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如题所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讲到“体验性”,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探究”、“经历”,总之就是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能够最有效直接地突出这个特征的路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中人数范围小了,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相对就多了,从根本上保证了人人参与学习,人人体验成功的过程。但是任何组织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呢?这是课改以来我一直探讨,一直摸索的问题,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听其他老师上课,我总结出几点心得。

一、明确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都起效了吗?谁都不敢做肯定的回答,因此我们要明确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弊端。

1、合作泛滥。参与实践的老师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对于容易学的内容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因为这个问题不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安排合作学习时,要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得到有效的学习。

2、流于形式。我到兄弟学校去听示范课时,看到过这样的一次合作学习,老师给四个人的小组一个年份,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算出结果并判断所持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然后站到老师指定的位置。合作学习开始了,小组中基本上都是一个同学在算,其他成员呢?有的在和另外的同学在嬉戏,有的则和别的小组成员在打闹,甚至有两个女同学在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真正参与计算的同学没有几个。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违背了人人参与的原则,只能算是一次流于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3、不结合实际,随意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发挥优势和实效的前提是教师要做正确的引导。把合作目的亮给学生,不再做任何辅助性引导的话,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只能宣告失败。在本人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一例,小组合作按每种果篮的价钱配上合适的水果。我发现很多小组都是分别把一种水果装在一个果篮,甚至有个小组问我:“老师,有一种水果没有果篮装了,怎么办?”为什么回出现如此结果?原因就在于我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根本就没见过果篮,根本不知道配置果篮水果要多样化,人们才喜欢的道理。如果课前我能对学生多了解一点,哪怕给他们一张有关于果篮的图片看看,合作学习不就达到了目的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