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油子卫嘴子"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京油子是北京人的外号。“油”的意思,本来是浮滑、轻佻。用"油"字造成的词语,大都含有此意,如"油嘴滑舌"、"油腔滑调"、"油头粉面"、"油光闪亮"等。

旧指北京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轻浮油滑的人,现多指谙熟北京地区人情世故,办事机灵的北京年轻人。

    卫嘴子:指天津人的嘴会说。天津人平时说话就很诙谐、幽默、逗笑,所以,能把天津人说乐了,就一定能够红遍全国。卫是天津的意思,有天津卫的说法。

    扩展资料:

    从清末到解放初,在北京广泛流传的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北京、天津、保定这三个城市,按照明、清的行政名称,应该称为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 

    “北京城”的叫法。第一,过去的北京,只是城墙以内的地方;第二,在明清两代,北京不设行政区,不在州府道县的编制,北京老百姓打官司,就要到现在丰台区的宛平镇,那时是宛平县,所以北京就只能叫北京城了。 

    天津卫”的叫法。当初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从安徽老家调来了亲兵保卫北京,由此而设立了天津卫,就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是兵营的意思,所以天津的地名有许多是军队的称呼,如军粮城、北大仓、小站、南营房等。 

    “保定府”的由来。因为当年在保定设立了府衙。

    北京是皇帝住的地方,天津是北京的东大门,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而且这是华北平原上三个最大的城市,所以三个城市的来往十分频繁,于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就自然而然地流传开了。

    这句话流传许久,以讹传讹渐渐离了本意,并且“狗腿子”一词在抗日战争中赋予了新的含义,问题就更显得伤人了,难怪没有人回答。

    说起这句话,据说始传于满清时期,而且最近的历史也就上溯到那会儿保定能跟京津并列。当然,大明时期保定也地处繁华,回溯历史主要是把“狗腿子”跟抗日战争剥离关系。

    按照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设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为京城繁华区域。其中北京城是皇帝、王公、大臣住的地方,俗语云伴君如伴虎,若处事不够圆滑多半掉脑袋,所以能在北京城生存的人民多处事圆滑,俗称“京油子”。

    天津卫为京郊最大的码头,贸易发达,生意人多,能说是第一生存技能,全凭一副伶牙俐齿发财,所以叫“卫嘴子”;保定府呢。

    是离京津最近的繁华地带,往西是太行山脉,往北是蛮夷狼族,京津两地的达官贵人要请个管家护院啥的,最便捷的便是从保定府招聘,并且保定人的拳脚功夫也着实了得,就更促成了保镖护院一定要保定人的风气,于是有了“保定府的狗腿子”一说。

    陈年旧事,不含褒贬,一不宜与抗日战争的“汉奸”“狗腿子”联想,二不宜与当前的职业联系,且考证来也没多少意义,徒增笑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油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京油子” 旧指北京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轻浮油滑的人,现多指谙熟北京地区人情世故,办事机灵的北京年轻人。“卫嘴子”是指天津人能说会道,口才了得。

    1、“京油子”的由来

    看过突变大事太多的北京人,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和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都不过分地亲密,谁都不得罪。而且发现风向不对,也会马上转舵,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外地人看北京人这么世故,这么油滑,于是就生出了“京油子”这么一个称号。

    2、“卫嘴子”的由来

    卫,过去是古代朝廷军队中一个的编制,天津以前就是一个驻军的地方,旧称天津卫。嘴子,其实就是嘴,人的五官之一。人嘴两张皮,可以把死人说活,也可以把活人说死,足见这嘴皮子的威力。天津人因占了这能说会道的天机,所以号称“卫嘴子”。

    扩展资料

    “卫嘴子”第二个含义——耍嘴皮子

    从码头文化的角度,要争夺码头、占领码头,往往要通过流血和武力解决。反映旧社会生活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里,往往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把胳臂放到油锅里炸焦了,还是面不改色,对方一见他已经玩命了,就认输了,撤退了,于是这块地盘就归他了。

