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他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同时,李白也是乐府诗的继承人,使许多流失的乐府诗回归本题,并革新古体诗,使其升华到新的高度。

主要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大量诗歌,绝大多数已经散失,他的诗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在许多题材都有名作出现,而且因为人生遭遇的不同,他在每个时期的诗歌风格也不同。李白钟好古体诗,擅长七言歌行、五言古诗、乐府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

古体诗
李白的古体诗代表了初盛唐诗歌体裁古体诗多的发展实情,他本人也是唐代古体诗的集大成者。这种诗体更易于表达初盛唐人的人生探寻和追求、青春浪漫和豪情,李白长于古体,不仅是个人爱好和才情所致,更是时代使然,因此李白古体 “景少而情多”。宋本《李太白文集》载李白现存总诗量近千首。李白古体诗总约 640 首,约占总诗量的 64% ,其中七古 161 首,五古总 479 首。

代表作有:《春思》《侠客行》《古朗月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日醉起言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望鹦鹉洲怀祢衡》《赠何七判官昌浩》《月下独酌》四首、《古风》五十九首、《拟古》十二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把酒问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江上吟》《扶风豪士歌》《梁园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南陵别儿童入京》《金陵西楼月下吟》《三五七言》。

乐府诗
李白乐府诗创作是其复古诗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他对初唐以来复古诗学的深化。除了《古风》类的写作之外,古乐府写作也是李白终生追求的事业,《唐诗纪事》有这样一个记载:韦渠牟,韦述之从子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权载之叙其文曰 :初, 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府之学。 由“授以古乐府之学”可见,李白的古乐府写作内部包含着有成熟的诗学系统。

代表作有:《关山月》《子夜吴歌》四首、《长干行》《妾薄命》《远别离》《蜀道难》《将进酒》《长相思》二首、《行路难》三首、《梁父吟》《乌夜啼》《乌栖曲》《襄阳歌》《上留田》《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

绝句
乐府诗,尤其是盛唐诗的普遍特点是用自然流露的表现形式去融汇前代文人的绝句,但各家诗人也又各自所擅长的境界和领域。李白的七绝往往能在短篇中以最明快粗放的线条勾勒宏篇壮景,同时又把长时间、长距离的游览过程浓缩在短短四句之内,把需要长篇论述的时间和空间用绝句充分宣泄。此外,李白善用修辞手法和意向塑造,他笔下的桃花潭水、长江碧流、春风明月仿佛能通人情,时时在和离人较量着别情的深浅和长短。


代表作有:《静夜思》《玉阶怨》《怨情》《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送陆判官往琵琶峡》《自遣》《劳劳亭》《哭宣城善酿纪叟》《重忆贺监》《夜宿山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长门怨》二首、《望庐山瀑布》其二、《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望天门山》《清平调》三首、《横江词》六首、《山中问答》《客中作》《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中吹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山中与幽人对酌》。

律诗
李白所作的律诗不多,流传下来的七律只有《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为数不多的几首。 除《登金陵凤凰台》外,没有其它的精品。但李白的五言叙事诗可以与杜甫并驾齐驱,只是李白的五律诗缺少杜甫《三吏》、《三别》的辉煌史诗,也缺少像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五言排律。 杜甫的五言排律,气势流畅,对仗工整,间有名言警句闪烁其间,不但李白不能及,后世诗坛亦无人能望其项背。两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故能相交甚好。

代表作有:
《太原早秋》《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听蜀僧濬弹琴》《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塞下曲》六首、《宫中行乐词》十首(今存八首,序亦亡佚)、《谢公亭》《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送友人入蜀》、《访戴天道士不遇》《金陵》三首、《过崔八丈水亭》《赠钱征君少阳》《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别中都明府兄》《别匡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2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朝时期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人生、宇宙的广阔想象。

李白出生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他的家庭地位较低,但他自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写作。他的早期经历不太清楚,但据说他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和官员。

李白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种主题,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传说、爱情抒怀等等。他的诗风豪放奔放,用词华丽而富有音乐性,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和追求真理的向往。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游历过很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和官员,但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苦。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由于个性不合常规和政治上的纷争,他多次被贬谪和流放。尽管如此,他的诗歌创作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传颂。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被广泛传诵和研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风开阔豪放,情感真挚,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集中在《李太白集》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在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欣赏。
第2个回答  2022-07-06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李白在乐府、歌行和绝句上的成就最高,他的风格豪迈奔放,又不失清新飘逸,且 想象力 非常丰富,语言轻快,意境奇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古代的浪漫诗人,出生于公元701年,家世和出身不详,据说是在西域碎叶城出生的,后来跟着父亲到了绵州昌明。关于他的高祖有说法是兴圣皇帝,也有人推测是唐太宗的兄弟。

