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京对外交通基础是秦朝时期构成的吗

如题所述

    不是。先秦时期北京是属于燕国,燕国修建了燕长城。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陕西咸阳,即如今的西安。北京逐步开始发展是在明清时期,包括如今北京的长城,也是明朝时期修建的。

    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改造,其面积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往里缩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城门起名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字到现在还在用,只是见不着城门楼了。明1564年,又修筑了包围在南郊外面的外罗城,也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北京外城。明朝时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整个城墙围绕着中轴线呈现一种平衡对称的审美格局。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没有做新版,只是沿袭明代格局。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顺治八年(1651),重修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的历史结束。对外交通的格局历年的改动都比较小。

    建国后,多条铁路线和国道、省道都是都是科学规划的,城市格局在原来的的基础上扩张,交通线变得更加复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7
1、不是。秦代北京只是一个地方性大城。更因为秦朝毁名城的做法,使其地位更为降低。
2、做为城市建设,北京交通基础是从辽代开始。做为辽的南京,末期成为正式唯一都城,北京开始奠定政治地位,并开始发展交通。
3、真正大规模的交通发展,是在明清时期。
第2个回答  2016-05-28
不是,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陕西,北京逐步开始发展是在明清时期。
第3个回答  2016-05-17
不是,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陕西,北京逐步开始发展是在明清时期。
第4个回答  2016-05-19
不是,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陕西,北京对外交通逐步开始是元朝发展是在明清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