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篇

原文节选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翻译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扩展资料:

原文赏析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雍也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雍也》,原文是“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第2个回答  2019-12-22
地位在上的人,说话可以占上风,
地位在下的人,说话占不了上风,
正所谓“客大压堂,堂大压客”,
有一定道理。
欢迎采纳谢谢!
第3个回答  2019-08-02
【原文】
子曰:“中人(1)以上,可以语(2)上(3)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语译】
(1)
中人:资质或道德水平中等的人,类似“中士”.《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
语:音“育”,告诉.(3)
上: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语译】
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研析】
心性高低不同的人对于善恶、好坏、智愚、是非、美丑等,判断标准不一,常引发不必要的比较、争论、误解等.以“中人”为例,应以什么标准来界定呢?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互有所短,但是别忘了,千古以来,世人在迷中的一切作为,是有一个不变不动的道德标准在衡量着的,如果以这个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切,那一切也就简单了,少了比较、争论和误解.因此,以心性高低或道德水平来判定一个人的修养比较适当.然而当今社会人心,不一定重视道德修养,甚至认为越“尖滑”越好,越不容易吃亏,越不容易被欺负,越聪明,因为衡量标准都反了.人的心性、道德修养的高低,不只是包括悟性,还有在明白道理之后在生活中实践,言行表现的结果在证实着自己理解的道理,越做越好,修正自己的心性,升华上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忍受不少痛苦,守住心性,舍弃了一些执著和欲望,自己也具有了一些方面的德行.从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来看,中人以上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不会偏离正道太远,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不难接受;中人以下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已经偏离正道太远了,衡量标准可能都反了,听到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容易起反感、争论和误解,甚至反面理解,这也不符合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想想看:要让心性低的人,一下子明白很高的理,并且去提高心性,忍受很大的痛苦,舍弃很多执著和欲望,这不是太强人所难了吗?正是所谓“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智的人不会不知这道理的.
第4个回答  2008-12-18
雍也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因材施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