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三下乡安全协议书

如题所述

深情系山区人,真心架希望桥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赴山西静乐社会实践回顾

山西静乐县地处吕梁山革命老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最贫困的30个县之一,信息闭塞、农民贫穷、师资不足是制约老区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自1997年开始,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就有老师参与团中央的扶贫接力项目,奔赴山西静乐扶贫支教。而后,我院对静乐县康家会中学开展过一系列的扶贫助学“手拉手”活动。2001年,机电学院团委与静乐县康家会中学正式签署共建协议书。此次我机电学院研究生赴静乐县康家会中学进行社会实践,目的是为了向老区的孩子送去我们的一份爱心,播种一份希望,尽当代学子的一份义务,同时把双发业已存在的合作推向新的阶段。

一、准备工作

本次社会实践,在机电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团委的指导下,经过统筹规划,精心实施。我们成立了以研究生会骨干和优秀研究生代表共8名成员组成的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队,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的目标,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全力以赴,用近一个月时间,做了如下几方面的筹备工作:

1.联络基地。机电学院与山西静乐县康家会中学的合作与对口扶贫助学活动由来已久,本次社会实践得到了山西省静乐团县委的大力支持,在静乐团县委书记的直接过问下,我们联系上了康家会中学校长、静乐县教育忠臣、优秀共产党员张俊富同志,重疾缠身的张校长对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很高的认可和支持,表示将尽最大的热情为我们一行提供各方面的方便。

2.爱心捐衣。为了表达交大学子对老区孩子的深情,尽我们一份绵薄之力,7月初,机电学院研究生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一次“爱心捐衣,真情支教”的捐衣、捐物活动。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累计募集到捐赠衣服327公斤,通过中铁快运邮寄往山西静乐。

3.购买文具。为了礼数周到,我们从有限的活动资金中拿出近千元为山区孩子购买了笔、练习册、便笺、图书等各类学习文具近百公斤。

4.收集纪念册。为了向静乐的孩子们宣传北京交大,让他们立志考上大学,立志报考美丽的红果园,我们向学院团委收集到仅存的制作精美的学生毕业纪念册三本,准备赠送给静乐康中图书室,作为永久的纪念供孩子们翻阅,让更多的康中学生了解交大,倾情交大,让走出大山、报效家乡的梦想和希望永远激励着他们。

5.安全预案。社会实践是一项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性的活动,而安全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生命线。鉴于许多队员第一次深入革命老区,还要绕经盘山公路,以及要克服气候、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多次开会强调安全和注意事宜,并指定安全负责人制定相关的预案。

二、具体活动内容

我实践队围绕“寄交大深情,架希望之桥”的主题,在山西省静乐县康家会中学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带着交大师生的爱,把它播撒到康家会中学的每个角落;走进农家村户,宣讲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康家会镇领导的亲切接见,着重了解了当地落实“普九”和“两基”情况以及山区中小学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特色;到特困班的学生家里和家长交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对孩子一生乃至对家庭状况好转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青春活跃,积极向上的形象和至真至纯的深情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乡亲们带去了实惠和希望,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激励和鼓舞着山里娃走出山区,摆脱贫穷、报效家乡的志向和理想!教育就是希望,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微薄的触动希望能给他们前进的路上点燃一丝亮光!

1. 绿叶对根的情意——康家会中学亲密接触

2005年央视二套的《小丫跑两会》播出了康家会中学特困班的标本意义,一群特困班的山里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1年,康中张俊富校长为代表的老师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无私的爱为特困班的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免除特困班学生的所有上学费用,还适当补助他们生活费,此举在静乐、在山西均属首创,比国务院今年提出贫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 (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提前了四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康中,在康中开展了四项活动:

1)走进特困班学生,进行听课 、座谈、宣讲

7月30日我们刚到康家会,就受到了康中高校长、团委杨书记等老师的热情接待。

我们队员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分别在学生宿舍、教室、操场跟学生开展了宿舍座谈、宣讲等活动,针对一些特困生存在的心理,学习等问题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向他们介绍了交大的概况、大学的生活、成才的道路……,我们与他们一起演算习题、朗读课文、哼着歌谣,我们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憧憬,看到了向往,看到了希冀。他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力克万难的求学精神也深深打动着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在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静乐,由于种种原因,总有适龄儿童上不起学、中途辍学,有天灾人祸原因的,有经济条件所迫的,也有自身厌学畏难情绪的,一道道山梁像一根根绳索,束缚着他们。康中给了他们难得的机遇,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每个特困班的学生都艰难地播种心中的希望,放飞遥远的梦想!

