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512汶川地震后重建的资料!!

比如:
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现在汶川的状况如何...
一共逝世多少人,救回多少人.....

要有图文... 资料越多越好!!

一年前,这里遭遇着震后救援的“十里不同天”,现在,他们同样感受着另番重建体验

姚渡大桥的两岸,去年腊月已经开工的余家湾小学,工程一直“走走停停”,半年后推土机仍在掘土平地。而对岸今年年初才奠基的姚渡中学已经建到第二层。

余家湾属于甘肃省文县,姚渡则属于四川省青川,仅隔一条白水江。在两岸的百姓眼里,这更像是一场隔岸相望的重建竞赛,尽管主导者都不愿意承认。

一年前,“5·12”震后,川甘两地的老百姓正是从这条江的两岸感受着救援的“十里不同天”,文县灾情,曾一度被低估和忽视(详见《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

现在,民间的对比惯性仍在延续,余家湾的一些百姓见到记者就凑过来说,这里比起对岸重建“慢得很”。

文县辖下的碧口镇因为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而居民们至今仍住在危房中,或是白水江边的帐篷里。

“边摇边建”

但现实是,文县农村的重建的启动速度之快,绝不亚于四川。县里建设局副局长丁兴文说,2008年7月10日,他们的第一批重点村就已开工建设。

当地一官员称,震情被低估的遭遇,多少刺激了上级领导的“重建心切”。可资佐证的是,文县所在的甘肃省陇南市,去年7月就宣布要在两年内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同一目标的提出,四川晚了半年。

文县县长张宏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了担心,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年并两年”,实际上是将这个系统浓缩了,给地方政府带来诸多挑战。

紧急启动的代价是规划编制和论证不够充分。一位负责重建的官员承认,他们“边恢复边规划”,文县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就是单位凑了几个人做的”,现在看来,准备工作有些不足,“造成我们也很被动”。

最直白的例子或许是道路建设的相对滞后。自北向南穿越文县的“生命线”212国道,受地震破坏严重,几乎天天在堵车,严重影响外地重建物资的运入。直到重建开始8个月后,这条路才启动“升等改造”建设。文县官员说,“国道市县管不了”。

重建进度亦很难有序推进。文县的123个重建村,原计划分为三批建设,不过,重建办副主任杜小斌发现,“批次全乱了”。去年底,中庙乡几乎所有的重建户都已经开工。

“5·12”以后,余震不断,去年5月和8月最大的两次,距离青川最近的文县遭受重创。但这并未阻止它加快重建的步伐,上述官员笑称,“我们是边摇边建”。

一度有人反对,中庙乡一乡干部证实,去年8月余震之后,有灾民集体请求缓建,乡政府由此打报告给县政府,希望 “推迟一点”。

由于担心工程质量问题,在深圳援建的清水坪村,村民也一度阻拦施工。村主任杨德明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援建的新村就在湍急的白水江边,施工单位太早进入,平整地基却不到指定地方拉沙土,打地基来不得半点马虎。

等料,等工匠

尴尬的局面并没有因为重建的决心而避免,至少目前重建进度正面临资金、物价和交通等多重压力而逐渐放缓。

重建工程的“遍地开花”,使得文县建材一度全面告急,尤其是砖块,就连政府支持的深圳援建的联丰村,也曾因缺少砖块而推迟十天。

现在,机砖依然严重紧缺。一个月前,甘肃文县组织对全县农村重建情况进行检查,约有1/5新房成了“半拉子” 工程,处于“等料”状态。

大渡坝村村主任桂金全刚刚才拉到了3万块砖,这距离他打基地已经半年了。“连烧得最差的砖都拉不上。”他说,当地砖厂的砖,已经被预约到了年底。

桂金全从四川遂宁请来的施工队承包了包括他家在内的村里6户的重建工程,4户因为缺砖而停工,工人们不得不暂时返回四川。而全村,有30%的重建户还在“等料”。

供求紧张已经导致物价上涨。除了钢筋外,水泥和机砖价格,都比震前涨了一倍以上。

文县物价局不得已对砖、水泥、钢筋等建材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但政府“有形的手”,看起来难敌市场“无形的手”。不久前,县物价局给本地的三家砖厂开出了罚单——它们的出厂价太高,但取证却费尽周折。后来水泥价格稍有回落,钢材价格趋于稳定,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酒泉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挂职到文县当了副县长。

