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粤语中会遗留一些现代汉语中没有的文言发音?

比如“遗恨”,遗粤语发音为wei,还有一些很凝练的文言文里才有的词,而现在的汉语中没有。怎么回事?是因为香港被英国占领后强迫适应英语,而没有赶得上国内的语言革新等文化运动?

其实回答您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和“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又极为复杂。并非只有粤语才是古汉语“活化石”,在中国南方很多方言中都留存着古汉语的基因。根据一些文献,诸如古代的笔记、诗词、史书、韵书等等和方言对照。可以知道方言,尤其是闽语、粤语等南方方言至现代保留了相当多的古代汉语成分,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比如粤语入声保留得最完整,吴语灼声最完整。(语音)吴语、闽语有较多的类似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如“眼睛”闽方言作“目”,“站”吴方言作“立”等。(词汇)简单说一点:由于躲避中原战乱或其他原因,古代的北方中原地区汉族人大量南迁,把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的汉语带到了原本没有汉族人居住的广东和福建地区,在与当地文化柔和后,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粤语与闽语。因为少有战乱或交通不便等原因,这样南方方言与北方方言交流较少,哪怕是南方内部各地区交流也少,这也算是为什么在划分方言的时候,南方有闽语、吴语、湘语、粤语等等。而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朝代更迭,兵家必争,交流频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北方内部的,也包括与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交流。所以一般比较惯常的方言划分,最大的方言区是北方方言区。他包括的地域很广泛。黑龙江、江苏、四川、云南、甘肃这些省份连线是北方方言的大致分界线。但是并不是说北方方言就没有古代汉语的成分。根据研究也有大量的古代汉语成分。但是非要弄出来个量化。多或者少。这个做不出答案的。 您说的“语言革新”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吗?其实我们现在说的话,早就有了,有专家认为现代汉语发端应该上溯至《红楼梦》时代。新文化运动有一个口号是“我手写我口”就是说写文章要和自己说的话一致,比如“我跟你拼了”就写成人们说的“我跟你拼了”,而不必写成白话里面少说甚至已经不说的“虽万人吾亦往”。根据《香港基本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文。(不是官方语言的提法)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广州话或广府话即广东话。香港现在的粤语占优势,同时保留更多古代汉语成分,这即是语言的自然发展。也和历史、政治等因素有关。方言语言总是和政治纠结在一起。所以不是很好说。就到这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2
其他回答:你要这样看。我国现在规定“现代汉语”是指普通话,简称汉语,而把包括粤语、闽语、吴语等视为“汉语方言”。其实这很容易造成误会。因为粤、闽、吴确实是汉语方言,但并非是“现代汉语”方言。理论上,普通话、粤语、闽语、吴语等概念是平行的。并非谁属於谁。在北方,古汉语与胡话杂糅而形成普通话,在南方,古汉语与本地土著语言杂糅形成粤语。也就是说两者都有发展,因此形成了在语法、用词等方面截然不同的两种方言。只不过後来因为政治原因,普通话取得了现代汉语的头衔后,各大方言才被用来与“现代汉语”作比较,这是不准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22
其他回答:关英国人什么事?香港在被英国人占领之前并不是说现在的广府粤语的,而是说新界客家话和土白话"围头话"的.香港现在所通行的广府粤语是香港在被英国人占领之后随着珠三角移民一起被带进香港,然后粤语才逐渐成为香港通用语的,香港超过90%的人口是外来移民的后裔.粤语一直以广州话为标准音,香港人现在所说的粤语就是从广州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四后的白话文运动所改革的主要是书面语,对语音的影响不算太大,就算有有影响所影响的也是"国语.并不涉及作为地方语言的粤语的语音,粤语的语音自然也就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
第3个回答  2013-11-22
其他回答:内地的音调除去轻声只有4个了,而粤语有9个音调,即使简化以后还有6个音调,我们内地大陆丢了多少好东西,说出去中国有4大发明很好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除了那4个发明还能有什么?不丢已经算对得起老祖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