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朝,和明朝,清朝有丞相吗?

如题所述

元朝有丞相,称中书令,统领百官,左右丞相统六部,另有平章政事四人,相当于副丞相。
明朝初年设有丞相,先后有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四人担任,后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丞相制度就此结束,后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设内阁大学士一名,大学士若干,相当于皇帝秘书处。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实行内阁制,至雍正十年,雍正成立军机处,设军机大臣若干,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国家最高执政机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1
元朝有丞相: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建立蒙古帝国之初,其官制十分简单,丞相一职称为大必赤。中经过拖雷监国两面三刀年,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以中书令、左右丞相为宰相,由大臣担任。又经历了元定宗贵由和宪宗蒙古包哥,至元世祖忽必烈时,才仿照汉制制定了完整的官制。
自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起,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管兵马。中书省又设中书令典领百官,决断日常事务,由皇太子兼任,但长期虚位,为名誉上的宰相。另又设置左、右丞相统领六部官员,指挥百司,位列中书令之下,而无中书令时由其代行职权;由于中书令长期虚位,左、右丞相便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又设置平章政事,凡军国大事,无不由其处理,为第二丞相,即次相,而以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左、右丞又称左、右辖,负责裁决日常政务,参知政事则参与其事,位列左、右丞之下。
元朝入主中原后,以中书令为宰相,常以皇储兼领,但形同虚设,而实际上的宰相为左、右丞相,又设平章政事为次相,而以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
明朝,清朝没有丞相。
第2个回答  2017-05-01
明清没有丞相,这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集中。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2个回答  2017-05-01

    元朝设有丞相,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制度,权归六部制后就没有丞相了,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

    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