工价也在飞涨。桂金全雇用的四川施工队,开出的人工费200元/平米,地震前,只需要80-90元。当地老百姓说,“四川师傅”比砖头更为抢手,没有任意议价的余地。

要钱,要政策

这是一个至今仍顶着国家贫困县帽子的县,25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占了70%以上,县财政从来都靠上级转移支付。遇及这等史无前例的震后重建,自力更生谈何容易。

4月中旬,国务院灾后重建办一副主任前来文县调研,在文县官方的汇报材料中,重建资金缺口大,以及贷款难,列为最主要的“存在问题”。

文县重建办副主任杜小斌坦言,若仅靠灾民自筹,自建户中,恐怕有80%无法建成入住。

在“半拉子”工程中,他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因为“来钱快”,不少农民只能暂时搁置重建家园,前往内蒙古挖煤,“今日打工,明天修房”。

物价的上涨,多少冲淡了国家给予的补助力度。文县县长张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给予重建户2万元的补助,实际上现在只相当于原来1.2万元的购买力。

在四川,灾民还可以利用银行的贷款来弥补,但文县,自去年到现在,仅发放贷款2.56亿元,缺口高达7.5亿元;仅有8972户重建户获得贷款,尚有26027户在着急等待。

在中庙乡农村信用社,每天都有灾民失望而归。一位妇女高声抱怨她已经跑了4趟。自去年9月底10月初,文县信用社发放第一批贷款之后,就停止了重建项目的信贷业务。

今年文县又与陇南市协调了3000万的贷款,为了用在刀刃上,只允许发放给最困难的群体,为了惠及更多重建户,每笔贷款不超过1万元。

然而,在贷出1000多万元后,3000万元计划戛然而止。4月28日,文县信用社不得不停止大部分正常信贷业务,原因是没钱可发了。信用社目前基本依赖人民银行再贷款维持,而这些钱是不能用于重建这样的长期项目,他们曾被监管部门发现并纠正。

信用社亦是有苦难言,贷款采取“农户联保”方式,“担保只是走过场而已。”信用社副主任吕向阳说,“风险全在我们的头上。”

吕转述,在近期的一次总结会上,县长张宏激动地说:“3年后,农民还不起怎么办?信用社可能就倒闭了。”几乎没有人认为,灾民们能在三年内具备偿还能力。

作为县长,张宏只能掌控信用社这惟一的金融机构。2.56亿贷款中,信用社占了2.44亿元。商业银行大多“ 袖手旁观”,只有农业银行,放出了1200多万元的贷款,且条件“苛刻”——必须有“拿工资的”公职人员担保。

4月17日在文县向国务院灾后重建办的汇报中,7条建议,5条与资金相关,它希望获得中央财政更大的支持。此外,还请求协调金融部门及时落实居民住房重建贷款等。

“大锅饭”

一年过去,文县人仍感受到,外界的关注明显少于四川,即便在媒体替其呼吁被忽视的遭遇之后。

文县财政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6日,文县共收到单位、企业、社会各界捐款1302万元,这甚至少于四川一些学校获得的捐款数。

中庙乡乡长张文东说,震后至今,该乡活动板房只有二百多套。多数灾民,只能在帐篷中过冬。

两周前,中庙乡余家湾小学终于迎来一个成都的叶老师和第一车文具。中庙乡对面的青川姚渡镇由浙江玉环县对口支援,而它所在的青川县,由浙江省对口支援。而负责对口援建文县的深圳一市,实际上面向的是陇南市2县1区(文县、康县、武都区)以及甘南州的舟曲县。“地震初期确定深圳对口援助文县,后来变成援建三县一区,一家变成四家,一锅饭变成四个人吃。”文县一位官员说。

