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如题所述

1. 定义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维护士族大地主集团利益而实行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该制度源于汉代的察举制度,于曹魏时期的魏文帝时期开始实行,由陈群提议设立。其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由当地有名望的人担任,负责将当地士人分为九个品级,并按照品级推荐到政府做官。
2. 特点
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是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设立的中正官手中。虽然看起来是将地方政府控制的官吏推荐选拔权收归中央政府,但实际上,这些中正官大多是当地世家大族的成员,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发展自己的势力,使九品中正制成为他们控制政权、扩大势力的工具。
在推荐选拔官员的过程中,九品中正制只重视门第和身份,而不重视才学。官员的品级是根据他们的家庭背景和门第来划分的,而不是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学识。因此,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人即使没有才能也可以获得高品级,而出身低微的人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获得低品级,从而失去了担任高级官职的机会,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分裂割据的时期,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得到士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不得不实行这一制度。在制度初期,对被品评人的德行还是有一定重视的,并没有完全变成只重门第的弊端。此外,将地方政府控制的官吏推荐选拔权收归中央政府的中正官手中,为后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最终将选拔权收归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