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少?

如题所述

孔子的成语有: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 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 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孟子的成语有: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释: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篇》)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篇》)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篇》)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篇》)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篇》)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篇》)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不为己甚:“仲尼不为己甚者。”(《离娄篇》)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离娄篇》)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离娄篇》)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告子章》)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章》)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章》)释:如今行仁的人,好象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告子章》)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告子章》)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章》)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章》)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章》)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尽心章》)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尚书》,不如无《尚书》。”(《尽心章》)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章》)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尽心章》)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章》)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其他的 查字典去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045310.html?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第2个回答  2014-04-25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第3个回答  2014-04-25
《论语》选读成语汇编 一、 为政以德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 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 二 三 克己复礼 待贾而沽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待贾而沽:等待好的买主卖出去。旧比喻等待合适的机会出仕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 遇、条件才肯答应出来任职或做事。 磨而不磷:坚硬之物,磨而不能使之薄。比喻不因外力而有所改变。 涅而不缁: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比喻内质秀美的人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匏瓜空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能为世所用。 愚不可及:本指国君无道时假装愚笨的本领常人不能及,现多指极其愚蠢。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做事。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顽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五 仁者爱人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六 君子之风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坏事都做绝了。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已,停止。 七 求诸己 后生可畏:年轻人是可敬可畏的。形容年轻人能超过前辈。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八 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周:团结、亲密。比:互相勾结。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言不及义:义:义理,指事情的道理。谓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 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喜欢卖弄小聪明。《论语�6�1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直谅多闻:直:正直,谅:终信。谓正直诚信,博学广识。 以德报怨: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以德报德:德:恩惠。拿恩惠酬答恩惠。 以直报怨:直:正直、公平。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 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地位低下等原因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观过知仁: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瞭解他的爲人。 九 出其气远鄙倍 求仁得仁:追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令色,讨好的表情。 十 学以致其道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结合。 十一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6�1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有教无类:类,种类。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诗礼之训:《论语�6�1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6�1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一隅三反: 《论语�6�1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与“举一反三”意同,谓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切磋琢磨: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分别称为切、磋、琢、磨。后比喻道德学问上的互相研讨、砥砺。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形容人聪慧,善于类推。 爱素好古:《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6�1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述而不作:述:陈述。作:创作。泛指只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十二、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人的敬仰。 斐然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有条理的花纹。形容文采可观。亦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论语�6�1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刘宝楠正义:“言弟子居鲁,所学已就,能成文章可观也。”一说,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见何晏《论语集解》。 侃侃訚訚: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语出《论语�6�1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一虎不河:《诗�6�1小雅�6�1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6�1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用行舍藏:《论语�6�1述而》:“子谓顔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谓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 升堂入室:①《论语�6�1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秘。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割(杀)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能不用。《论语�6�1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循循善诱:谓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亦泛指教导有方。语本《论语 �6�1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6�1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欲罢不能:要停止也不能停止。罢:停。 赐墙及肩:语出《论语�6�1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 门墙桃李:《论语�6�1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又《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遂以“门墙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十三 沂水春风 沂水春风:孔学的教益,师长的熏陶。 一日之长: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6�1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沂水弦歌: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6�1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沂水舞雩: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6�1先进》:“浴乎沂,风 乎舞雩。” 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语本《论语�6�1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 十四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过犹不及:事情做的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无适无莫:谓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语本《论语�6�1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熹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倡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和而不同:和睦的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十五敬鬼神而远之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意接近。也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语。
第4个回答  2014-04-25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