅适用于目前正处于战争的国家,而且也应适用于可能卷入战争的任何其他国家。11月3日苏芬战争爆发,瑞典没有象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样宣布中立,仅宣布为"非交战国"。瑞典在苏芬战争期间罄其所有的武器弹药供芬兰使用,并允许芬兰在瑞典招募了约8000名全副武装的军事人员,并于1940年1月同意盟国提出的准许战争物资过境运往芬兰的要求。到苏芬战争结束时,瑞典总共向芬兰提供了价值4亿克朗的赠品和借款。然而,瑞典并未使这种援助发展为直接的军事援助。针对1940年1月13日英国提出的要求经挪威、瑞典向芬兰派遣志愿军的照会,17日瑞典公开宣布不允许交战国军队通过或在瑞典领土上建立外国基地。1月24日,针对芬兰的请求军事援助和盟军借道援助的探询,瑞典答复道:"在当前形势下,除志愿者外,派遣瑞典军队或允诺其他交战国的军队过境都是不能指望的。"2月到3月,瑞典又一再拒绝了芬兰关于派遣军队支援和盟军借道援芬的请求。4月9日德军"威悉河演习"开始,德国要求瑞典继续严守中立,瑞典答复说打算保持中立,但要求"有完全自由采取那些我们认为有必要维护我们中立的措施"。瑞典通知挪威既不能以武器援助,也不能允许向挪威出口武器弹药。当挪威战事平息时,瑞典处境大为改变,其政策也随之改变。7月28日与德国正式缔结一项协定,允许德国军队和军需物资经由瑞典从挪威的一处运往另一处。9月14日达成一些新协定,扩大过境运输量,并允许过境士兵携带武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6月25日瑞典宣布接受德国要求,允许德军第163步兵师假道瑞典由挪威开往芬兰,允许德国飞机飞越瑞典领空,德军舰不得在瑞典领海停留超过24小时。

在瑞典的埃里克国王(King Erik)1154年将基督教带入芬兰之后,两国在700年间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典语一直是行政、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而芬兰语直到19世纪芬兰民族主义高涨以及芬兰的第一篇民族诗史《卡勒瓦拉》(Kalevala)发表后才受到重视。 1808年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就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简短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提供了芬兰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4
芬兰原来属于瑞典。12世纪前,芬兰社会还是原始公社制度。1155一1293年,瑞典对芬兰发动“十字军远征”,武力迫使信奉多神教的芬兰人皈依天主教,臣服瑞典国王。1362年芬兰成为瑞典一个省;1397一1523年卡尔马联盟时期,丹麦国王成了瑞典的君主,芬兰总督由丹麦国王委任;1434年瑞典和芬兰发生反对丹麦的农民暴动,1523年卡尔马联盟瓦解,瑞典建立瓦萨王朝,重新恢复对芬兰的统治,1556年芬兰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596年西部波赫亚玛地区的农民因不满瑞典统治者“屯兵于民”和苛捐杂税,拿起棍棒举行起义,迅速波及南方,但终因寡不敌众,1597年遭血腥镇压,芬兰史称“棒民暴动”;16世纪中叶瑞典开始和沙俄、丹麦、德意志、波兰争夺波罗的海霸权,1554一1809年芬兰沦为战场,长期陷于战乱;1714年瑞军战败俄军,占领整个芬兰;1721年瑞、俄签订《乌西卡乌布基和约》,芬兰东南地区为沙俄吞并,芬兰史称之为“大仇恨时期”;1741年瑞典对俄发动复仇战争,俄军再创瑞芬联军,重占芬兰,1743年签订《土尔库和约》,芬兰居密河以东广大土地,包括塞马河域全割让给俄国,芬兰史称之为“小仇恨时期”;1808年沙俄迫使瑞典参加反英同盟未遂,对瑞典发动讨伐战争,瑞典惨败,1809年签订《哈米纳和约》,芬兰残余部分悉为沙俄吞并,成为俄国的一个大公国,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对内实行自治,从而结束了长达6个世纪的瑞典统治。
第2个回答  2009-07-24
瑞典约在公元13世纪中叶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此后开始加强对东方的扩张,1293年占领了整个芬兰。16世纪60年代起,尤其是古斯塔夫二世军事改革建立起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陆军以后,瑞典仗着日益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始了延续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对外战争,以建立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自1630年插手30年战争起,国势盛极一时,先是击败丹麦,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强国,接着又跃进欧洲大陆,构建起横跨波罗的海两岸的强权,成为当时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曾对其强盛地位给予认可。直到1699-1721年在与波兰、丹麦、俄国组成的三国联盟进行的北方大战中战败,瑞典国势渐衰,从波罗的海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
二次大战爆发时,瑞典宣布中立。9月3日内阁特别会议决定,所有有关执行瑞典中立的规定不仅适用于目前正处于战争的国家,而且也应适用于可能卷入战争的任何其他国家。11月3日苏芬战争爆发,瑞典没有象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样宣布中立,仅宣布为"非交战国"。瑞典在苏芬战争期间罄其所有的武器弹药供芬兰使用,并允许芬兰在瑞典招募了约8000名全副武装的军事人员,并于1940年1月同意盟国提出的准许战争物资过境运往芬兰的要求。到苏芬战争结束时,瑞典总共向芬兰提供了价值4亿克朗的赠品和借款。然而,瑞典并未使这种援助发展为直接的军事援助。针对1940年1月13日英国提出的要求经挪威、瑞典向芬兰派遣志愿军的照会,17日瑞典公开宣布不允许交战国军队通过或在瑞典领土上建立外国基地。1月24日,针对芬兰的请求军事援助和盟军借道援助的探询,瑞典答复道:"在当前形势下,除志愿者外,派遣瑞典军队或允诺其他交战国的军队过境都是不能指望的。"2月到3月,瑞典又一再拒绝了芬兰关于派遣军队支援和盟军借道援芬的请求。4月9日德军"威悉河演习"开始,德国要求瑞典继续严守中立,瑞典答复说打算保持中立,但要求"有完全自由采取那些我们认为有必要维护我们中立的措施"。瑞典通知挪威既不能以武器援助,也不能允许向挪威出口武器弹药。当挪威战事平息时,瑞典处境大为改变,其政策也随之改变。7月28日与德国正式缔结一项协定,允许德国军队和军需物资经由瑞典从挪威的一处运往另一处。9月14日达成一些新协定,扩大过境运输量,并允许过境士兵携带武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6月25日瑞典宣布接受德国要求,允许德军第163步兵师假道瑞典由挪威开往芬兰,允许德国飞机飞越瑞典领空,德军舰不得在瑞典领海停留超过24小时。

在瑞典的埃里克国王(King Erik)1154年将基督教带入芬兰之后,两国在700年间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典语一直是行政、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而芬兰语直到19世纪芬兰民族主义高涨以及芬兰的第一篇民族诗史《卡勒瓦拉》(Kalevala)发表后才受到重视。 1808年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就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简短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提供了芬兰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