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哲学系各导师具体情况

谁有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导师的具体资料,本人急需在选导师前先有个了解,谢谢大家了!!!
我就想不通,在网上搜了那么多都找不到“心外”的, 都动不动就是心理学导师!!!
拜托,谁有哲学系导师的具体资料,哲学系的,谢谢!!!

郑雪
男,1957年5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市,1994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本人长期从事人格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重视幸福心理、健康人格等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探索,发表著作22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6项。
简历
1.学历
1978.3-1982.1 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1982.3-1985.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1.9-1994.6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2.工作
1975.8-1978.2 四川省高县龙洞乡, 下乡知青
1985.3-1986.8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助教
1986.9-2000.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2000.3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9.9-1990.9 加拿大女王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2001.7-2002.1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心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1)智力与认知方式的跨文化研究。自1982年起,本人长期研究中国不同民族儿童智力发展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与文化因素的关系,1992与陈中永教授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多民族认知活动方式的跨文化研究。”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报》、《社会学研究》和《民族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系列论文。
(2)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本人重视人格理论的探讨,强调人格心理学研究为健康和教育实践服务,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课程建设与师范生心理素质培养”、以及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先后出版了有关著作12部。
(3)文化融合与心理适应的研究,1989年与加拿大J.W.Berry教授合作研究了加拿大的中国旅居者心理适应问题,2001年与澳大利亚David Sang博士合作研究中国留学生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发表了论文“Chinese sojourners’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in Canad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1, 26(4):451-470;“Accultur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1994,(1)。
(4)主观幸福感的研究,2000年与美国Diener教授等43国的心理学家合作开展大型的国际合作研究,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承担了教育部规划重点项目“不同年龄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1篇,其中“Personality, cognitive and social orientation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students”发表在《Australian Psychologist》,1994,(2)。
科研项目(在研)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2.“当代青少年健康人格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3.“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健康人格关系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课程教学
1. 本科生教学课程: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2. 硕士研究生课程:个性心理学理论与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3. 博士研究生课程:人格心理研究。
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1. 黎汉儿童知觉—运动协调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4年第1期。
2. 海南岛黎汉中小学生智能发展差异性及其根源的跨文化研究,心理学报,1988年第2期。
3.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Sojourners in Canad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1 ,26(4) ,451-470。
4. 中国人认识方式发展的趋势与现代化的关系,《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 1期。
5. 认知操作和认知方式与生态文化因素的关系,《心理学报》1995年第 2期。
6. 具体认知和抽象认知与生态文化因素的关系,《心理科学》1996年第 2期。
7. 汉、黎、回、蒙古与鄂温克族成人认识方式的比较,《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8. 不同文化背景中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 心理科学,1998.21(5):470-471
9. 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0年第3期。
10.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2000年第6期。
11. 人格心理学的新进展和问题.心理科学.2002.25(6):744-745。
12.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MODERNITY OF ADOLESCENT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SIDE IN CHINA.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1
13. SWB和 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心理科学,04年第4期。
14.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自然辩证法通讯,04年第2期。
15.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结构与量表编制,心理科学,04年第5期。
16. Accultur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4年第1期。
17. Personality, cognitive and social orientation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students。Australian Psychologist,2004年第2期。
代表性著作
1. 《经典人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3. 《跨文化智力心理学研究》,广州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4. 《中国多民族认知活动方式的跨文化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 3月出版。
5. 《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6. 《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7. 《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8. 《健康与人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参加学术组织情况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2
去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专业的师资队伍那里可以看到哲学系老师的情况,包括中国、外国哲学、科技哲学等,还有一个哲学是在政治与行政学院,你也可以去学院的网站看看。

哲学所建于1978年,现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即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科学技术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史(该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自1999年以来连续三轮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目前哲学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11人,其中博士生12人、硕士生99人。

总体师资情况:

哲学所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人,广东“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硕士学位者2人,有海外学成归来者1人,多位教师曾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地做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经历。

教授:(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奇智 陈晓平 范冬萍 黄世瑞 黄作
颜泽贤

副教授:(按姓氏笔画为序)
许雪涛 陈开先 余慧元 胡浩

讲师:(按姓氏笔画为序)
勾文增 刘钰森 李宜静 宋志润 梁咏新

http://portal.scnu.edu.cn/wps/PA_1_F1T9CTE00GTD902NJJBU972000/upload/publicAdmin/SubMenu/XueYuanGaiKuang/CombineStaticPage.jsp?portalID=publicAdmin#his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