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日本和服的讲究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服装,它在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接受了一些外来的服装,特别是中国服装的影响,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和服服装的形式却是中国所没有的。有人说日本的和服非常适合于日本这个个子矮小的民族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服是采用直线造型,它取门幅约36厘米的布料,采用直裁法,经缝合完成。和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正日本人在体形上的不足,它同时也适合于不同体态的人穿着。和服与现代西方体系的服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西装以男式、女式来区分服装的主要类型,男装包括西装上衣、裤子、西装背心等;女装包括西装上衣、普通上衣、裙子等,此外,还有帽子、围巾、手袋、袜子、领带等附属品。而和服则不分上下,也不是以男装女装来划分,而是按照和服的组合式样,分为长着、羽织、襦袢、带、上衣等。也就是说,和服各部位的名称都是相对立的。和服的种类很多,从使用的功能上分,有礼服和日常服两当大类。根据具体穿着的场合、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又有许多区别。以下是最主要的和服类型。 黑留袖:黑留袖是已婚妇女在庆典中的正式礼服。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的父母及亲戚朋友中的夫人,都是穿黑留袖参加婚礼仪式的。黑留袖为黑色,上印五纹,下摆的纹样华丽,格调高雅,题材多寓意吉祥。带子取袋带,面料采用金银丝织绵、斜纹地纬花织物等。 色留袖: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称色留袖。色留袖的下摆装饰纹样、衣服上的五纹以及采用比翼缝合等都与黑留袖相同。所谓的比翼缝合,就是指双层缝,即在领、袖口、下摆部位将和服的衬里和面料缝合在一起。色留袖原来是皇宫内一些贵妇人参加集会或上流社会妇女们穿的比较贵重的服装,现在作为普通妇女的华丽礼服,用于披露宴和各种聚会。对于做礼服之用的色留袖带子、拎包等附属品必须在色彩、纹样方面与服装配套。色留袖中三纹和一纹的色留袖是仅次于黑留袖的贵重礼服,无纹单层的色留袖与访问服相同,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用。 访问服:访问服是继留袖和振袖之后的一种礼服,也称简式礼服,一般是在结婚披露宴茶话会、一般聚会、拜访上司等场合穿用的。访问服的绘羽纺样面积较大,从胸前开始及至后肩、两袖、下摆,而且要求衣服接缝处的纹样连贯不能中断。纹样的题材内容往往根据穿着者的兴趣爱好,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色调和文样风格要求高雅不落俗套。 付下:付下是一种与访问服风格接近,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简式礼服。付下纹样指的是与和服配套的纹样,即通常所谓的件料纹样,纹样依据和服的前后身、大襟、袖等不同的部位进行安排。付下纹样由于巧妙地利用布局和形、色的分配,使和服的款式结构和纹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付下配套的带子最常见的是名古屋带。 色无地:除黑色以外的单色和服叫色无地。色无地有一纹的色无地和三纹的色无地,前者称为简式礼服,后者比前者尊贵。色无地即可在喜庆、披露宴等场合穿着,也可在丧葬、祭祀等场合穿用,不同场合的色无地主要在于和服纹样上的区别。用于喜庆时的色无地纹样一般是龟背纹、扇面纹等吉祥纹样,而云纹、编织纹等色无地则是庆吊两用的纹样。不同的场合对色无地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要求,红色系列或艳丽色彩的色无地宜远离不吉利的事;丧事中穿的色无地要求用黑色,和服带也要用黑色。