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供养和尚?

“供养三宝”我觉得有问题,别的两个我没意见,供养和尚我觉得有问题,和尚有手有脚,他们不是会做法事,得到薪水吗?为什么要靠一些居士来养他们,他们这样算什么,不是不劳而荻吗?

是不劳而获。

出家人,披上袈裟,进了佛门就成了僧人。可佛门里的僧人是在干着什么行当呢?现在很多的中国佛教僧人一入佛门就热衷于经忏法事。所谓的经忏法事主要就是有人死了,就去为死人诵经礼忏,号称这样可以救度或超度亡灵。

现在不少寺院天天为人作法事,每天都在放焰口、打阳普佛、打阴普佛、拜大悲忏、拜水忏、拜梁皇仟。。。有作不完的佛事,赶不完的经忏。一堂经忏,明码实价,少则百十元,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还要给参加经忏的僧人送红包。经忏成了某些寺院盈利的生意。有人生病,事业不顺,有人遭祸甚至有人死亡,都要求作一堂经忏法事。

据说现在的大悲寺是中国佛教寺庙的一个榜样,僧人都比较“像样”,也就是比较没被世俗化,是较严格按照佛门仪轨行事。但就是在这个佛界的“模范”寺庙里,僧人也是看在钱的份上,争着要去赶经忏。下面就是有关这种事的一些报道:

有关大悲寺超度亡灵的报道:

。。。去离东风山不远的破缸镇给一家大户人家做超度亡灵的法事,这可算的上是一件美差,很多人都争着去做,听以前做过法事的师兄们说,一般能做得起法事的,都是家里有点钱的,而且十分迷信,往往他们给点超度费都很高,相对而言,油水也是不在话下的。

一般法事三到七天,吃喝拉撒全给主人家包了,另外还收取点香油钱等等,自然是合情合理。这次得到了这份美差,令很多师兄弟都红了眼,凭什么他一个厨房打杂三年的和尚就去搞油水的事,而个堂院这么多地址就要去学校搞什么佛法知识讲座……很多人心里都不平衡,可都是敢怒不敢言,领导的决定,谁敢多说废话?

有关法源寺超度亡灵的报道:

那女的按照当一的要求,写下要超度亲人姓名和生前住址等等,然后按照价格,交钱开收据,算是预约成功,等待实行了。说实话,做法事的“价格”不算低,要是专场为一个家庭做就更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办公室里赫然放着一个保险柜,上面还有一台点钞机。

在这种经忏的名目下,僧人看重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钱!给死人念经,办法事真的能超度亡灵吗?如果这些僧人还有点头脑和良心的话,他们自己也当清楚,所谓的超度亡灵完全就是骗人的。

就按佛教自己的说法,因果报应,自作自受。既然都只能自作自受,那么人都死了,自作的都已成定局了,还能靠别人来念经来改变当受的报应?!如果靠念念经就能改变报应,就能被超度,那么佛教的那套因果律也就不攻自破了。再来,佛教本身就不信人有不死的灵魂,又何来的“亡之灵”呢?佛界的这些僧人无非就是在自欺欺人。

荒唐的是,这些僧人连自己都超度不了,又何来的能力来超度别人呢?退一步说,如果经忏真的能超度亡灵,那么以“慈悲”为怀的佛教,怎就不能凭着“慈悲”心去“救度”众生呢?怎么还要明码实价地凭着金钱来决定“救”不“救”呢?难道没钱人的“亡灵”就不值得“慈悲”的佛教僧人去“救度”了?佛教不是说“众生平等”的吗?不是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吗?可在钱面前怎就不平等了呢?!对没钱的人怎就没了“大慈大悲”了呢?!

