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电脑工作的进。。。。

小弟初入电脑行业,但对硬件的一些发展历史不是很了解,,比如主板,CPU,内存,显卡,芯片组,他们的一些详细的参数,以及如何的搭配还有升级,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这样的水平:就是当我看到一台机子,就能准确的判断出他是什么时候的产品,什么样的配置,以及如何的升级,望达人指点,或者能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谢谢
哎。。我知道经验很重要,但我现在几乎没什么经验,这个没办法,只好一天天的累积
但我觉得学习的方法和理论知识也很重要,所以我想在网上多学点理论知识,但经常一些东西都看不懂

谢谢大家的发言啊,真的很感谢啊

这多好的回复,还真为难我了,分给谁呢? 昏。。。。。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全称中央处理器。
从1971年intel发布了全世界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来,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咋舌。
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和晶体管的数量会翻一倍,而价格同时下降一半。就目前的计算机市场来看,除了显卡集成度的增长速度如脱缰野马一般远远的抛离了摩尔定律的长期趋势线,intel和AMD在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一直向世人完美的诠释着定律长久不变的魅力,执迷不悔地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从AMD的官方网站(http://www.amd.com/)公开的资料便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它的CPU开发部门分为两个设计小组,如一个小组开发出新内核的产品,接下来要花6个月的时间来改进缓存(cache)方面的性能,完后还要再花6个月的时间改进内核,用以提高性能(大家可以从Athlon的发展流程清晰地看出这12个月的变化),等到再经过6个月的市场销售期,另一个设计小组的全新内核产品又问世了,6+6+6=18个月—恰好符合摩尔定律!

CPU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和已经初露端倪的64位微处理器。掐指一算,CPU从最初的4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只经历了短短十年的时间,期间各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如下:

4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4004处理器
8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80、8085处理器
摩托罗拉公司的MC6800处理器
16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86、80286处理器
32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386处理器
准32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386SX处理器

大多数国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都是从采用80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开始的,那时我们亲切的把它称为286,不过当时的生活水平可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计算机,个别的企业在花重金购进后也跟宝贝儿似的,恨不得能用个玻璃罩给罩起来,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85年80386和1989年80386SX的问世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转折点出现在1989年intel推出的80486处理器上,80486在80386的基础上集成了80387协处理器(浮点运算功能)和8KB高速缓存,使得微处理器的性能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洽逢当时国民经济呈增长趋势,486电脑便开始以缓慢的速度“走”入了老百姓的家庭当中。到了1993年,就像大家现在期盼Pentium4的心情一样,梦幻般的CPU诞生了,它就是“奔腾”(Pentium),按当时习惯的叫法我们还称它为586,但是intel公司为了挤掉其它CPU厂商,保护自己产品的商标,在其申请x86为自己商标失败以后.便统一将这一代(586)的产品注册命名为“奔腾”,并开始在我国作电视广告,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当数那句公告词“intel,computer inside”。从此之后,奔腾时代开始了!不过当年还是小字辈的超微(AMD)公司在同年推出了K5处理器;仅相隔一年,IBM公司也推出了Cyrix 6x86系列处理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intel想垄断CPU市场的算盘落空了,这位巨人当然不会等闲视之,为了占领服务器市场和稳固个人计算机市场它相继推出了Pentium Pro和Pentium MMX,真正的CPU大战开始了……
不久,cyrix被逐出舞台,人们期待的三足鼎立就此宣布结束.
当时人们以为intel很快变会统一cpu市场,不过今天的事实证明,这是遥远的路~

硬盘
大家都知道,目前占主流的硬盘接口有IDE和SCSI两种,那么这两种接口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二者之中历史资历更深的是SCSI,它的前身是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希捷的前身)制订、并于1986年获得ANSI(美国标准协会)承认的SASI(Shugart?Associates?System?Interface,施加特联合系统接口)。而IDE则源于CDC(Control?Data?Corporation,数据控制公司)、康柏(COMPAQ)、西部数据(Western?Digital,以下简称WD)共同开发的磁盘控制接口,并于1989年由ANSI认可为ATA标准。

CDC的特点是不需大量追加设备即可构成电脑方的主控线路,?这也正是它在个人电脑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早期的硬盘容量不过10MB到数十MB,甚至连今天的内存容量都不如而且价格极其昂贵,很少有个人用户有幸拥有硬盘。当时的硬盘所采用的磁头大多是高铁酸盐磁头或MIG磁头。

