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吏政治有何影响,能让宋江在小县城里呼风唤雨?

如题所述

《水浒传》里的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是县衙协助县官处理文书的小吏,不是正式编制的官员,却能在郓城呼风唤雨,在山东、河北一带江湖都有名气,人送绰号“及时雨”。宋江利用职务便利,私放劫了生辰纲的晁盖,又杀了阎婆惜,犯下人命案,知县却对他再三维护,帮助宋江开脱,同为县衙公吏的朱仝、雷横也都冒渎职之险,偷偷放过宋江一马,使得宋江逍遥法外,足见其能量之大。

宋江的故事只是宋朝胥吏政治的一个缩影。宋朝胥吏政治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胥吏群体已经形成一个社会阶层,在基层政权中拥有相当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既有积极的正能量,也有消极的负能量,深刻影响了宋朝基层的政治生态,也对明清时期的胥吏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水浒传》宋江剧照

胥吏政治的形成:确立于唐,完善于宋

秦汉时期,官吏通称,发展机会相当,甚至“公卿多出胥吏”,胥吏不受歧视。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门阀制度影响,胥吏被视为不入品的“流外”、“杂流”,遭受鄙视。唐朝时期,胥吏制度正式形成。

1、唐朝时期的确立

从唐朝开始,官僚机构的分工越来越细,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科举出身者被视为正途,社会上高看一眼,占据中央到地方的各个要职,掌握各级政府机构的决策权、管理权,称为“官”,他们的地位较高,自有一套品级系统,被称为“流内”;没有科举出身被视为“非正途”,被社会所鄙视,只能从事具体的、琐碎的、技术性的日常行政事务,称为“吏”,他们的地位较低,自成一个品级系统,与官相互独立,被称为“流内”。这个时候,胥吏政治在制度上已经形成。

2、宋朝时期的完善

宋朝是胥吏制度完善的时期,与唐朝相比有两个显著变化:

一是胥吏的制度逐步健全。宋朝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胥吏管理制度,特别是宋神宗和王安石变法期间,制定了一套关于胥吏招募、薪酬、选拔、升迁、出职等制度,制度上趋于完善。

二是胥吏的名目和数量越来越多。宋朝官僚机构重叠繁复,职能分工细致,胥吏的名目和数量越来越多,各级官僚机构都充斥大量胥吏,使得胥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形成一个特殊阶层。

以《水浒传》为例,宋江、张文远的押司是吏,朱仝的马兵都头、当牢节级,雷横的步兵都头,戴宗的押牢节级,杨志的管军提辖使,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乐和的小节级,蔡福的押牢节级兼刽子手、蔡庆的小押狱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职务称呼都是地方州县的吏职,而不是官职。

《水浒传》宋江、张文远剧照

胥吏政治的影响:正能充当官民纽带,负能恶化政治生态

从现有史料看,大多记载宋朝胥吏政治的危害,似乎胥吏个个都是猥琐小人,天生卑鄙。实际上,胥吏政治在宋朝基层政权中的强大能量,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

胥吏政治的正能量——官民之间的桥梁,统治基层的工具

以宋神宗朝为例,县级胥吏承担的主事务包括:处理文书、保管档案、催征赋税、搜检漏税、押送官物、管理仓库、缉捕盗贼、维持治安、看管监狱、供官员驱使跑腿打杂等等,基本涵盖了县衙的全部职责。仍以《水浒传》为例,宋江、张文远的押司职责就是处理文书,乐和的小节级、蔡庆的小押狱职责就是看管监狱,朱仝、雷横、武松的都头就是缉捕盗贼、维持治安。

宋朝县级官员由朝廷统一任命,大多是外地人,不熟悉当地情况,干几年就走。胥吏则不然,他们都是本地人,人脉广泛,熟悉风俗民情,与老百姓关系密切,官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出面往往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官民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胥吏阶层,他们左右联系,上传下达,成为沟通官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有力辅佐官员治理地方,在维护基层统治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正能量。

胥吏长期在政府机构任职,往往十几甚至几十年年,他们熟谙规章,业务纯熟,出口能诵,很多都是精通吏道的行家里手。“靖康之耻”后,宋朝图书典籍散轶殆尽,规章制度一无所存,朝廷只得让熟悉业务的胥吏写“省记条”,回忆原来规章制度的内容,作为编制《绍兴敕令格式》的重要参考。

古代的胥吏(电视剧照)

胥吏政治的负能量——基层政权的操盘手,政治生态的搅局者

宋朝的胥吏政治不是没有正能量,但相比正能量,负能量更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当王朝后期,整个政治生态趋于恶化时,胥吏群体的负能量更令人深恶痛绝,他们甚至能架空官员,操纵政权,进一步搅乱基层政治生态。宋朝诗人陈藻专门写了一首《憎吏行》痛骂胥吏,诗曰:

“人逢胥吏面,唾欲擣其胸。伤哉彼何罪,造化生蛇虫。田宅世无有,妻孥腹屡空。人家词讼起,踊跃时命通。天性本怀恶,煎熬仍怕穷。得钱即欢喜,道理那能公。州府珍宝馈,县官筵席供。吏赃黥且死,州县多宽容。三尺既虚设,民冤诉高穹。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

1、偎慵懒散,怠惰因循,消极作为。

相比科举出身的官员,胥吏整体素质较低,慵懒散现象突出,经常磨磨唧唧,出工不出力,消极作为甚至不作为,导致政府效能低下。有的胥吏懒惰懈怠,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官府财物损失。

2、监守自盗,徇私舞弊,贪污受贿。

胥吏承担财物管理,监守自盗对他们而言十分便利。

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了一个“水滴石穿”的故事,说名臣张咏任崇阳县令,见有一小吏从库房偷拿了一文钱,便下令杖打小吏。小吏很恼火,觉得一文钱不算什么事,说你最多也就是打我一顿,不可能杀了我。张咏十分气愤,挥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亲手斩了小吏。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胥吏利用职务便利监守自盗,贪污公款,在宋朝已经习以为常,以致于“官司以钱付盗手,而非盗者之盗用官钱也。”意思是说官府把钱物交给胥吏保管,就相当于给了盗贼。

张咏怒斩小吏(漫画)

除了监守自盗,受贿索贿也是胥吏的拿手好戏。朝廷各部院的胥吏手握人事、财政、司法等大权,经常受人请托,收受贿赂,替人办事,或利用职务便利,索取贿赂,甚至对当事人敲诈勒索,打击报复;地方州县的胥吏经常与百姓打交道,索贿受贿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能在《水浒传》中看到,像戴宗、乐和、蔡福这种押牢节级、小押狱,经常收受犯人及其家属贿赂,向他们提供帮助。

3、勾结权贵,欺压百姓,破坏稳定。

胥吏手握催征赋税、搜检漏税、维持治安、看管监狱、官司诉讼等权力,经常与百姓打交道。“县官不如现管”,一些胥吏便借机勾结当地权贵富商,帮助他们偷税漏税,将本应由权贵富商承担的税赋转嫁给其他百姓,或者勾结大地主,兼并百姓土地,导致民不聊生。在维持治安、看管监狱、官司诉讼等过程中,胥吏经常和权贵富商狼狈为奸,袒护富商,欺压百姓,导致司法不公。《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之流,与官府中人都有勾连,他勾连的未必是官员,更多的是胥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