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如题所述

人,可以进东山吟咏,以天下为己任,或退,茅蓬数息,求此生离苦海,但走向街头看大众,兼透过外皮看内心,就可以领悟,天字第一号的大事是要能生活。而人要生活,就不得不工作,以工作来换取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通过努力的工作而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浅显而易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教师却处理不好这两者的关系,总是把两者对立起来,以为要干好工作必以牺牲生活为代价,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就需松懈懒散,得过且过,产生的结果总是苦不堪言。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方面的理解。
先说一下什么是工作?我的理解是工作就是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人要活,活要靠多方面的物质条件,这些都要用劳动来换(以金钱为筹码),所以人生于世,就不能没有个工作。工作种类繁多,几乎近于无限。多会产生差异,差异也近于无限,总的表现为有高下之分,虽然在宣传材料上,说是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下的分别,但实际区别还是存在的。高下主要由五个方面决定,一是名,二是权,三是利,四是劳逸,五是爱憎。第五个方面好像是前四个方面的结果,有名有权有利又轻闲的工作似乎是人人都向往的,所以会表现为爱,反之则为憎了。对工作人之常情是趋高避下,可是如愿的却不容易。如果教师这个工作不合你心意,怎么办?先说心情,我的想法,宜于随遇而安。理由之一,由整个社会方面看,任何事都要有人做,而人能走上某个工作岗位,绝大部分要凭机遇,只有一点点是凭能力,因为理论上,由个人的理想和兴趣方面考虑,社会中完全合适的工作,数量可能不多。所以总的情况就成为,为了谋生,社会(或说机遇)把人放在哪里,安置不合适,或多数不合适,他也只好不管理想和兴趣,接受并依照要求干下去。好的工作想望而不能得,有如狐狸过葡萄架下,仰头看,葡萄好吃,可是够不着,只好作罢。理由之二,怨天由人也无济于事,反而不如安然接受而不计较得失。有一些教师不喜欢这个工作,天天牢骚满腹,但是又没有能力或舍不得丢掉这个至今还算是“铁饭碗”去另谋出路,以至于整日苦脸对待,不但工作做不好,生活也不快乐。再说对待的方法,可以分为守和攻两种。守就是尽职,这就是《孟子.万章下》篇说的:“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把本职工作做好,于已可以无愧,于社会当然也会有益。攻是就把它看作自己的事业,俗语说,行行出状元。最下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到不了那座山,在这座山又坐不稳。
生活就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庄子.大宗师》说“夫大块载我经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生于世,南柯一梦,贫贱容华,喜怒哀乐,千头万绪,取其大同,不过凭机遇而有生,生之后,死之前,奔波劳碌,并不知为何要奔波劳碌而已。但是既然上帝给了我们生命,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当然也包括自己和亲人),我们总是要快乐的生活着,而且活得质量要高。要做到这点,。人生而有欲,而人世间吸引你的东西又很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必会被世间的富贵荣华、世俗名利所累。人生最大的苦恼,往往不在自己拥有的太少,而是自己想望的太多。想往不是坏事,但想望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在对环境、对自己、都长久的感到失望与不满的情形下,就产生了自卑、疑惧、对环境的防备和内心的紧张。一个人的智力、体力、领悟力与适应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有一路领先,胜过所有的人。我们必须承认有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之处,必须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近日整理电脑文章,找到这样一篇,也不知从哪里抄来的。放在这里,心态不好时,过来瞧一瞧,或许会让我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能达到如此之功效,便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1
你好,这个问题因人而异,顺其自然。

这个问题曾几何时我也花了一段时间认真思考过(是上一份工作离职的时候,还TM是裸辞,辞完找工作的时候各种痛苦,才会有所反思),姑且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吧。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方式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工作也是自我的一部分,不可分离。

不同孩子会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也会有不同的先天条件,所以最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是由自己,由家庭,由接触到的人,经历过的事,从而发展的三观来形成的,而形成的过程有人的因素,有事的因素,还有别的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

回过头来说,这个工作,是形成自我生活方式的因素之一,比如说你之前形成并感觉舒适的生活方式是轻松愉快得过日子,不要压力,不要加班,那么如果很不幸找到一份三观不合的工作将会是莫大的痛苦,然后会想着辞职,然后才会更加坚定觉得为了自我放弃工作很值得。

但是有些人又会因为金钱(或者其他相关利益,但是主要还是金钱)的原因而不肯放弃工作,这个时候就是为了工作放弃自我,也会感到痛苦,因为生活方式不是舒适区内的,但却不得不折服。

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

当然前提条件是需要自己做过努力,而各人对努力的定义又不一致,所以有些人觉得调节心态是努力,有些人觉得辞职是努力,有些人觉得补充知识让自己成长,有些人觉得体验到了生活让自己成长。如果是我的话,我上一次的选择是裸辞,下一次的选择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的三观是什么样的,或者我的经济负担会有多重。

所以这个问题没啥意义,我相信,别的答案都是鸡汤或者说故事,但是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最清楚,可以从别人那边参考一下,但还是得自己先努力,然后再选择。

祝你工作顺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