    这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但是玩命的成本毕竟太大了,谁也不能总是玩命,于是就用嘴干架。因此,“卫嘴子”就有了第二个含义——耍嘴皮子。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回家找我哥哥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油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嘴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这是一句俗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说的是北京的人很油,也就是有点“油、痞、滑”的性格;天津的人嘴会说,就是嘴好,能把人哄得高兴,会表达自己的意思;保定的人呢,会察言观色,当好管家,当好副手,知道领导想的是什么,并且把事情办得周全。

    从清末到解放初,在北京广泛流传的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但是,这样的话是不能轻易说的。在没有对这句话真正了解之前,在没有机会详细解释的场合,不要轻易说这句话,免得引发冲突。

    拼音:jīng yóu zǐ wèi zuǐ zǐ 

    造句:

    1、“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钩腿子”。

    2、京油子、卫嘴子,天津卫能嚼善辩的人海了去啦,可真没见过这么能嚼的新媳妇!十几年过来,当年的新媳妇早已官称刘娘,她为刘家生了五男二女。

    3、一句“京油子卫嘴子”,足以说明饮食在天津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说起北京,就不能不让人想起老话里“京油子、卫嘴子”的称号。

    5、早年有句俗话叫“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6、京油子、卫嘴子,天津人个顶个的是美食家,过年怎么可能不讲究吃呢?节前,天津人会提早预备好初一到初五的食物。

    7、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天津人自古以来就以能言善辩而闻名。

    8、有句俗话,“京油子,卫嘴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这是一句俗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说的是北京的人很油,也就是有点“油、痞、滑”的性格;天津的人嘴会说,就是嘴好,能把人哄得高兴,会表达自己的意思;保定的人呢,会察言观色,当好管家,当好副手,知道领导想的是什么,并且把事情办得周全
    第4个回答  2009-06-09
    民间三大恶人,“京油子”和“卫嘴子”保店府的“勾腿子”

    北京是国都,是皇帝、王公、大臣住的地方,作为老百姓来说,不要说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佣
    人,都是您惹不起的,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嘛。

    从上层看,皇帝一言九鼎,一句话可以让人升官,也可以让一个人丢官丢命,做他们的佣人就
    有一定的风险性,官被抄家的时候,佣人的财产可能同时被抄,甚至和老爷一起杀头。所以当佣人
    既要巴结老爷,好多得点赏钱,又要与老爷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自己吃挂络。

    从底层看,佣人的东家也是他的后台,这就是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一个邻居如果当上了
    一个有权势大官的佣人,而你以前曾经得罪过他,他就会仗着老爷的势力加倍地报复你。所以北京
    人很少去直接地、过份地得罪周围的人。

    从社会看,一个要饭的人加入了帮伙就有了势力,一个妓女受到王爷的宠爱就是有了靠山,所
    以昨天的下三赖也许今天就抖起来,昨天的豪门客也许今天就讨了饭。看过突变大事太多的北京
    人,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和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都不过分地亲密,谁都不得罪。而且发现
    风向不对,也会马上转舵,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

    外地人看北京人这么事故,这么油滑,于是就生出了“京油子”这么一个称号。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是京油子,第二京油子是一些北京人在风
    云变幻的那个环境中,为了自我保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可能你讨厌、瞧不起甚至鄙视京
    油子的作派,确实北京人没有成大气候的人,但是你从另一面看,真正的老北京人,没有一个犯大
    错误的,没有一个上大当的。就是因为他们在意识上只求平安、塌实,在行为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自
    我保护意识太强了,做什么都左顾右盼。

    天津是北方的一个重要的商埠码头,既有陆运,又有河运、海运,因此天津比较发达的是商埠
    文化和码头文化。为了揽到买卖,为了拿到装卸任务,就要说服客户,久而久之,天津人能说,给
    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卫嘴子”这个称号自然而然就叫开了。

    为什么过去的相声演员要先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以后,才可以大胆地闯江湖,就是因为天津人
    平时说话就很诙谐、幽默、逗笑,所以,能把天津人说乐了,就一定能够红遍全国。当然,并不是
    所有的天津人都能说会道,内向、木呐的人也有,所以,不能一见到天津人就说人家是“卫嘴
    子”。还有更为令人尴尬的是,一见到天津人就让人说天津快板,似乎天津快板是天津人的必修课
    一样。

    保定“勾腿子”,保定人摔交爱勾别人的腿,而且这招很厉害,很出名,所以就有了“保定府的勾腿子”之间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