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翠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在古代的申浦,女性书画才女闻名,宋代有朱克柔,清代有廖云锦。闺秀们的书画作品历来受文人雅士追捧,然而她们的作品往往隐而不显。然而,到了近代的上海滩,才女名媛们以其诗词书画的卓越才华崭露头角。1934年,一场女子书画展在上海举办,陈小翠的才华在600余件展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陈小翠,杭州人,生于1907年,其父陈蝶仙,号天虚我生,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文人,他的擦面牙粉品牌“无敌牌”曾让陈家致富。陈小翠的兄长陈小蝶也是当时的知名诗人,他们的寓所在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的金谷村,这里常有学识渊博的学者往来,文雅之气弥漫,成为一时佳话。


陈小翠自幼聪慧,13岁即能创作诗词。据词学家叶嘉莹所述,她在父亲不在家时,通过信件展示诗词才华,起初父亲误以为是母亲或他人所作,实则出自她本人之手。她的诗词功底源自家庭的熏陶,诗风婉丽,又不乏大气之作,如“何当冰雪深千尺,倚马长城草檄文”和“劳生消尽诗人梦,便有天真已不多”,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深度。《兼于阁诗话》选录了她的八首词作,赞誉她是“灵襟夙慧,女中俊杰”。


上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冯文凤、吴青霞等女性文化名流共同创立了上海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因其出色的文笔,担任《女子书画会刊》编辑。解放后,她被上海中国画院聘请为画师,师从杨士猷、冯超然,专攻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独特,清雅秀丽,体现了华贵之美。董桥曾高度评价她的工笔技艺,然而她的画作流传甚少,现存作品如施蛰存著作《云间语小录》封面的山水画,皆展现了她的艺术才华。


然而,陈小翠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早年与诗人顾佛影感情深厚,但由于家境原因,她26岁时被迫嫁给了汤寿潜的孙子汤彦耆。她的诗词集《翠楼吟草》成为了她的陪嫁品。婚后不久,她选择了离婚,虽然未能与顾佛影共度余生,但两人的情感仍通过书信维系。安持老人陈巨来的文章中提到,顾佛影在临终前销毁了与陈小翠的唱和诗文,以保护她的名誉。现存的《题大漠劫后集》等诗作,记录了那段深情而凄凉的过往。


文革期间,陈小翠遭受了严重迫害,两次试图逃离上海以避动乱,但最终未能成功。她的诗作如《避难沪西寄怀雏儿书》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无奈。女儿汤翠雏远嫁海外,陈小翠晚年的日子孤独而寂寥。1968年,这位坚韧而又孤傲的艺术家选择了煤气自杀,结束了她的一生。


扩展资料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