  李白五岁的时候开始识字读书,这其中还发生了铁杵磨针的 故事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赋了,并接触到了道教,在游历过相邻周郡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因而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远游。在路上,李白认识了孟浩然、李邕,并在安陆成亲。

  从十五岁 拜访 高官和高人以来,心怀抱负的李白就一直希望自己的才华被人赏识,拜见一些王公大臣,但是都被拒绝了。失意的他曾经一度与当时的无赖为伍,后来定居在安陆的桃花岩,过起了种地的生活,空闲的时候也读读书。

  前半生的李白一直都不得志,几次向高官显贵献上自己的诚意之作都没有 成功 。受到打击的他也自暴自弃过,终究还是选择过回平静的生活。
  李白的故事传奇
  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 小故事 。最有名的一个小故事应该就是“铁杵磨成针”了,这个故事想必连正在上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知道。那么,今天我们不提“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而来讲讲关于李白姓名是怎么来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姓名的由来民间一直有很多版本,可信度较高的有这么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就是李白的名字是他自己起的。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从小便十分的聪慧,五岁就能够背诵六甲,可见李白的文学天赋极其的高,是一名小神童。等到七岁时,李白还没有正式取名,他的父亲一直没有想好要给李白取什么名。李白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两人都博览群书,对李白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日,父亲看到院中的繁花似锦,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于是心生一计,准备让李白自己给自己取名。父亲喊李白来到小院中,吟诵了前三句诗,故意留下一句要李白来接。李白当时正站在一棵李树下,于是李白张口就说了一句:“李树怒放一树白”。就这样,“李白”两字就成了他正式的名字。

  第二种关于李白名字由来的故事出自唐代 书法 家兼李白好友李冰阳所写的《草堂集》中。李白的母亲在 怀孕 时,梦到太白金星进入了她的肚子里,家里人都认为这个小孩子是太白金星的转世,是一个有福之人。所以,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梦境所取的。
  人李白的剑术
  一直以来李白除了他的诗、酒之外,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他的剑术,据说李白是一个绝世高手,他的剑术在当时是 天下 第二的,这完全和人们印象中读书人病恹恹的形象不合,那么李白的剑术真的这么出神入化吗?

  虽然后世人心中,读书人都是那种弱弱的小受形象,但是其实不然,那只是后来被“阉割”之后的儒生,要知道儒家六艺里面就有射,早年的读书人虽然不说能带兵打仗,但也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唐朝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当时武风盛行,而李白还是出生于西域,那种胡汉混杂的地方,所以李白也养成了这样的气度。而且李白自己也介绍说过:“十五好剑术”之后更是剑不离身,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很多关于侠客关于剑的内容,比如大名鼎鼎的《侠客行》

  李白的剑术到底如何其实很难考证,因为李白的战绩很少,不过他肯定也不弱,一来他杀过人,根据史书记载李白他“少任侠,手刃数人”,能够连杀数人可见李白的武功就算不是一流,至少不是那种自吹自擂的菜鸟了。再来李白的师傅是当时公认的第一剑客裴旻。即使其中有李白诗歌的原因,但是李白的武功也绝对不差,毕竟自己的徒弟要是太水了,丢脸的还是自己这个师傅,所以裴旻能够收李白为徒,李白也肯定有两下子,所以李白也经常说自己除了裴旻之外,未尝败绩,所以久而久之就传出了李白是天下第二剑客的名头,毕竟学武之人,第一有人抢,第二还真没几个放在心上的。

  所以综合来说李白的武功应该不弱,虽然可能称不上是天下第二,但是也不算太差,或许可以这么说在当时文人圈子里他剑术是第一的,在武人圈子里他文采是第一的。

猜你喜欢:

1. 历史人物李白介绍

2. 李白的生平简介

3. 唐朝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4. 唐朝大臣及史学家朱敬则生平简介

5. 唐朝孝敬皇帝李弘生平简介
第3个回答  2022-10-23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天才
李白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1]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8-06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幼时聪明伶俐,喜读书,爱作诗。他曾游历过全国各地,见识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李白的诗歌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静夜思》等。李白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唐诗之王”。
李白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精神领袖。他的诗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