2)与康中领导、老师们座谈

身患重疾的张俊富校长在临去省城医院检查的前晚也从静乐县城赶回学校,亲切接见了我们一行,目前张校长由于教育管理得当以及康中的示范作用,被县教育局委任为三所中学的校长。他和高校长等康中老师的话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当我们谈及张校长的贡献时,他却说:“感谢外界对我们山里娃的帮助,这些都是外界搞的,教学楼、计算机等设备现在都有,现在正新建一座学生宿舍楼,想上学的娃娃们太多了……,展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就是答案”。其他老师也叹息地说:“山里的孩子很艰苦,有的地方根本喝不到水,挑一担水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更别说洗澡了,有些人甚至一辈子可能才洗一次澡喔;有些村子里至今还通不上电;有的地方吃不上白米饭,一天煮二两黄饺面吃,放点少量的盐巴;这里就是靠天吃饭,今年干旱,庄家都旱死了,没有收成,老百姓是一点儿子法也没有喔。……”当谈到特困班的情况时,高校长说:“今年特困班考上70多人,高中就上不起了,家里更拿不起学费,他们怎么上高中成了我们全校老师的一块心病……你们的到来给我们的学生很大的触动,特别是精神层面上的,看着你们走进山里来,娃娃们就会以你们为榜样,就想着自己以后也能走出大山去。”

3)举行北京交大——静乐康中爱心捐赠仪式暨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在康家会中学礼堂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北京交大——静乐康中爱心捐赠仪式”,康中校方领导和全体在校学生参加了该仪式。会上,王京茹同学代表实践队简要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和捐赠的意义。为了表达交大学子的一份爱心,为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解决贫困山区学生的实际困难,机电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队通过募捐、收集、购买等方式,向康中学生捐赠了衣物327公斤、纪念册3本、文具若干,还有随身听和复读机等等。康中高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谆谆教诲:“你们一定要以大哥哥、大姐姐为榜样,考上重点高中,争取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主持人潘显钟同学代表我实践队作了深情的总结发言:“我们把北京交大学子的一份爱心留在了这里,带走的却是山西静乐人民,特别是康中师生的善良、热情和朴实,也带走了一份沉甸甸的依恋和思考。怀念握过的每一双手,那其中传递着真诚和淳朴,怀念邂逅过的每一道目光,那其中包含着人生的心酸和无奈……”。捐赠仪式后,我们和初一学生进行了娱乐活动,游戏、唱歌、说笑话、猜谜语……整个礼堂内顿时欢声笑语。最后,同学们在爱心条幅上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字字感人肺腑,句句情真意切。与此同时,我们为康中校园出了一期黑板报,寄托着我们无限的希望和祝福!

4)签署共建协议书与合作备忘录

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作为最早参与静乐扶贫助学相关活动的单位之一,自1997年开始,双方就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和对口帮扶。经过8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北京交大的影响力已深深扎根于静乐康中师生的心中。本次社会实践是为了继续表达交大人对贫困山区的爱心,把双方的合作推向深入。8月3日,双方举行了简单的签字仪式。经机电学院团委授权,潘显钟同学代表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与静乐康家会中学签署《共建协议书》与《合作备忘录》两个文件,进一步确定了双方在开展社会实践、捐赠助学等方面互相提供便利的意向,使双方业已存在的良好友谊和合作长期化,制度化。这两个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表明双方共同致力于为发展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义举。

2. 点点嘀嘀总关情——走访康家会镇和婆娑乡阳寨、砚湾两村

8月1日-2日,我们一行在康家会中学老师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康家会镇和娑婆乡的阳寨、砚湾两村,深入农户、教师、学生家长的家里,促膝谈心,了解困难,尤其对孩子们上学和受教育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

在康家会镇,我们欣喜地看到镇的主干道已经铺上水泥路,乡亲们说这是去年山西省委组织部定点扶贫资助的。镇里的小娃娃们用清纯的笑容迎接我们这些陌生的面孔,蹲坐在路边的老人们投以我们赞许的目光,中年人则向我们频频招手点头,“来自首都北京的”他们议论说。交谈中我们了解到,98年至今,由于经常的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许多已经脱贫的农民又开始返贫,这种现象在2000年的时候还比较普遍,这几年才稍有好转。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意识制约着静乐的整体发展,闭塞的交通、信息,陈旧的意识形态使他们安于现状,最大的艰苦连接着最低的消费,憨厚的静乐人没有怨言,他们无法想象除了反复折腾脚下的黄土外还有什么其它过日子的方式,而对于这些干燥的黄土又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呢?天灾人祸是静乐人的一大顽疾,许多家里青壮年外出打工,出了意外,全家失去了劳动力,还有一些孩子先天或后天的疾病,如腿疾、耳朵失聪、脊椎蛇行等等,于是医药费高昂、没钱看病、顺其自然、贫困加剧……这些我们极不愿意使用的词汇始终拉扯许多艰难的家庭以至于恶性循环,难以走出怪圈,那一刻我们心情沉重。

