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南丁格尔时代。
2. 在1854至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医院进行救护工作,显著降低了英国士兵的死亡率,从42%降至大约2%。这一事实凸显了有效的急救护理技术对于伤病员生存率的重要性。
3. 20世纪50年代初,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在北欧大流行,许多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需要借助铁肺进行治疗。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监护病房之一。
4. 到了60年代,随着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救护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抢救设备如心电示波器、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和血液透析机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护理学理论与技术的进步。
5. 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催生了ICU(重症监护室)的建立。
6. 1970年代中期,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参与下,西德召开了医疗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并要求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以及交流急救经验。
7. 在中国,急救护理事业起初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到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密切观察和护理。手术后的病人则先被送至术后复苏室,待清醒后再转至普通病房。随后,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相继成立。
8. 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这标志着中国急救护理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快速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