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后调解还是判决好

开庭后调解还是判决好

首先,调解书和判决书都有法律效力,从法律效力来讲是一样的。好与不好,看具体内容和角度立场。
法律分析
在起诉之后当事人并不是马上就会面临着法院开庭,而是会先进行调解,当双方的矛盾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了之后,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判决了。调解书跟判决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似性等等,调解书与判决书有几个区别,判决书是法院根据事实与法律进行裁判,必须是合法的;调解书是根据当事人协商一致,法院进行依法确认,不违法即可。这里要注意的是合法与不违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还有个区别,对判决书不服可以依法上诉,调解书不能上诉。调解书、判决书有各自的好处,但是案件如果能够进行调解达到自己的要求或是诉求的话,可以同意调解没有必要继续诉讼判决。审判制度的优点主要在于:(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得出的判决,能让案件的处理结果最为符合现行法律对于相关问题的规定。(2)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3)审判可以使一些案情复杂,调解双方都不愿妥协的案件得以快速结案。调解制度的主要优点则是:(1)简单快速,在诉讼发起后,法庭辩论结束前,由法院充当“和事佬”进行调解,能够有效地化解当事人的分歧,使双方快速达成一致,可以更彻底地解决矛盾,也能节省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2)一些事实难以查清的案件,调解更有利于实现当事各方想要的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 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百零一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开庭后调解可以减轻审判人员的工作压力。开庭前调解是当事人就发生纠纷的案件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调解,无需再开庭审判,直接由人民法院就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对于民事案件都是先调解,调解不成再判决。 如果是法院已经庭审结束了,是不可能进行调解的。法官经过一定的诉讼程序,基本掌握了全部的案件事实,更利于案件中把握调解的分寸,得出更符合双方利益的调解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