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随身必备的三大物件都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携带的三样物品是什么呢?竟然是牙签、挖耳勺和梳子!这些日常用品在考古发现中多次出现,揭示了古人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来看牙签。据《礼记》记载:“毋絮羹,毋刺齿。”这里的“刺齿”指的是剔牙。牙签,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剔齿签”,是用来挑出食物残渣的小工具。考古学家周燮均和颜《安阳辉县殷代人牙的研究报告(续)》中提到,距今三千年的殷代人已有剔牙的习惯。在殷代92个个体中,有两个个体有三颗牙齿上有剔牙的痕迹。专家认为,这些痕迹“不同于浸蚀症状,除了剔牙痕迹外,似无更好的解释”。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国古人剔牙的实证。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牙签是在1954年,河南洛阳中州路(西工段)遗址发掘时,从编号为M2717号东周墓中出土了8根骨签,确认为牙签。这些牙签最长6.9厘米,最短5.8厘米,当时混杂在骨叉中,包裹在织物包内,放在铜容器上。考古报告认为,这些骨签或是“一种食具”。但这种结论并不与牙签的属性矛盾,因为牙签的功能与筷子相似,可以用来夹取食物,剔牙时则作为牙签使用。使用牙签,可以说是人类饮食文明的一大进步,比直接用手抠取不仅更为文明,也更卫生。
古人对剔牙的方式也有所讲究,《礼记·曲礼上》中提到:“毋絮羹,毋刺齿。”这意味着在吃饭时不要往汤里加调味品,也不要当众剔牙,与现代就餐文明的要求完全一致。对老年人来说,牙签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牙齿松动,容易塞牙,需要用牙签来剔除。因此,元代的赵孟頫在《老态》诗中写道:“扶衰每籍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签。”
在汉魏时期,使用牙签剔牙已经非常普遍,东汉末期的名人曹操就喜欢剔牙。据《陆士龙集·与兄平原书》记载,西晋人陆士龙在邺城时,曾看到曹操的生前遗物,除了床、席、被子、帽子、扇子等用品外,还有“牙齿纤(签)”,并将所见写信告诉了哥哥陆机。他还从“曹公器物”中,“取其剔齿纤一个,今送以见兄”。
牙签除了“剔齿纤”外,还有剔牙杖、挑牙、牙杖、柳杖、杨枝、嚼杨枝等多种叫法,但明清以前古人似乎不称“牙签”,古代牙签应是一种类似于书签的“签牌”,并不用来剔牙。在这些叫法中,魏晋以后出现的“嚼杨枝”叫得最多,日本至今仍称牙签为“小杨枝”。嚼杨枝是佛家的叫法。东晋法显的《法显传》有这样的说法:“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已刺土中,即生长七尺,不增不减。”剔过牙后,将杨枝做的牙签插入土中,竟然能生长,显然是佛门传奇。
古代牙签有骨制、木制、金属等质地,但都不是一次性消费品,似与筷、叉一样,可重复使用,故古代牙签做得非常精致。1979年,在江西境内发现的三国东吴高荣墓中曾出土一只精美的金牙签,行销还是两用的,另一端是刷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