此外,在孩子入学仪式、毕业典礼,特别是在与法律事务相关的一些场合通常也穿色无地。 小纹:是指采用型染工艺印制完成的匹料制作的和服。传统的型染技术如型友禅、江户小纹、红染等都非常著名。小纹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和服式样,它可用于访问、聚会、看戏等不同的场合。 相对于女子和服来说,男子和服的类型则简单得多。男子和服有三种最常见的类型:浴衣、日常服、礼服。 浴衣:通常是在夏天的祭祀活动、纳凉晚会、盂兰盆舞上穿着的和服。年轻男子的身材比较单薄,穿和服时要补正腹部。 日常服:是平时在家中穿的服装。 礼服:男子的礼服,已婚、未婚、喜丧都没有明显区别。如穿拔染的五纹的羽织和裙子,裙子和袜子是白色的,和服带用博多织物和织锦。 儿童和服:是日本和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主要因为儿童和服的尺寸比较特殊。制作时关键在于儿童和服肩上的窝褶和窝边处理,这方面的工艺非常讲究。从种类上看,以儿童浴衣、七五三节和服最为常见。 在夏天的祭祀活动、纳凉晚会、盂兰盆舞上,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儿童,穿着漂亮的浴衣,欢快地唱歌、跳舞或玩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无论男孩、女孩、大小胖瘦,制作的浴衣似乎件件都合身适体,这令许多外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孩子天天都在成长,一年一变,而和服的制作成本又很高,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前一般只有1-2套和服,而这些衣服又怎能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穿着呢?其实是日本人很巧妙地在肩侧缝制了窝褶,在群摆、袖口部位缝制了窝边。窝褶的尺寸约等于肩宽的一半,在前后袖窿位置取2厘米左右的松份作针迹,前袖窿稍侧斜,后袖窿平行。窝边也要留取二次缝合的松份,在袖口部位折返一定的余量。这样,随着孩子一年一年长大,可以逐步将余量放出,随时调整衣与人体的比例。 七五三是庆祝儿童成长的非常重要的节日,孩子三岁时有“发置之仪”,举行此类仪式的目的是祝贺孩子在仪式上剃头以后开始正式长发,男女都是如此;五岁主要是祝贺男孩穿上裙裤,称为“裙装之仪”;七岁主要是祝贺女孩解下和服带子开始打结,故名“带解之仪”,这就是七五三节的由来。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到了这个年龄的儿童都穿上美丽的和服,按照神社和当地守护神诣意,在母亲的帮助下,进行祝贺仪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着物”(きもの/Kimono)便是日本传统服装,现代一般日本人都只在一生中必定经过的特别仪式中,例如生后满月全家人抱着婴儿到神社参拜的“御宫参”(おみやまいり/Omiyamairi)、七五三节(しちごさん/Shichigosan)、成人节(せいじんしき/Seijinshiki)、婚礼等才会穿传统服装,平日都穿“洋服”(ようふく/Yo–fuku)。 明治时代出现“洋服”之前,“着物”指的是普通衣服,也就是传统民族服装的“和服”(わふく/Wafuku)或“吴服”(ごふく/Gofuku)。现代日本人口中说的“着物”或“和服”,指的都是传统服装。 吴服本来意谓用中国三国时代自吴国传至日本的纺织法织出的布匹(主要指丝织品),后来成为所有布匹的总称,江户时代卖布匹或定做衣服的店铺都称为“吴服屋”(ごふくや/Gofukuya)。 女性和服与洋服的最大差异在于洋服强调胸部〔バスト/Basuto(Bust)〕、腰部〔ウェスト/Wesuto(Waist)〕、臀部〔ヒップ/Hippu(Hip)〕三围线条,和服却是隐藏线条。不但不能露出胸部,大胸脯的女性甚至要压平胸部,而腰部等凹下之处也必须用毛巾填满,让身材成为直筒状,目的在于走动、举手投足时不会让衣服松垮、走样。 不过这是现代人的穿法,往昔的日本人穿和服时没有这么麻烦,原因是吴服业界在七十年代时,为了扳回时代潮流而订出许多繁琐规则,反倒作茧自缚,令消费者觉得和服既昂贵又难穿,造成只在特殊仪式上穿或一生中只穿两三次礼服的结果。 举个实例来说,我前夫的母亲是明治时代的人,跟我相差五十岁。