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否会被上海取代?

如题所述

即便从交易量、资产管理金额、投行利润的绝对数量上,上海在现在或未来超过了香港,也不能仅就此就认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取代。香港和上海在金融领域的互补性要远远大过竞争性。和香港真正同质化竞争的是新加坡,而不是上海。未来上海-香港的关系,会越来越类似于纽约 -伦敦,即:分别为某种世界级货币的在岸 -离岸市场。和BVI这类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不同,香港是典型的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这类中心的特点就是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对香港来说是人民币),市场参与者可以经营离岸业务,又可以经营在地业务。这类离岸金融业务需要没有外汇管制,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选货币种类,手续要简便,中介机构的效率要高,还要有低税或免税的环境。放眼全亚洲,符合的只有香港和新加坡而已。即便香港在直接融资领域被上海抢去生意(正在发生),光靠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产池,就能靠资管业务继续养活这座城市。就以点心债(香港人民币债券)总额来看,基本是一个爆炸增长的态势。在2007年点心债总规模才不到100亿,14年已逼近6000亿。对北京来说,北京一方面可以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中国大陆的金融和货币改革;另一方面港陆区隔又可发挥防火墙作用,不需要担心一旦改革失控会冲击中国自身的金融稳定。站在北京的利弊视角,之所以选择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背后正是由于香港拥有这个上海和深圳所无法取得的缓冲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对外国金融机构来说,对北京长期而强烈的不信任感使得他们无法放弃香港这个桥头堡和前哨基地。如果把整个亚洲区域视为一个整体的portfolio,香港和大陆在政治上就是个对冲的组合。既然是对冲,那被我们长期唱衰的"负相关"本身就是香港所能提供的核心价值。对发行人来说,获取一个境外平台意味着可以随时利用境内和境外的汇率和利率差异,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甚至“更低的”融资成本本身也不是关键,能获取到融资就不错了。境内的银行卡着民营企业的血脉,导致大量企业只能去借高利贷,同时大量的资金又被无谓地塞给根本无利可投的国有企业,这早已饱受诟病。许多企业来香港搭建上市公司平台,真的就只是为了以后能发垃圾债而已。

第2个回答  2018-05-30
香港可以说曾经是英国某一个城市。建筑物,教育,医疗等好多都是英式,上海用什么跟香港比?
第3个回答  2018-05-20
别忘了香港有港币,可与人民币阴阳互转,融外币服务于世界,便利性上海不可比。
第4个回答  2017-12-11

对投资者来说,香港也有上海没有的优势。“跨境”本身就是一个防火墙,对于那些出去的QDII,其资产管理的Oversea Presence是其标榜自己多元化的重要指标。而对于个人财富管理,尤其是中国日益庞大的有钱人群体,将全部资产布置在中国大陆是极为高风险的(原因大家都懂),而境外市场,距离最近,语言文化最亲切的投资目的地就只有香港。也因为如此,香港资产管理从业者人均年薪超过150万元,每名从业员平均增加价值约为215万元,远高于金融行业的整体平均水平。也许有一天上海金融市场的体量是香港望尘莫及的,但是香港独特的离岸地位不会消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