进入90年代以来,硬盘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导致硬盘零售价大幅下降,使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有幸接触到硬盘。在90年代初,SCSI接口发展为SCSI-2,早期的SCSI-2产品通过提高同步传输时的频率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为10MB/s,后来又出现了支持16位并行数据传输(原本为8位并行数据传输)的Wide?SCSI,将数据传输率再提高为20MB/s。与此相对应,原有的8位传输的SCSI被称为Narrow?SCSI。而在1994年,增强型的IDE接口E-IDE(Enhanced?IDE)也问世了,?它解决了IDE接口无法支持高于528MB的硬盘的问题并使一个接口能同时连接两个设备,还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
E-IDE由ANSI认可为ATA-2。

与此同时,用于连接光驱、磁带机等非硬盘设备ATAPI接口也诞生了。可以说,正是E-IDE接口的诞生,带来了今天IDE接口存储设备的普及。

到了1995年,更为高速的SCSI接口SCSI-3诞生了。SCSI-3俗称UltraSCSI(数据传输率20MB/s),其正式的称谓是SCSI-3?Fast-20?ParallelInterface。顾名思义,就是将同步传输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以提高数据传输率的技术。当使用16位传输的Wide模式时,数据传输率更可以提高至40MB/s。正是在这个时期,“追求高性能惟有挑选SCSI”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当然SCSI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数据传输率快这么简单)。

但到了1997年,状况又有了改变,IDE阵营推出了Ultra?ATA规格展开新一轮对抗。当使用Ultra?ATA?DMA?Mode?2(俗称Ultra?DMA/33)模式时,数据传输率最高可以达到33.3MB/s。这一速度比Narrow传输模式下的UltraSCSI还要快。现在流通的IDE硬盘已经全部对应了Ultra?ATA模式。并且,随着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MR磁头和提高磁盘记录密度的新规格得以普及。

为了对抗Ultra?ATA,SCSI阵营也于1997年推出了新的Ultra?2?SCSI规格(Fast-40),目前已有多种SCSI硬盘支持Ultra?2?SCSI。?不过,采用LVD(Low?Voltage?Differential,低电压微分)传输的Ultra?2?SCSI难以与原有的低速设备兼容,因此现阶段个人用户主要使用的还是Ultra(Wide)SCSI。

另外,在1998年9月,更为高速的数据传输率高达160MB/s的Ultra160/m?SCSI(Wide模式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新一代SCSI硬盘将对应这一最新的硬盘接口。

在IDE阵营方面,1998年2月由昆腾(Quantum,现在没了)公司牵头推出了支持66MB/s数据传输率的Ultra?ATA?/66标准。尽管支持它的控制芯片组迟迟未见问世(现在已经有SIS的兼容芯片出现),WD已经于去年12月率先推出了支持Ultra?ATA/66的硬盘产品,不过产品在出厂时将Ultra?ATA/66模式设为Disable,用户想要激活这一模式必须使用专用的工具软件设定(当时并没有支持Ultra?ATA/66的主板,所以这一措施可谓妥当)。现在昆腾、IBM等也已经先后推出了支持Ultra ATA/66的最新产品。

内存 显卡 偶就不说了

CPU历史 http://tieba.baidu.com/f?kz=128940722

http://www.verycd.com/groups/g950g950/230550.topic这个是整个电脑历程的发展历史。。。很长

华硕http://bk.baidu.com/view/17784.htm
微星http://bk.baidu.com/view/55068.htm
技嘉http://bk.baidu.com/view/19340.htm
精英http://bk.baidu.com/view/58917.htm

其他都可以到百度百科去查
实在太多了~~

楼主我花了半小时帮你搜集的资料目的是为了让你多学点,但是很多东西想电脑硬件这种工作是必须要你亲自动手的 以前的不管 现在最新硬件配置参数是需要你去每天动手学的。很简单 不需要多复杂的东西只要记住就可以

