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是什么意思?

来自佛经:
僧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禅师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僧问:何处是无寒暑处?
禅师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胡兰成先生的注释说:如在大寒酷暑而无寒暑。

不是很理解这段~
希望有识之士可以帮忙解释一下~
谢谢~

“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意思:热时让它热,冷时尽它冷,只要你随缘自适,便无处不可逍遥自在。

    出处

佛经,原文如下:

僧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禅师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僧问:何处是无寒暑处?

禅师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意思是:

学僧问洞山价良说: 

“寒暑到来时,该如何回避?”

洞山价良“你怎么不到无寒暑的地方去?”

学僧“那个地方才是不冷不热的地方呀?”

洞山价良“寒冷时,你自己彻底的化为寒冷;酷热时,你彻底地化为酷热。”

    解说:

上述原本是佛经的公案,在这则公案里,“寒暑”是禅家对生死、烦恼一类的譬喻。佛教徒追求的是对生死烦恼的超越,但是这样的净土到底在哪里呢?洞山禅师的答复是“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热时让它热,冷时尽它冷,只要你随缘自适,便无处不可逍遥自在。
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这就是洞山禅师的观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9
楼主 你好

这原本是禅宗公案,而公案都是直指本心。这要追朔到佛经。

佛法中,所说的本心,都是同出一辙,无二无别,然而 佛有告诫,此乃千圣不传之秘意,是故不可明说。因此禅宗机锋乃属教外别传,虽无明说,但是若是缘熟之人,必能因此悟入,得见本性。

然而必须稍微引用经典,说明一下真心的体性,真心跟我们所认知的这个觉知心,大大不同,虽然差异极大,却是我们天天所用,但是都忽略它的存在,认为理所当然,正是祖师所说的日用而不知。又如佛经有云

《大集经》云:「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维摩诘经》云:「法离见闻觉知。」又云「不观是菩提。」

因此真心本性离见闻觉知,

如某位同修 青山碧水间 - 江湖大侠 八级 所说

自性离寒暑、而不异寒暑——谁知道寒来谁知道暑?而知道寒暑的知道、它有冷热否?

这就是落入能知能觉的妄心,因为知道寒暑的这念心,其实还是有知觉有观的意识心,认这个心作为真心,於佛菩堤道远矣远矣。

诸位大德、楼主,当你正在打字时,你的真心从来就不管打字,也不知道在打字,可是没有它,你就如同死尸,根本不会有你生存在世间中,当你在吃饭、洗澡、睡觉时,它一直都在,可是它从来离开见闻觉知,从来不管你在干什麼,都一直配合著你,所以它才是真随缘,而且恒常存在。

这个真实心真的很难体会,自古以来本来证悟者就很稀少,错认者比比皆是,青山碧水间就是其中之一,错将能见闻觉知的意识认成真心,殊不知楞严经所说的五阴、见闻觉知性本不生灭,是依於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有的,所以大家应该是觅取此真心如来藏,而不是将真心所出生的功能--见闻觉知性,当成是本体。

最后,永嘉玄觉禅师有说: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因此诸位应该探求哪个真实新才是真正本来无生,而且在一切影像、声音、五感等境界中,丝毫没有见闻觉知等念,如果真的亲证这个无生无念之心,那一切万法、万物没有一个不是它出生的,因为这无生无念之心,就是出生万法的根源。

所以洞山禅师这边的机锋也是如此,楼主,哪个心不知寒热,哪个心从来与寒热不相干?

如果随著青山碧水间的语脉去,驴年悟不得,依旧在意识境界上打转!

如果楼主你能从你身心中,亲自证实觅得这个从来就不知寒热,乃至冷暖痛痒硬软,它完全都无知也无念,不论你听到什麼声音,它从来也不去了知,不论你看到什麼可爱或讨厌的人事物,它也从来就开心或讨厌,也从来不知道那是什麼?

但是!! 你想什麼他都知道,一直以来,从无始以来,就是这样的体性,而且每一世都配合著你,从来没有丝毫遗漏、散乱、出错。(经中所说的了众生心行)

哪天你结婚了,假如你亲证此心了,你将会发现,真心才是跟你最亲密的,日日夜夜不离你,比你的伴侣更加亲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这原本是禅宗公案,而公案都是直指本心。这要追朔到佛经。
在这则公案里,“寒暑”是禅家对生死、烦恼一类的譬喻。佛教徒追求的是对生死烦恼的超越,但是这样的净土到底在哪里呢?洞山禅师的答复是“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热时让它热,冷时尽它冷,只要你随缘自适,便无处不可逍遥自在。
  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这就是洞山禅师的观点。

原文:
僧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禅师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僧问:何处是无寒暑处?
禅师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翻译:
学僧问洞山价良说:
“寒暑到来时,该如何回避?”
洞山价良“你怎么不到无寒暑的地方去?”
学僧“那个地方才是不冷不热的地方呀?”
洞山价良“寒冷时,你自己彻底的化为寒冷;酷热时,你彻底地化为酷热。”
三优闭门按一纳,兼无松竹蔽房廓;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人生有寒暑顺逆,将自己化入寒暑不要对立,于是寒暑即消失了。
第3个回答  2015-06-19
学僧问洞山良价说:“寒暑到来时,该如何回避?”

洞山良价:“你怎么不到无寒暑的地方去?”

学僧:“那个地方才是不冷不热的地方呀?”

洞山良价:“寒冷时,你自己彻底的化为寒冷;酷热时,你彻底地化为酷热。”

三优闭门按一纳,兼无松竹蔽房廓;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人生有寒暑顺逆,将自己化入寒暑不要对立,于是寒暑即消失了。
第4个回答  2009-07-19
自性离寒暑、而不异寒暑——谁知道寒来谁知道暑?而知道寒暑的知道、它有冷热否?

建议楼主先不要看公案——禅宗公案明白时一望而知、简直不值一提(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但是在不明白时越看越糊涂;先从楞严经学起、至少学通前四卷,然后再看坛经,这样我想于禅宗可算略窥门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