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同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选用什么药方?

如题所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由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损害,多由链球菌感染或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后引起。好发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男多于女。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本病大多预后良好。

急性肾炎一般属于中医“水肿”(阳水)、“尿血”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多因感受外邪,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风遏水阻,溢于肌肤而发水肿;湿热蕴结膀胱、灼伤血络而发尿血;脾失健运、肾气不固而现蛋白尿。病位在肺、脾、肾,累及膀胱、三焦。治疗上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宣肺利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收涩固精等方法。

【方一】坤草茅根汤(钟新渊)

【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组成】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益母草30克,车前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方解】茅根能“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与益母草“消水行血”为主导,辅以车前草通五淋,利小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四药合方,集甘寒、辛微苦之味,俾利气机灵动,行而不伤正,奏澄本清源、邪去正安之功效。

【药理】白茅根能缓解肾血管痉挛,使肾滤过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益母草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消除水肿、蛋白尿。车前草可抗菌消炎利尿,降低血肌酐水平。

【用法】上方分2次煎,合两煎药液浓缩约150毫升,分3次空腹服,日2次、夜1次。

【方二】宣肺靖水饮(张志坚)

【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组成】荆芥10克,连翘15克,僵蚕10克,蝉衣10克,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生白术10克,石苇30克,生地黄10克,炙鸡内金5克,生甘草3克。

【功用】宣肺祛风,扶正洁源。

【主治】急性肾炎。症见尿蛋白长期不消失,反复感冒,咽痛,面肢浮肿,舌苔薄,脉细或浮细。

【方解】本方用荆芥、连翘、僵蚕、蝉衣宣肺祛风,散结破聚,开上焦而逐恋邪,宣肺气以净水源;石苇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使水道行而小便利。方中合玉屏风散,旨在益气固卫以调整免疫机能;加甘草、鸡内金,调和诸药,健脾助运;生地黄以滋养肾阴扶助下元。全方合奏宣肺祛风、扶正逐邪、洁源净水之功。

【药理】荆芥、防风、蝉衣对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抗炎、利尿作用。石苇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和利尿作用。黄芪能增强免疫机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及滤过率增加。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共约400毫升,分早晚2次于饭后1小时温服。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守原方隔日服1剂,或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为丸,分早晚2次,于饭后各取6~9克吞服,以资巩固,以尿蛋白持续消失3月停药。

【方三】疏风利水汤(邹云翔)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金银花、连翘、茯苓、玄参、石斛、六一散(滑石6份,甘草1份,共研细末混匀)各9克,苡米12克,芦根30克,桃仁、红花各3克。

【功用】疏风清热,和络渗利。

【主治】急性肾炎。症见眼睑浮肿,精神萎靡,口干欲饮,脉细。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桃仁、红花和血化瘀;苡米、茯苓、六一散、芦根渗湿利水;玄参、石斛顾护阴津。上药合用,则能疏风清热,和络渗利。

【药理】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肾脏病理损害的修复和纤维蛋白的吸收作用。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其利水渗湿作用还与对机体水盐调节机制的影响有关。芦根对溶血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桃仁、红花扩张血管,改善肾脏血液循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四】芳化清利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蝉蜕10克,牛蒡子20克,佩兰10克,苍术20克,薏苡仁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萆薢20克,牛膝15克,陈皮6克。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

【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连翘、黄芩、蝉蜕、牛蒡子清热解毒,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佩兰、薏苡仁、苍术、萆薢利湿热而健脾;益母草、白茅根、牛膝活血利水而益肾;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全方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消散血结气聚。

【药理】药理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除抗原、抑制抗体,抑制活性免疫细胞产生及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等作用;白花蛇舌草等还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牛蒡子等可清除尿蛋白,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对肾脏的损害;益母草、牛膝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并有对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麻桂苏蝉白术汤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麻黄、桂枝、苏叶各10克,蝉衣6克,白术30克,生姜3片。