最后一句 把分给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4
小弟啊,硬件的发展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想了解这些参数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知道这些参数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能活学活用才是最可贵的。
所以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
一、多接触电脑,比如科技市场,组装机店面,电脑维修店,售后服务店等等地方。
二、多看一些资迅,了解硬件的发展方向,了解的过程中与实际结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经常浏览一些知名有关电脑方面的网站和报纸,比如,中关村,电脑纸,太平洋电脑网,等等。
四、兄弟,硬件不比软件,可以无所谓的安装调试,硬件的学习要注重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祝你早日进步。
© 莱恩lyne

老弟啊,怎么能“这多好的回复,还真为难我了,分给谁呢? 昏。。。。。”
就像你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样,也会遇到问题一样,你要面对很多选择,面对选择要果断啊,要是犹犹豫豫干了不什么事的。
最后再给你一条建议:看准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敢干果断出手!
第2个回答  2009-04-14
cpu:fsb,外频,制程,指令集,管线长度,倍频,一二三级缓存,特色功能,主频还有产品名称。比如你是阿斯龙还是奔四?奔四还是酷睿?
显卡:核心代号,核心频率,显存频率,核心位宽,显存位宽,显存容量,顶点,管线,sp单元,支持的API,就DX9,SM3.0,OPENGL什么的。输出接口,特色功能。
主板:CPU接口,内存接口,显卡接口,硬盘接口,USB接口,网卡接口,特色接口,芯片组公司,芯片组支持的硬件和硬件标准,总线类型,总线吞吐能力,更新前景等。
硬盘:容量,转速,缓存,安全性,接口,盘片数,电源管理特色,其他特色功能。
内存:插槽类型(SD,DDR,DDR2,DDR3?),速度,频率,内存颗粒,板型,超频能力。
光驱:品牌,支持盘片类型,能刻录不,读写速度,散热能力,接口,光雕否,等等。
声卡,网卡主板一般都带了,暂不介绍了。
显示器:原理:液晶的还是"大脑袋"(CRT)的?CRT的:显像管厂家,纯平否?防辐射措施?液晶:面板类型,坏点数量,接口,特色功能,显示比例,环保标准等。当然,两种显示器都关心的是尺寸。
键鼠:功能,做工,品牌,防辐射,舒适程度等。
当然,那些厂家做什么好,某时期的主流硬件,还有跟据什么配什么,都要你自己去了解了。
我说的只是影响性能的指标,至于那些指标有什么意义,自己了解去吧!从你现在的水平,要恶补一周了。希望你顺利,手机写这么多,给我分吧!!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第3个回答  2009-04-13
这个方便,比如说来一台机器了,要升级,或是不太好用,你就可以根据CPU来判断是哪个时代的产物,如P4,P4的话,那么,有1.6-3.0G的,一般如果要玩游戏或是要处理,那么3.0G的应该现在还可以用。相应的,你就可以判断主板等,再看看内存,如果说内存小于512或是一G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建议他升级,加内存,加硬盘等,如果内存没有货了(一般为DDR266,333,400),那么你就和他说,将就着用了,如果说要换,那么就得CPU等等全部换,因为内存现在只有400-800这个段上有,以后的只有二手货了。所以你可以给人家考虑。

这个只是给你的参考。实际上你还得多呆一段时间,多接触就会知道了。
第4个回答  2009-04-14
说实话,你现在又网络什么的,已经是很方便很方便的了~像我以前的时候,学电脑都是整天的去买书,去电脑城看配件,去书上学电脑配件的知识,比如CPU啦,显卡啦,主板啦,内存啦,还有什么电源的啦,什么的,等等等~主要是你的看,你的学,不要怕麻烦,在电脑上只有记得会的么有去直接学得会,什么的都得靠悟性和耐性,现在的东西很多,比如CPU都分好几种,好几个品牌,好几个接口,在一种品牌商也有好几个品牌的出现所以,你看到一个记一个,不要怕麻烦,就比如说CPU 的INTEL的~什么是CORE,什么是DUAL什么是CORE DUAL 什么是CELERON,什么又是PENTIUM-D5200的~它们的阵脚多少?478 的775的 什么的都得要靠自己去记,去理解,去努力的观察,去仔细的学习才能一步一步的进步的~电脑这方面,等于无底洞,学无止境,现在么有的性能或者词汇什么产品,说不定过了一个月就出来了~到时候还得去学习,还得去理解~所以,学电脑,靠的是自己的耐心,持之以恒嘛~希望你早日成为电脑菜鸟中的高手,然后从菜鸟变成老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