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关系?

请说的详细一点,考试要用的,谢谢!!

二者是继承发展关系,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扩展资料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系统论证并完善了它。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但他主要论述的是仁、礼的思想,他往往将仁和礼连起来谈,可以说仁礼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当然孔子在仁礼之外还讲了智,也讲过仁智勇三种人格,但是孔子没有把仁义礼智连起来说。孟子把仁义礼智连接起来并用,而且做了系统阐述。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政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李宗桂:健全今日文化肌体 仁义礼智可供营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6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扩展资料: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

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07
孔子的仁是先修身,然后再影响他人,这个就是上仁不为而无以为,用自己的仁感化世界、叫化民众,属于以身作则的类型。
孟子的仁政是下仁,希望对方按正确的做,不作就骂,要不然就被杀,不符合真正的仁道,属于义。
孟子推行仁政,却从来没有帮百姓做任何事情,是个高傲自负的理论家,后来的一些人用道统的方式继承了这个臭毛病,来为自己的言行找依据。
用自己高傲换取别人的尊敬是不可能的;
用自己的正确照射别人的黑暗是不仁的;
自己不谦恭希望别人对自己谦恭是不符合道的。
孟子就是这样做的,因此他的直系弟子没有一个有出息的,要不是历代帝王为满足读书人的虚荣心来换取稳定,早就将孟子赶出孔庙了。
第3个回答  2020-06-04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第4个回答  2006-07-09
后者继承并发展了前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