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相举是什么

轻重相举是什么

法文虽未规定,惟依规范目的衡量,其事实较之法律所规定者,更有适用之理由,而迳行适用该法律规定。

《唐律·名例律》中“断罪无正条”云:“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所谓“断罪而无正条”,唐律的解释是“一部律内,犯无罪名”,即今人常说的“法无明文规定”。可见,唐律此条是用来解决法无明文规定情况下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对此,法史学界一直以来的通说认为,《唐律》这一条款是关于类推或比附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实际上,载于该条中的“轻重相举”之法是我国古代立法者对法律适用中论理解释的经典概括,就其性质而言,既不同于类推,更不属于比附。

扩展资料

所谓论理解释,是指“法文虽未规定,惟依规范目的衡量,其事实较之法律所规定者,更有适用之理由,而迳行适用该法律规定”(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0页)。

此种解释方法突破了文义解释之框架,却又不违于形式逻辑和生活经验,符合常情常理,因而取其“理所应当”之义,又名“当然解释”。如法律禁止人们在保护区内钓鱼,则以网捕鱼自然也在禁止之列。又如公园内禁止小轿车通行,则大卡车自不待言。可见,论理解释是理解和适用法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3
举重若轻[jǔ zhòng ruò qīng]【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出自】: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示例】: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8
是唐代的类推原则。
含义是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对案件处理需减轻时,可引用相关联的重罪条款,对照确定轻刑。对案件处理需加重时,可引用相关联的轻罪条款,对照确定重刑。
弥补了唐代法律的漏洞,表现了唐律在立法技术方面的提高。
第3个回答  2016-04-20
轻重同时并举齐进。
第4个回答  2018-07-11
中国法制史的概念,《唐律疏议》: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举轻以明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