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4 日从蒙古国南下的沙尘暴,对我国有何影响?

今年3月中旬,大风和沙尘暴袭击该国全境,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月14日至15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袭击中国、蒙古国,吹得人们措手不及。中国经过多年生态治理,已经较少见到“这么纯”的沙尘暴了。此次强沙尘天气再次为人类敲响警钟,生态治理任重道远,统筹生态治理不能少了沙。而气候和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独善其身,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应对生态环境危机挑战,才能真正迎来蓝天无垠、碧水长流。

沙尘暴形成受多因素影响

15日清晨,许多生活在北方的中国人在昏暗中迎来新的一天。漫天黄沙中,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部分地区甚至不足200米,北京城六区PM10浓度一度高达8108微克/立方米。

“这是1978年以来,内蒙古出现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暴。”内蒙古气候中心主任达布希拉图说,全区119个国家级气象站中有90个站出现沙尘天气,其中两个站出现特强沙尘暴。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王永利告诉记者,影响中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此次沙尘天气路径为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通过沙尘遥感动态监测可知,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发展,不仅影响范围广,移动速度也非常快。

内蒙古气象台副台长宋桂英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沙尘暴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14日晚强沙尘暴袭扰蒙古国时,中国内蒙古上空主要是暖空气,而到15日清晨5时许,强冷空气来势汹汹、喧宾夺主。

沙尘暴不仅在中国北方地区造成大范围影响,也导致蒙古国多个省份进入自然灾害状态。13日以来,蒙古国北部地区出现暴风雪,在戈壁草原地带则形成强沙尘暴。截至15日,蒙古国后杭爱、中戈壁等多个省共报告10人死亡,强沙尘暴还导致58座蒙古包和121处房屋、栅栏被摧毁,数千头牲畜走失。蒙古国东部地区部分输电线路损坏并导致当地断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9
3月14日,受强烈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影响,蒙古国出现了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之后随着蒙古气旋东移南下,我国14日夜间至16日也出现了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具有波及范围广、强度为近10年最强、影响较重等特点。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不仅造成蒙古国出现人员伤亡和失踪,也对我国交通运输、群众生活生产等造成较大影响,引起各界关注。我国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部分地区出现航班取消或延误、高速公路临时管制、列车晚点等情况,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部分地区农作物受灾和农业设施受损,内蒙古包头因沙尘天气紧急停课。
第2个回答  2021-04-09
13日晚至14日中午,特大沙尘暴肆虐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蒙古国后杭爱省、布尔干省、巴彦洪格尔省、戈壁苏木贝尔省、扎布罕省、中央省、前杭爱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东戈壁省、苏赫巴托省、东方省的51个县共有590名牧民失踪。

  此次沙尘暴还影响到了中国,甚至韩国。3月15日清早,北京“橘黄色的天空”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刷屏,高楼大厦被笼罩在一片沙尘之中。中央气象台随后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并称这是“近十年来影响中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从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再到内蒙古和华北等地区,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受到波及。

  而在韩国,3月16日上午该国仁川市、江原道、庆尚北道等多地遭遇沙尘天气。 韩国气象厅表示,预计沙尘天气将持续到17日。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韩国媒体认为此次沙尘暴起源于中国,如《韩国经济》报道称“连续一周雾霾,再加上中国的沙尘暴,韩国空气质量达到最差”,凸显了“中国的恶劣影响”。不过,韩国环境部坦言,此次沙尘暴于14日发源于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顺北风南下韩国。

  气象条件助力沙尘暴生成

  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介绍,沙尘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常见气象灾害,其诱因通常是雷暴或与气旋相关的强气压梯度,从而使某个广大地区的风速加大。这些强风会将裸露的干燥土壤内的大量沙尘卷入大气,并将其输送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以外。

  中央气象台指出,本次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进而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此外,自3月以来,中国北方与蒙古气温偏高,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

  从13日以来,蒙古国部分地区风速达到每秒20至24米,有时达到每秒30至34米;北部地区形成暴风雪,冰雪交加;在戈壁草原地带则形成了强沙尘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14日也遭受了强沙尘暴袭击。
第3个回答  2021-04-09
本次沙尘暴直接导致华北广大地区空气污染极其严重。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水平能见度低:吹起的沙尘造成水平能见度低,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土壌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区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 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造成的土壌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第4个回答  2021-04-09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公里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是沙源的土壤要干松;三是要有较强的冷空气入侵,即具备产生强风的环流条件。沙尘暴的成因复杂,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大气物理作用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全球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风大的干旱地区。如中亚、北美干旱地区,澳大利亚、北非等地。中国的沙尘暴属于中亚干旱区。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向下俯冲插入到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原有的喜马拉雅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和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的崛起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其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这两股劲风的联合作用,是形成影响中国沙尘暴的主要风动力来源。
总之,沙尘暴是在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它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都很大,尤其是在中国的北方,它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