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题所述

  《四书•å¤§å­¦ã€‹åŽŸæ–‡ï¼šâ€œå¤ä¹‹æ¬²æ˜Žæ˜Žå¾·äºŽå¤©ä¸‹è€…,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治国:管理国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5
修行含义
正确注解: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从你的心上改起,从你的念头改起。错误的行为包括:想错了,起心动念。说错了言语,身体做错了造作,你改过来。你照着圣贤的教育改,他不让你做得你别做,他让你做得你做。

算命不如认命 认命不如修命
正确注解:修命的根本是修心,心是人的行为举止等各种生命表现的根源。心善则行必善,心恶则行必恶。修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命运中不好的一切。

平天下含义
正确注解:就是天下太平。
第3个回答  2018-10-29

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去儒家教育讲“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实际上就是“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意思是什么?我们做人首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做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己的心要正。心正,这个人美德明白于天下。整顿好自己的人,才能整顿好自己的国家。整顿好自己的家,再整顿好自己的家人,那么自我修养很重要,所以要端正思想,自我完善。

我们不管做事做人,讲到底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要懂得不管你在世界上做什么事情,心要平、意要正。要懂得心平,气才能静;心不平,人的气就不静,很多人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很多人经常做错很多事情。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有很好的修养。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切从你的心开始,要正心,就是你明白自己的心要干什么,你的心才会正。比方说,我们每天要懂得跟自己的心一直在打交道,不是钱财。跟心打交道,其实讲到底就是你在找寻一种感觉。你的钱财有多少,也是你的感觉;你的物质得到了和失去,也是你的感觉;事业的成与败,还是你的感觉。所以物质在你的手里是临时的拥有,你拥有的物质只是你的心认可。你说“我有这个东西在心里”,但是很多人忘记了这个东西的存在,你说你还有吗?所以我们开心也是心理活动,伤心也是心理活动,有时候用心来使自己满足,你就不会嫌弃人间的一切。要认知自己的心,认清自己的心,因为心和你所接触的五欲六尘有关系。心不动,一切都是原样;心一动,你的人就会动。

我们每天用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界,使自己心中产生了分别心、执著心,而这些分别、执著就是你的心中已经形成一个相了。大家想一想:我们过去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我们拥有了多少,后来又没有了多少;我们成功了多少,后来失败了多少。我们一个人的好和坏,善和恶,福和祸,大与小,黑与白,长与短,其实都是心里想象出来的一种心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如果你死抓住不放,就叫“着相”;如果你能放下这些感觉,你就脱离了“众生相”;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把“我”放在前面,那你就是“无我相”。

我们做人,很多人一辈子把烦恼都写在了脸上,他们过得非常难受,庸庸碌碌的。为什么很多大人的脸不好看?因为整天板着脸。小孩的脸为什么好看?因为天真。所以想要让自己变得更美,先要从内心将烦恼去除——用一个方法,那就是自己要懂得心相,你就能去除我相,知道心和相的关系,你就可以放下。其实,我们人一辈子就是个心的安慰,很多人很苦,就是心得不到安慰。实际上,人不需要太多的东西,而真正需要的是心,治理心就是治理了你的家。所以,学佛、做人就是要从正心开始。心好了,家庭就好了;家庭好了,社会就好了;社会好了,国家就好了;国家好了,世界才会平安太平。要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无论如何要学会端正自己的思维。我们的心为什么会得不到满足、空虚呢?因为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感觉。因为人是快乐的少,痛苦的多,所以怎么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就开始慢慢地失去了安乐心和知足心,住得再好也感觉自己环境不好,心中压抑;生活得再好,还是觉得不满足。

我们人从生到死,每天不间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相,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一个境转到另一个境,人的心没有一时一刻的清净。人的心不清净,你的相就会不干净,你就会着相。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不管在人间碰到多少烦恼,要懂得心不转,境转而心不转,你才不会给自己制造各种各样的欲望。所以不管别人怎样,你自己管好自己,因为我们是受过佛陀教育的人,因为我们是真正地符合宇宙运行规律的人,因为我们懂得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我们每个人要按照这个真理去认真实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要大家懂得佛法界中常讲的“心”和“相”。

----恭录:白话佛 法  心正是根 离相为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