尽管在陇南地区,文县受灾最重,但在深圳的援建项目中,他获得的资金却并不是最多的。

重灾区碧口镇,全部受灾。当地灾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原本以为援建碧口的项目,落在了八十多公里外的城关镇。

中央专门下发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切块包干基金,也面临着共享的遭遇,有官员说,这笔钱,除了受灾较重的文县、武都区和康县外,陇南市各县市均有份。文县的份额位居全市县区第二,仅15.69%。

县长张宏现在只能反复向来自深圳的记者呼吁,希望深圳加大援助文县的力度,并希望借当地媒体,呼吁企业家和慈善机构,支持文县的教育、医疗等“爱心项目”。

后遗症

除了争取外界支持外,文县的官员还提出,希望灾民们不要“等靠要”。去年10月,文县在县城两侧的高山上,建设了夜景工程,夜幕降临,山上“星光”与月亮交相辉映。一位官员说,这些太阳能灯还能打出标语,一条是“建设和谐文县 ”,一条是“文县的明天更美好”。他说,这可以激发文县人重建家园的勇气。

现实的情形摆在那里,即便受灾较重的中庙乡,3600多户全部受灾,而涉及深圳援助的总共才360户。也就是说,90%的灾民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依照震后上级既定的要求,今年11月底,文县必须完成农村的重建任务。

至少从数据上看,几个示范援建点的“深圳速度”,的确带动了全县的重建热情。文县向国务院重建办汇报的数据称,全县农村灾后需要重建的34999户农户中,94%已动工,其中,竣工的24099户,占重建户的68.8%。

今年1月,清水坪村村民在欢欢喜喜参加完入住仪式后,又返回了山上居住,没有在新居中过年。

清水坪村甚至尚未分配房子,难题是土地,无地农民需要交纳“占地费”,而这一问题本应在开工前就解决。47岁的清水坪村农妇张桃云归咎于“人心不齐”,“当时都高高兴兴地想下去,现在要交钱没钱了,都住不成了。”

而在清水坪村主任杨德明看来,土地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新村无法接上水、电,排污设施也不知在哪,按方案,这些基础设施配套由政府承担,而立项申请报告才刚刚上递。

参考资料:http://news.qq.com/a/20090508/000504_5.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2
1、
http://web.redcross.org.tw/eradmin/pictures/modules/CMS/CMS060207001/2009221528330195.pdf

2、http://www.familydoctor.com.cn/Topics/512/news/750412514341_2.html

开篇语:

“5.12”四川大地震已经发生4个多月,灾区人民如何重建家园,生产自救,生活状态如何?对口援建工作千头万绪,援建工作如何开展?带着这些疑问,广州日报与大洋网组成联合全媒体采访队,中秋之后奔赴汶川、棉竹、什邡、北川等灾区一线,为读者和网友全方位展示灾后重建的方方面面。灾区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的持续关注,除了向灾区捐资捐物,利用当地优势,结合社会力量援助,为灾区规划造血生产功能,提升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长远目标。

从都江堰抵达映秀

被地震毁坏的都汶公路

从都江堰沿着岷江通过都汶公路走入汶川,从映秀到威州,70多公里的路上,原来一片青葱的大山现在是满目疮痍,很多山没了一半,变得光秃秃的。一道道泥石流诉说着地震时的情景。沿路到处都是塌方,飞石不断。进入映秀前,有一些山上掉落的巨石被刻上“5.12”遗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初进汶川县城威州镇,大部分建筑物外观都是完好的,地震的猛烈程度似乎没有想象中严重。而事实上,一位镇干部形象地告诉记者,威州的房子好象中了金庸小说里“化骨绵掌”,有内伤。根据鉴定,县城90%以上的建筑已经不能使用,汶川县城的重建难度,远远超过北川县城或者映秀镇,因为那些地方只要是清理废墟,而在威州,受了内伤的建筑需要先拆除才能重建,多一道工序,工程将非常庞大。