【功用】解表利水。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初起有风寒表证者。

【方解】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桂枝调和营卫;配苏叶、蝉衣宣通气机;白术、生姜健脾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开鬼门,洁净府”,宣上达下之功。

【药理】麻黄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增加,并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桂枝抗炎、抗过敏,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苏叶、蝉衣对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白术水煎剂和流浸膏灌胃或静脉注射对大鼠、家兔、犬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2~4次服。

【方六】麻黄连翘赤小豆加丹参汤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组成】麻黄4~9克,连翘8~15克,赤小豆15~25克,桑白皮9~12克,苦杏仁6~9克,生姜3~6克,益母草9~15克,大枣4~6枚,丹参9~15克。

【功用】清热解表,活血利水。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兼表证者。

【方解】方中麻黄宣肺利水消肿,杏仁降肺气;连翘清热解毒,与桑白皮合用泻肺行水;生姜既能助麻黄宣散水气,又可助杏仁降肺逆;大枣安中和中,赤小豆利水,两药合用可使脾肾功能渐复;益母草活血利水;丹参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消肿利水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使肾血流增加而利尿。连翘抗菌、消炎利尿。桑白皮有利尿作用,可使动物尿量及钠、钾、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益母草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消除水肿、蛋白尿。丹参是氧自由基的强力清除剂,还有降血脂、降压、强心、抗炎、抑菌等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

【方七】芪丹茅苓汤

【出处】《湖南中医药导报》

【组成】生黄芪10~30克,丹参10~20克,白茅根20~60克,土茯苓50~200克,益母草6~20克,麦芽20~40克,牛蒡子6~10克,白芨6~15克,茜根6~10克,鱼腥草6~20克。

【功用】健脾利水,凉血活血,解毒。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表证已除,唯留水肿、蛋白尿、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者。

【方解】方中生黄芪、土茯苓、麦芽健脾利水,合乎“其制在脾”之机理;丹参、白茅根、益母草、茜根为活血化瘀之品,伍以白芨,活血止血而不留瘀,有利于血尿的消除;牛蒡子、鱼腥草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配伍于活血化瘀药之中,可预防毒瘀互结,以防疾病缠绵转为慢性。

【药理】据近年有关资料报道,生黄芪、土茯苓、鱼腥草、益母草、茜根有消蛋白尿之功用。白茅根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改善肾血流,使肾素产生减少,具有降压利尿、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减少蛋白的排出。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重用土茯苓,源于任继学教授之经验。

【方八】三仁汤加味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组成】杏仁15克,白豆蔻15克,薏苡仁20克,半夏15克,川朴15克,通草10克,滑石15克,竹叶20克,石苇30克,白茅根30克。

【功用】宣畅气机,湿热分消。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方解】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通肺气;白豆蔻芳香苦辛,能宣中焦;配半夏、厚朴苦温除湿,恢复中焦升清降浊之职;薏苡仁甘淡,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石苇甘苦性凉,清肺金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白茅根味甘性寒,能透郁热,导热下行,清上通下,凉血止血。

【药理】现代药理证实,薏苡仁可增强体液免疫,促进抗体产生。石苇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和利尿作用。白茅根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利尿、消蛋白。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量,从而发挥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枇杷叶煎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枇杷叶15~30克,北杏仁、焦栀子皮、淡豆豉、通草12~15克,茯苓皮20~30克,滑石25~30克,薏苡仁18~30克。

【功用】肃肺化气,行水消肿。

【主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方解】方中杏仁、枇杷叶辛开苦降,能使壅塞之肺气得以宣通,清肃之令行,三焦水道通畅无阻;栀子、豆豉能“宣其陈腐郁结”(王孟英语),清泄郁热,和中化浊;配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等淡渗而性凉,使气化湿除,溺畅肿消。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枇杷叶、栀子有抗菌消炎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量而利尿。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调节机体水盐代谢。薏苡仁增强机体免疫力。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