人死了,家里人已是很伤痛了,可就是在人危难之际,这些佛教的僧人还趁火打劫,趁机为自己捞一把。这样的佛教僧人是“宝”吗?不是!应当说是祸!是给丧失了亲人的人再加丧财和被骗之祸!如果没有佛教的这些经忏僧人,没有佛教的这些“僧宝”,就没有经忏这种令人不齿的欺诈行为!所以,佛教的所谓“宝”,其实正是危害人类和社会的祸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其实本来的情况,是施主给予出家众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出家众给予施主法供养(讲经说法、传道、解惑、授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杂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佛陀来到一座村庄托钵,正在耕田的农夫见到佛陀,就说:“我以自己的力量耕田下种,以供饮食,沙门瞿昙你也应该这样做。”佛陀说:“我也自己耕田下种以供给饮食。”农夫怀疑地问:“我都不曾看见沙门瞿昙驾牛耕田除草,为什么瞿昙要说‘我也自己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可否为我讲说您的耕田法?”佛陀以偈回答:“信心为种子,苦行是时雨,智慧为犁轭,惭愧心为辕,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保藏身口业,如食处内藏。真实为其乘,乐住无懈怠,精进无废荒,安稳而速进,直往不转还,得到无忧处。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农夫一听,欢喜赞叹佛陀是位真正善于耕作的人。
第2个回答  2009-07-22
呵呵,曾经有位中国朋友也和在下说过同样的话。也许因为丛林制度以及社会道德导致这样的想法。

1. 佛陀禁止比库有邪命。何谓‘邪命’? 不正当的非法生活。

一位活命清净、依戒自律、具足正当的行为与行处的南传出家人是已经禁止接受金银、禁止沽酒抽烟等诸麻醉品、禁止歌舞戏乐及观看不适宜的娱乐表演如电视剧、音乐演奏、歌剧舞蹈、艺术展览、特技表演、运动球类比赛、阅兵列阵、军事演习、禁止诸类游戏与赌博如下棋、打牌、打球、猜字、顽耍、舞刀弄剑、跑跳、吹囗笛、唱卡拉OK、跳舞等下劣的行为、禁止弄拳秀腿卖武艺、禁止为人传递讯息、从事媒嫁与办理差事、禁止从事买卖、禁止装饰及美化身体的设备、禁止闲谈戏论、禁止争吵辩论、禁止替人看手相命理、预测财运、禁止占卜预兆、问卦测字、禁止推测福祸吉凶、禁止谈天地变易、禁止相学解梦、禁止做火供、禁止献供诸神、禁止预言气象、禁止看地理风水、禁止驱魔役鬼、禁止咒害解降、禁止媚药媚术、禁止超度亡魂、禁止念咒洒净、禁止操作巫术施降、禁止为战略顾问、政务国师、禁止星卜术、禁止解说征兆与预兆、禁止为人安排良辰吉日、禁止炼丹、行医施药[13]等等一切欺诈法术、低劣技艺而行的邪命(更详细的叙述请参见《长部·第二经·沙门果经》)。若能离此诸种邪命,即名活命遍净戒。

http://sss2002.51.net/books/ysfj/saamannaphala_sutta_11.htm

2.佛陀在阿含经有说明比库所进行的‘工作’是什么?自利利他。如同修女,神父也是宗教职司,那么何曾见到修女,神父去耕田? 每个‘工作’都有它的规则,不能因为社会更改变。

3. 比库僧是我们的导师,是实行佛陀教导之人,是圣者。那么供养圣者是很应该的事情。 在佛陀的9种功德中,阿拉汉的汉译是‘应供’,应当获得供养什么呢? 1. 食物。2.住处。3.衣物。4.礼敬,皈依。 供养金钱是违背佛陀教导的,而精舍的种种费用都是由在家人集团负责的。比库是不可以手持金钱的。

4. 这不是不劳而获。比库因为‘圣道’而努力,如同您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走向‘圣道’就是比库的工作。