我们乘坐的小面包车在崇山峻岭间经过近两个小时艰难跋涉才到达了娑婆乡,陪同的老师说,这是离康家会镇还算比较便利的一个乡了。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是走的车多了,在黄土地上碾出了一条小道,贫困山区的交通由此可见一斑。在阳寨村,到处还都是窑洞或是年代久远的土房,摆设非常简陋,没有像样的家具,似乎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下,只有单调土坯房、窑洞、毛驴和土豆是全部的风景线;在砚湾村,我们看到“放牛管饭名单”,许多村民只能靠给人放牧勉强生计,以无奈的方式维持的无奈的生活。砚湾村党支书请求我们给村里的一位八十多岁处于病重的老红军战士拍照片,说是作遗照,因为方圆几十里之内,还找不到照相馆,望着暮年麾麾的老志愿军战士和所展示的纪念勋章,我们心情凝重了,他们曾献身革命、战功卓越,却终老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沉寂于一个贫困的乡间。

在康家会镇和娑婆乡,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几户人家正沉浸于喜悦之中,他们的孩子在高考激烈竞争中金榜题名,山区落后的教育条件能使他们鲤鱼跳龙门,圆了梦想,实属不易。虽然上大学的费用对于绝大数家庭来说还是捉襟见肘,但是光明的前程即将在他们面前铺就。我们向他们宣讲了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大学里奖学金制度的情况,让这些困难的准大学生们吃了一粒“定心丸”。但愿榜样的力量能带动更多的贫困孩子走出大山,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3.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与康家会镇领导座谈

8月2日下午,康家会镇领导在镇会议室接待了我们一行,就康家会镇乃至静乐县落实贫困农村义务教育情况与镇领导进行了亲切座谈。分别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提问和作答:

1)问:特困班的标准之什么?

答:家庭贫困,父母残疾或无父母的,另外还要取决于成绩。

2)问:像周旺旺等特困班的优秀学生上高中的学费如何解决?

答:镇里面想办法解决一部分,另外还要社会好心人的支持和高中学校的相关优惠政策。

3)问: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有没有一些相关的措施帮助他们?

答:一方面民政部门将给予一定的拨款;另一方面让学生申请贷款,政府可以为他们担保。

4)问:针对普遍存在的复式教育,您认为还会存在多少年?

答:这个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定,我们也都是从复式教育出来的。而且很多村户少、孩子少,各个年级的学生也少,只能把几个村子各个年级的孩子集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个老师代课。不然,一个班养不起几个老师,况且也没有那么多老师。

5)问:康家会镇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的普及率是多少?

答:小学有大概98%的孩子可以上学,而到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只能40%能上,大部分回家务农或出外打工,因为镇上的年均年收入是1080元/人,而每个学生一学期学费、课本费和生活费开支就高达2000-3000元/人,很多家庭都供不起,只能辍学在家。

6)问:镇领导怎样考虑全镇人民的经济收入来源?

答:我们目前不能靠天吃饭了,必须引进外来资源来开展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比如果树产业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今年天旱,农作物都给干死了,靠天吃饭不行了。

……

在场的康家会中学的团委书记杨玉军老师也提出了几点疑惑:1)教育城乡不平衡。所有课本编制都是针对城里的,没有针对乡村的,孩子们反映对已知的东西连篇累牍,未知的知识却只字未提,比如:有一年考题居然是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而答案有利用家庭废水冲马桶。对城市孩子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而山里的孩子根本没见过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可能答对的;2)大学学费高昂,每年至少4000元的学杂费把不但自己家搞穷了,把亲戚朋友家也搞穷了,对贫困地区来说考上大学是一个家族负担,这是实际情况,而不是一种观念。孩子考上大学申请国家贷款,往往是学校第一学期不给贷,而且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有这种倾斜政策,绝大部分的贫困家庭还是难以为继,孩子们只能辍学在家。有时连勤工俭学的机会也有较大的限制。作为一名康中的团委书记,杨老师将全部的爱给了康中学生和这片贫瘠的土地,也真情地表达了对贫困山区教学的忧虑。

我们注意到,就静乐全县而言,康家会镇的教育状况算是中上,而康家会中学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也可以与县城的中学相媲美。康家会镇领导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决心让我们看到老区教育的一丝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贫困地区的政府官员已经意识到唯有教育方可兴镇,唯有教育才是出路。脱贫系于教育,国运系于教育,一个理性的民族,一定是重视教育的民族!

三、感悟和思考

人生匆匆,缘起缘尽。当我们离开静乐时,汽车在山间公路蜿蜒而行。面对蔚蓝的天空,面对苍翠的大山,人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世间的功名、事业终将化为尘土,只有思想和精神能像火种一样生生不息。我们在静乐所做的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教育脱贫的疾呼声在这里不会停止,立志成才、报效大山的感召力在这里也不会削弱。全社会正越来越关注静乐,关注贫困地区,一股爱的暖流在吕梁山区延伸。

“脱贫”仍将是维系着静乐乃至全国贫困地区一个重大的攻坚任务。而这都有赖于教育的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善良、纯朴的山区人民已经逐步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呼吁: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区,关注孩子教育。

让深情永存我们心中,让希望的桥梁在静乐乃至全国贫困地区继续延伸……。

(撰稿人:潘显钟、卢艳玲)

参考资料:出自http://www.54club.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