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悟空”号卫星太空“延寿”,离不开地上的“大管家”

如题所述

截至2023,"悟空"号卫星已在轨飞行了整整6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发射的首颗卫星,"悟空"的设计寿命原为3年,但它至今仍保持着旺盛而充沛的活力,继续为人类望向深邃的宇宙。
目前,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成功发射了7颗科学卫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便是这些科学卫星在地面上的“大管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承担着卫星运行管理和科学数据处理的重要任务。2015年12月17日清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划破长空,成功将“悟空”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悟空”卫星,全名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一期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卫星之一,也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它每95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天能观测到宇宙中的500万个高能粒子。
在轨科学卫星遇到的大小事件,都依靠运控中心团队管理。随着在轨卫星数量增多,运行管理压力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卫星运控效率,运控中心以基础运行平台为根基,针对不同的卫星保障需求优化专用软件,形成了“公共平台+任务插件”的技术体系。
邹自明表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由于受到空间距离、信道速率等因素的制约,运控中心必须不断升级现有系统以更好地提供支撑。而且,随着我国空间科学卫星在轨数量的增多,运控中心需要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才能让科学卫星的日常运控工作更加智能和可靠。
年轻的运控中心团队具备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邹自明满怀期待地表示,未来5到10年内,我们有望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科学卫星智能管控和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打造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科学任务规划、载荷健康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等,推动数据资源和软件工具的共建共享,让宝贵的科学卫星和科学数据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