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委会怎样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如题所述

(一)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议事的各项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保障广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等基本政治权利,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今后社区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事务听证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

1、建立健全社区民主选举的规章制度,坚持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依法民主选举;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3、灵活运用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载体,鼓励社区广大居民和其他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决策,实现“民主促民生”,共谋社区发展。

4、建立多渠道民主参与社区自治途径。强化社区民主监督,落实“居务、财务、事务、服务”四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逐步完善社区工作督导机制和民意调查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工作”的良性工作链。

5、通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以承担社区行政事务和其他公共事务为职责,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各尽其能、各负其责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积极引导辖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营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驻共建的居民参与氛围。

(二)培养居民社区意识

1、社区居民树立强烈的社区意识是促使他们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思想基础,从成熟社区建设实践来看,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形成“社区是我家,联系你我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2、强化居民宣传教育:

(1)要注意针对性。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社区建设的突出矛盾进行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

(2)要注意广泛性。使广大居民群众都能接受到宣传教育。

(3)要注意多样性。亦即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例如,通过设计社区标志、宣传表扬社区内的好人好事、发动居民参与讨论社区问题等等形式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又如利用大量的实例特别是社区建设的客观成绩进行宣传,激励和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自觉性等等,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三)培育社区民间团体组织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

一是社区要为居民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居民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这就要准建好为社区民服务的窗口,高标准地建设好社区“五站一室”,通过开展活动,吸引居民的参与,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实践表明,社区民间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因素。

二是进一步壮大建社区文艺团体队伍,以“文体活动”为切入点,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欢娱中和谐了楼群之间、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让社区文体骨干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寻找到符合居民需求愿望的活动载体,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娱乐、休闲。文化是社区的灵魂,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群众文化沙龙等活动。组织各类文体比赛。如象棋、画画比赛、社区群众运动会、游园晚会等等,都可以为居民群众提供参与社区的机会,为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创造发挥平台。从而,调动大家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社区的共建活力。

三是从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两方面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寻求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共同利益并使其形成顺畅的利益互动。通过日常工作、制度安排,社区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服务,让居民利益社区化,使居民的利益通过社区得以实现,从而增强参与社区事务的欲望和动力。

(四)建立社区志愿队伍

1、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小康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呼唤相互关爱、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生活氛围。为此,2007年底我们在社区成立了以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的社区互助协会。而社区党员的特色党小组更是小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护绿队、环保队、联防队、宣传队等志愿者队伍常年在小区内义务服务,以自己的党员模范作用带动了身边的大批居民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来,对社区自治向深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区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挖掘、整合、利用社区资源,特别是社区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居民参与活动,使社区各项工作能更全面顺利稳健地向前推进,并形成居民有事找社区,社区建设靠居民的良好氛围,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创社区美好的明天!

扩展资料

社区居民委员会介绍:

简称“居委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镇的分区即“社区”的居民组织,即城镇居民的自治组织,地位类似于农业区的村民委员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为城市、镇非农业居民为主。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委员会三委就是指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 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在社区之中成立的、以全体社区党员为组织对象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参考资料:探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作者:严丽)_中国社区在线

  社区居民委员会—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5
如何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工作,我建议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培育居民的家园意识,借助宣传阵地,凝聚居民家园认知感。针对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不足,对居委会工作配合不主动的现状,可以借助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
二是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居民,开展面广质优的文艺演出、座谈会、讲座、百岁祝福、婆媳共乐、敬老评选等活动,吸引居民参加,以此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率。

三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形成居民拉居民共建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开展党员“三到六访”工作活动。“三到”即居民有突发事件必须到、居民有困难必须到、居民有大的矛盾纠纷必须到;“六访”即走访患大病居民、8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家庭、孤寡空穴老人、新迁居民家庭、两劳释放人员。社区可以成立一个以社区党员为主、由热心居民共同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及时地了解民情民意,传递给社区,社区再根据居民需要推出相应服务,这样社区服务就更受居民欢迎,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

      四是倾听居民呼声,在解决问题中树立居委威信,让居民把社区干部当成娘家人追问

谢谢,虽然现在就是这样做的,但很难让所有居民都参与,每次都是那些岁数偏大的人,其他年龄段根本没时间参与社区座谈活动。入户白天上班族也没人。宣传栏也很少有人会看

所以还是没多少人参与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31

(一)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议事的各项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保障广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等基本政治权利,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今后社区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事务听证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

1、建立健全社区民主选举的规章制度,坚持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依法民主选举;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3、灵活运用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载体,鼓励社区广大居民和其他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决策,实现“民主促民生”,共谋社区发展。

4、建立多渠道民主参与社区自治途径。强化社区民主监督,落实“居务、财务、事务、服务”四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逐步完善社区工作督导机制和民意调查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工作”的良性工作链。

(二)培养居民社区意识

社区居民树立强烈的社区意识是促使他们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思想基础,从成熟社区建设实践来看,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宣传教育。

在强化居民宣传教育中,一是要注意针对性。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社区建设的突出矛盾进行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

二是要注意广泛性。使广大居民群众都能接受到宣传教育。

三是要注意多样性。亦即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

(三)培育社区民间团体组织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一是社区要为居民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居民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这就要准建好为社区民服务的窗口,高标准地建设好社区“五站一室”,通过开展活动,吸引居民的参与,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二是进一步壮大建社区文艺团体队伍,以“文体活动”为切入点,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欢娱中和谐了楼群之间、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让社区文体骨干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寻找到符合居民需求愿望的活动载体,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娱乐、休闲。

三是从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两方面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寻求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共同利益并使其形成顺畅的利益互动。通过日常工作、制度安排,社区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服务,让居民利益社区化,使居民的利益通过社区得以实现,从而增强参与社区事务的欲望和动力。

拓展资料: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缩影,是协调社会矛盾的基础平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促进作用。”这一论断与联合国提出的“社会发展经由社区发展”思路是相通的。

应当将社会发展与一定的地域范围相联系,在空间上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一个个“社区”;如果每个社区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整个社会也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因而,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今天的社区已经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尤其是生活在其中的下述五类人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一是外来务工人员。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三是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四是未成年群体。五是部分先富群体。

社区居民分化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搞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它在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的纽带作用,重视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汇集在社区。社区作为区域性社会共同体,集中反映了改革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不少社会矛盾。要妥善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沟通机制、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合作机制以及社区稳定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3.加强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社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投资环境,离不开社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离不开社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区。

由此可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衍生了许多新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最终都要通过社区来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也要最终通过社区来了解和反映。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

社区是党和政府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基础平台,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因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社区建设。

参考资料:关于我国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人民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