她直至过世之前,一年四季都穿和服,连睡觉时也穿和式睡衣的“寝卷、寝间着”(ねまき/Nemaki,浴衣的一种,腰间绑着简易腰带)。我跟她同居了将近三年,每天看她换穿衣服,无论家居服或外出服,她换穿衣服时的动作都非常快,没有现代人穿和服时那种繁杂手续。 未婚女性的和式礼服是“振袖”(ふりそで/Furisode),这在现代日本也很常见,每年的成人节仪式便可以看得到。“振袖”是袖子长到可以抵达裙摆的和服。而已婚女性穿的礼服称为“留袖”(とめそで/Tomesode),就是只限下半身有花纹的那种;婚礼时则穿“黑留袖”(くろとめそで/Kuro tomesode),是黑底、下半身有花纹,并且在背部、袖子、胸前合计有五个家纹的和服。 男性的和式礼服则不分已婚或未婚,一律是“羽织袴”(はおりはかま/Haori hakama),也就是说在男性和服“着流”(きながし/Kinagashi)上再穿上一件褶裙裤和外褂。男性家居时最常穿的是“甚平”(じんべい/Jinbei)和“作务衣”(さむえ/Samue)。 而不管男性或女性,穿和服时都免不了“足袋”(たび/Tabi),也就是拇趾和其他四趾分开的布袜,以及“草履”(ぞうり/Zo–ri)。 夏季和服是“浴衣”(ゆかた/Yukata),非常普遍,只要在夏季到日本观光,应该随处都可以见得到。浴衣不但穿法简单,价格也很便宜,例如相扑力士在公众场合通常都穿浴衣,外国人到日本观光住日式旅馆时,房间内也会准备浴衣给房客穿,算是最通俗的一种和服。穿浴衣时,无论男女,脚上必定是“下駄”(げた/Geta),亦即木屐的一种。 冬天最常穿的家居外褂是“褞袍”(どてら/Dotera)、“半缠”(はんてん/Hanten),就是中文的棉袄,只是前面没有纽扣,在前襟右下方或中央用带子绑个结而已。夏天祭典时常见的单衣半缠称为“法被”(はっぴ/Happi),这个没有带子,但有束在腰上的腰带。 另外,无论男女穿礼服、家居服、浴衣、寝卷时,一律是“右前”(みぎまえ/Migimae),也就是说,穿时将右手的衣领贴在身上,之后再将左手的衣领贴在右领上。换句话说,穿的人先动用右手,但从观看的人看上去,右领在前面,因此称为“右前”。过世的人才穿成“左前”(ひだりまえ/Hidarimae)。不过,男性洋服的纽扣是“右前”,女性刚好相反,是“左前”。 为什么和服必须这么穿?而洋服的女性纽扣又为什么是“左前”?有关这点,众说纷纭,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查查看,很有趣。倒是八世纪末完成的《续日本纪》,记载着日本朝廷于七一九年下令衣服一律穿成“右前”。 孔老夫子也曾在《论语》中评管仲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假若没有管仲,中土人民便会被蛮夷征服,必须“被发”并“左衽”。此处的“左衽”正是日文的“左前”,而日文的“左前”、“右前”又称“左衽”(さじん/Sajin)、“右衽”(うじん/Ujin),可见这种穿法大概在奈良时代之前便自中国传入日本,那时的中国是大唐时代。 附带一提,日文“左前”的另一个意思是倒霉、家道中落、经济不好,等等。
第2个回答  2014-04-29
未婚妇女的和服类型(以下一律指现代)包括: 1、 振袖。她是和服中最美丽、最富有风情的一种。是姑娘们出席重要场合的正式服装。她以黑色为最高贵色,也叫长袖,袖长到脚踝。 2、 浴衣。通常夏季祭祀、纳凉等活动时穿着,系浴衣带。 3、访问服。是一种简式礼服,纹样可以自选,但如不能穿着风格高雅得体的访问服出席茶会、聚会,还是会被嘲笑。 已婚妇女的和服类型包括: 1、黑留袖。因为现代以黑为贵,所以留袖中,黑留袖是最正式的礼服,通常上印五纹(纹是指纹章,又称纹所)下摆图样华丽非凡,面料考究。 2、色留袖。除了黑色外的有色留袖都是。也是重要的礼服,仅次于振袖和黑留袖。其他还有色无地、付下、小纹等等。 男子的和服类型包括: 1、 礼服。经过明治时期的统一,现代男子的礼服没什么区别。不论参加喜丧还是已婚未婚,都穿的差不多。系织锦和服带,穿五纹羽织和袴,袴和袜是白的。 2、 日常服。如字面理解,平时穿的和服,比较随便。日常服是大约明治时期出现的服装。 3、 浴衣。是参加夏季祭祀等活动时穿着的轻便和服。 和服历史久长,经历许多次的变化,但是,明治以后,和服的变化极少,所以被视为“活动的传统”。 最近,够叛逆的日本青年纷纷穿起被称为“和物”的怪异服装,这种服装讲究细节,以此为美。也是一种新潮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