映秀漩口中学

盼望学校重建孩子回到身边读书

郑先群是汶川县水磨镇人,藏族,十几年前嫁到了汶川县城威州镇,在街上开了一间小卖部,她的丈夫黄世文双腿残疾,能够拄双拐行动。两人育有一双儿女,大儿子黄泽东12岁,小女儿黄泽雪娇六岁。地震前,郑先群一家过着安静的生活。郑先群说,汶川是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门户,又是通往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因此,县城威州镇经济繁荣,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2001年,郑先群家在县城购置了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又在街道对面买断了一家临街铺面,生活越过越红火。然而就在此时,地震来临了。

现在,郑先群的小卖部就开在自己买断的那家铺面里,地震前的那个小卖店已经成了危房。现在的这一间铺面被一分为二,里面做为住所,外面经营生意。为了强调地震的猛烈,黄世文坚持带记者到他原来的家去看一看。在一栋写着“危险勿入”的单元房一楼,黄世文打开自己家大门,下意识开灯时,居然有电。记者看到,整个房间狼籍一片,家具已经被他们在震后转移走了,客厅和卧室之间的主梁被震裂出一道缝隙,几面墙壁也露出大片的裂痕。黄世文说,房子已经过政府鉴定,彻底不能居住了。

黄世文打开手机给记者看他的两个孩子的照片,他说,给儿子起名黄泽东,是为了纪念毛主席,两个孩子是他最大的心理寄托,而孩子们也最喜欢跟父亲玩,地震后,黄泽东参加了“迎奥运全国小学生金牌作文大赛”,以一篇《西羌之旅》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拿到了一张“金牌小作家”的证书。但是地震让父母和孩子不得不分开了。

“5.12”地震后,汶川县城的学校全部彻底损毁,不具备最基本的教学条件。因此,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被安置到了外地读书,郑先群的儿子黄泽东现在成都龙泉中学读初一,小女儿黄泽雪娇被送到郫县威州师专附小读小学。对儿女的牵挂让他们寝食不安,郑先群现在最担心两地分离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黄世文曾经拖着两条残疾的腿分别到外地去探望过两个孩子,现实让他更加忧心忡忡,在郫县的小女儿表现出自闭的倾向,平时不合群,喜欢自己呆着。而在成都的大儿子则在通电话时一言不发或者干脆不接电话,黄世文说,他能感觉到孩子内心对父母把他送外地心存怨恨,但为了孩子能够读书,也只能这样做。现在,他们最盼望汶川县城的学校赶紧重建好,尽快把两个孩子接回来,这不仅是她们家的愿望,也是几乎所有汶川人的愿望。黄世文说,汶川的未来终究要靠汶川人来建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地震后的新汶川要靠他们建设。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报考国防大学,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在地震的第三天,解放军的小伙子们是怎样跑步进入汶川县城那些士兵鞋子跑掉了鞋底,双脚鲜血直流,没有解放军,就没有今天的汶川。

黄世文说,汶川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要感谢国家政策好,现在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到政府的补助金,每人每个月三百元,虽然这项补助只有三个月,但也解决了很大问题。自己虽然是残疾人,但一定会振作起来,生产自救,绝不给汶川人丢脸。

威州镇党委书记傅剑向记者介绍,目前,受灾居民的过冬房都安置好了,城镇居民住进了活动板房。首期启动的民生项目,像学校、医院、自来水厂选址及规划的设计等相关工作已初步完善,目前正在做拆迁准备。提前启动的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在今年10月左右破土动工,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完毕,在2010年的春季时,我们在外地的学生就可以回到新建好的学校读书。”

参考资料:http://news.dayoo.com/china/60423/60427/200810/02/60427_4261719_20.htm

第2个回答  2009-05-22
感人的事迹电视上放了很多,但是一个逝世了多少人,和救了多少人,这个真相就不知道了,电视里面说的那都是假的...我们这里有几个参加过512抢救,回来说给我们听了的,实际死亡和电视上说的相差很大的

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只要你以后多做点善事,多积德,对遇难者祈祷这是我们现在或者的人应该做的
第3个回答  2009-05-22
上百度一查就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