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姑且让老夫我展示一下少年的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象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象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他们。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三起三落。
后世人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6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阙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达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词的下阙以抒情为主,作者尽管鬓发斑白却壮心未已。下阙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书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第2个回答  2018-02-25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苏轼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词中表现的其非凡的英勇气质,也表达了为国家效命的深切意愿。
全词可分为上下两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
上阕主要写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第3个回答  2018-03-05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第4个回答  2018-12-09
上阕主要写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