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谁知道为什么叫“粽”子?

怀念山东的粽子,说是棕叶包的,那棕叶是什么啊?
有没有哪个北方的朋友有我说的那种宽大的尚未采摘的棕叶的照片?

===========

箬叶或芦苇叶

===========

裹粽子用的“棕叶”其实是箬叶或芦苇叶,箬叶是箬竹的叶子,叶大而宽。以前中国北方粽多为长型,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缚粽。南方多以箬竹叶包粽,也有用芦苇叶者。粽子形状接近三角锥,体积较大。

图:阔叶箬竹叶。

参考资料:http://cake.moonlightchest.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9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第2个回答  2009-06-09
我就是山东的,我妈每年都会包粽子,很好吃的,那种总也很大有16K纸张那么大吧,我家现在还有, 图片没法发过去,我家没视频啊,呜呜

支持山东粽子!!!
第3个回答  2009-06-09
名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