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是什么原理

如题所述

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指的是在开路状态下,锂电池储存的电量在一定的环境下的保持能力。
3C锂电池的自放电行为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锂电池使用时间变短、减少使用寿命、造成内部的荷电量不均等。3C锂电池的自放电会受到工艺、材料和储存环境的影响,同时自放电也是3C锂电池测试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大电流弹片微针模组是一体成型的弹片式设计,在3C锂电池测试中能传输1-50A范围内的电流,电流在同一材料体内流通,电压恒定,无电流衰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5
根据专家的介绍:
自放电的分类: 从自放电对电池的影响,可以将自放电分为两种:
1、损失容量能够可逆得到补偿的自放电;
2、损失容量无法可逆补偿的自放电。
按照这两种分类,我们可以大约轮廓性的给出一些自放电的原因。
(1)造成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是发生了可逆放电反应,原理跟电池正常放电反应一致。不同点是正常放电电子路径为外电路、反应速度很快;自放电的电子路径是电解液、反应速度很慢。
(2)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当电池内部发生了不可逆反应时,所造成的容量损失即为不可逆容量损失的。所发生不可逆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
A: 正极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相对主要发生于锰酸锂、镍酸锂这两种易发生结构缺陷的材料;
B: 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化成时形成的SEI膜就是为了保护负极不受电解液的腐蚀;
C: 电解液自身所带杂质引起的不可逆反应(例如溶剂中CO2可能发生的反应)。类似的反应不可逆的消耗了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进而损失了电池容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