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承诺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1、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2、承诺书的内容不违法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以及善良民俗等,就可以收到法律的保护。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民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第五十六条(民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4、第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的规定,申请人签字的《承诺书》完全符合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依法对申请人发生法律约束力。

拓展资料:

写作要求:

1、承诺书是签署人内心真实意愿的表示,忌搞形式、走过场,忌出于无奈。

2、承诺书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概括性、可行性,要突出重点,要简明扼要。

3、承诺书本身虽无法律效力,但有约束作用,签下承诺书,就得考验诚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3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总而言之,承诺书有无法律效力主要依据承诺书是否具备以上三个条件。

拓展资料:

承诺书的格式:

1.保证提供的全部换证材料真实、完整、准确。

2.本机构获得批准换证后保证所从事的每项业务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3.保证按照核准的业务范围合法、公正、公平地从事认证业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4.保证诚信执业,提供优质、专业的认证服务,保证从事的每项认证活动始终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5.保证所认证的产品、服务内容客观公正,无虚假材料。

6.保证不承担不能胜任或不能按约定时限完成的认证活动,不给不符合条件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认证业务。

7.配齐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8.本认证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搞利益关系,保证公正无私执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01

签合同前的承诺有效。

口头承诺系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实施的合法行为的一种。

可以认定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诺开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生效。承诺之人受承诺的约束,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口头承诺之人不得对自己的承诺随意变更或解除。

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精神之体现。法律的渊源来自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这亦体现了,社会道德与法律对于信守承诺的看重!

然而,客观事实与你能够证明的客观事实未必一致!接受承诺一方,如果不能证明口头承诺的客观存在,恐怕维权方面讲面临巨大障碍。

所以,很多时候,无论是在实践之中还是法律方面,都尽量主张将相关承诺落实与纸面上。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合同订立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4个回答  2019-12-13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拓展资料:
承诺书是
承诺人对要约人的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以书面形式。通常是要求以书面订立的合同,其承诺也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二篇第2-201条规定,凡价金超过5000美元的货物买卖合同,除该法典另有规定外,均须以书面方式作成,否则不能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诉讼中对这种合同原则上不接受口头证据。
第5个回答  2018-01-29
您好: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总而言之,承诺书有无法律效力主要依据承诺书是否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当然,在实践中,只有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没有违法法律相关规定和没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诺书才算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