19 .耕一种不一样的田
有一次,佛陀住在一个婆罗门村落外的树林中。
村落附近有一个大农场,农场的主人是一位大家都称他为耕田婆罗堕婆阇的婆罗门族人。
这天早上,耕田婆罗堕婆阇正在农场工作,指挥着工人们犁田与播种。这农场到底有多大呢?当他们工作完毕收工时,光整理犁田用的器具,就有五百具之多,由此可以想见了。
耕具收拾妥当后,耕田婆罗堕婆阇开始分派食物,给农场中的工人。这时,佛陀正好路过这个农场,要到村落里乞食,佛陀看见他们正在分派食物,就停了下来。
耕田婆罗堕婆阇看到佛陀停了下来,知道佛陀准备向他乞食,但他心中不满出家人不像他们一样付出劳力工作,所以不打算布施食物给佛陀,就讥讽佛陀说:
「出家人!我们种田人,依耕种而有食物吃,从来不必向别人乞食,你也应当自己耕种。耕种就有食物吃,不必向别人乞食。」
「婆罗门!我也耕种,依耕种而有食物吃。」
「哦?是吗?但是,我们没看见你有耕作的农具,像犁啊、锄头啊,耕牛、牛轭、牛鞭之类的,你怎幺敢说自己也耕种,依耕种而有食物吃?
没有农具也能耕田?我倒要向你讨教讨教。」
这时,佛陀就说了:
「正法的信心,是我播种的种子;
所有的善法,是我耕种的良田;
精进的毅力,是我驯良的耕牛;
严谨的修持,是那甘美的雨水。
智能是耕犁,惭愧之心是犁柄,
专注是缰绳,守护六根的正念,
就是操作这些犁田工具的高手。
戒护着自己的言行举止,控制着自己的食量;
真理是拔除杂草的利器,解除束缚的休息处;
精进是最耐负荷的牛只,带着我快稳地前进;
带我离开束缚到安全处,不再忧苦不再回头。
我就是以这样耕种,不死是这样耕种的收成;
当完成这样的耕种,所有的苦迫也就解除了。」
耕田婆罗堕婆阇一听,竟有这种不一样的耕作,而深受震撼,不由得赞叹起佛陀来,说佛陀才是最会耕田的人,也对佛陀生起了信心。于是,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想要供养佛陀。
佛陀说法,一向是为了利益听者,不是为了赢得食物供养,所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接受食物。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只能再次地赞叹佛陀说:
「瞿昙是最殊胜的导师!尊者瞿昙所说的正法,引导失败倒下的重新站起来;将隐蔽覆盖的显露出来;正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迷路者。我现在就归依世尊、正法与僧伽。但愿尊者瞿昙,接纳我从现在起终身为佛弟子。」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九八经》、《相应部第七相应第一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二六四经》。
二、这个故事,一方面破斥了一般人对修行者「不劳而获」的误解,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佛陀「应机说教」技巧的高明:以修行比喻成耕种,将信心、一切善法、精进、智能、惭愧、专注、正念等修行要项,作巧妙的解说,而将不死的解脱,比拟为耕作的收成,让善于耕种的农人也容易理解与接受。
三、死亡,是一般人所不喜欢的,因此,故事中佛陀以「不死」为修行耕种的成果,可能对一般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实则,依缘起来说,不死即是不生;不生也不死,就是指涅盘解脱。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其实本来的情况,是施主给予出家众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出家众给予施主法供养(讲经说法、传道、解惑、授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杂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佛陀来到一座村庄托钵,正在耕田的农夫见到佛陀,就说:“我以自己的力量耕田下种,以供饮食,沙门瞿昙你也应该这样做。”佛陀说:“我也自己耕田下种以供给饮食。”农夫怀疑地问:“我都不曾看见沙门瞿昙驾牛耕田除草,为什么瞿昙要说‘我也自己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可否为我讲说您的耕田法?”佛陀以偈回答:“信心为种子,苦行是时雨,智慧为犁轭,惭愧心为辕,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保藏身口业,如食处内藏。真实为其乘,乐住无懈怠,精进无废荒,安稳而速进,直往不转还,得到无忧处。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农夫一听,欢喜赞叹佛陀是位真正善于耕作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7-22
他们是佛法的传播者,没有他们谁来传播佛法?“三宝”一词也出自佛经,和尚和其它二宝同一渊源,是平等的三宝,如果不是佛就不可能说“三宝”,你这样认为是一种不正确的见解,也是对佛法缺少了解。另外,你对供养还不完全理解,供养跟布施差不多只不过是对境不同,我们说法也不同。但都是“给出去”,你也知道,世界上很多物质产生的原理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相互关,就像回音一样。同样,你给出去什么,你也会在将来得到什么,而且僧众为三宝之一,是非常殊胜的“给出”对境,而三宝就像“回音壁”一样,会更加快速丰厚地把福报回向给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