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人告知傣族话拼音叫yuguang的昆虫是什么

在云南傣族有种虫,傣族话的翻译拼音叫做yuguang, 雨季时产卵在幼竹, 然后会钻入土里化蛹, 变成成虫后后在第二年雨季冒出来,而且他不是竹虫.敬请各位高人指点

  是蝴蝶!!!! 昆虫的一种。蝴蝶、蛾和弄蝶都被归类为鳞翅目。现今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物种都归在这类下。它们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类生物。

  的主要害虫。
  [编辑本段]【天敌】
  蝴蝶的主要天敌有:
  * 蚁:蚂蚁会攻击毫无防御能力的蝴蝶幼虫。
  * 甲虫
  * 鸟:有的蝴蝶翅膀上有眼状的,物的眼睛,这种眼状斑也可迷惑鸟类。
  * 蝇
  * 蜥蜴、蛙和 蟾蜍
  * 螳螂
  * 蜘蛛
  * 黄蜂、寄生蜂
  [编辑本段]【分类种类】
  根据蝴蝶的特征和进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为2总科、17科、分列如下:
  ★弄蝶总科 [Hesper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缰弄蝶科 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 Megathymidae
  ★凤蝶总科(真蝶总科) [Papilionoidea]
  ☆凤蝶科 Papilionidae
  ☆绢蝶科 Parnassiidae
  ☆粉蝶科 Pieridae
  ☆灰蝶科 Lycaenidae
  ☆蚬蝶科 Riodinidae
  ☆喙蝶科 Libytheidae
  ☆眼蝶科 Satyrldae
  ☆环蝶科 Amathusiidae
  ☆斑蝶科 Danaidae
  ☆闪蝶科 Morphidae
  ☆蛱蝶科 Nymphalidae
  ☆袖蝶科 Heliconiidae
  ☆珍蝶科 Acraeidae
  ☆绡蝶科 Ithomiidae
  上述分类中、大弄蝶、绡蝶、闪蝶、袖蝶、缰弄蝶五科中国均无分布。凤蝶科和闪蝶科是最有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蝴蝶,其次为蛱蝶科、粉蝶科、绢蝶科、斑蝶科、环蝶科等。
  按照生态环境来划分,还可将蝴蝶分为以下类型:森林蝶类、沼泽蝶类、森林草原蝶类、农业植物蝶类。
  中国的蝴蝶种类

  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科有:
  凤蝶科: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
  后翅一般有尾带,更增娉妍。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时成害,如黄凤蝶、玉带凤蝶等。
  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
  粉蝶科: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白粉蝶和 Pieris napi 均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树粉蝶为害果树。
  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
  前后翅近似隋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蛱蝶科: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已知5000种以上,是蝶类中为数最多的一科。色彩丰富,形态各异。前足退化,无爪,翅叠于背上。易于识别。稻眼蝶幼虫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纹,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
  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肩区具有较发达的肩横脉(h); 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灰蝶科: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部分种类两翅表面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绿等色的金属光泽,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采,斑纹变化也很多样。
  灰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于步行,雄性前足多为一跗节,一爪,极少分节;雌性前足为2至5跗节。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R脉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或无分叉(3A并入2A或无),。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肩区无肩横脉;内缘的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幼虫大都植食性,少数能捕食蚧或蚜。
  绢蝶科:多数为中等大小,白色或蜡黄色。绢蝶成虫触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状;下唇须短;体被密毛。翅近圆形,翅面鳞片稀少(鳞片种子状),半透明,有黑色、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斑纹多呈环状。前翅R脉只4条,A脉2条,无臀横脉;后翅无尾突,A脉1条。
  本科种类均产于高山上,耐寒力强,有的在雪线上下紧贴地面飞翔,行动缓慢,容易捕捉。。
  环蝶科: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色暗多呈黄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数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点。末端部分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两翅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R脉4至5分支,R2至R5共长柄;M1与 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开式;肩区具肩横脉 (h);内缘臀区很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
  闪蝶科:大型华丽的蝶种,翅膀宽大,翅展75——200毫米。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种类,体多黑色,头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点,翅膀多色彩艳丽有群栖习性。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 斑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前足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胸部侧面常具有多数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缩的长毛撮。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短柄;前翅 A脉基部呈分叉状 (3A并入2A)。 后翅圆三角形,肩区具短小肩横脉(h);A脉有2条(2A及3A);部分种类的雄蝶有香鳞斑或突出的香鳞囊。
  其他地区蝴蝶种类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
  珍蝶科
  Acraeidae
  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珍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
  喙蝶科
  Libytheidae
  本科蝴蝶的种类较少,全世界只有十种。属中小型的蝶种,是至今发现在地球出现最早的蝶种。
  喙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长,达头长的两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
  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为弱的横脉封闭;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 R脉不共柄,M2脉明显突出,超过顶角;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呈多边形;中室端部为弱横脉封闭;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蚬蝶科
  Riodi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以红、褐、黑色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对应相似。
  蚬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弄蝶科
  Hesperi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
  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
  成虫前翅呈窄长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脉有2条(2A及3A)。后翅多呈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M脉2至3条;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约有600种,台湾产约32种。
  此科最具观赏价值,中大体型,
  色彩鲜丽,大部份有尾状突起。
  约有3500种,台湾产约73种。
  其外型极具差异。
  主食为动物尸液、树液、动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
  约有1000种,台湾产约33种。
  一般为中型,以白、黄或澄色为主,
  飞行时一副很纤弱的样子。
  约有5500种,台湾产约100种。
  体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
  其习性、食性非常复杂。
  约有450种,台湾产约18种。
  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点,
  是一种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
  约有2500种,台湾产约41种。
  成虫翅上有眼状纹,喜欢昏暗的环境,
  吸食腐烂的果实、树液或尸液。
  约有3000种,台湾产约56种。
  此类最不像蝴蝶,体型短小肥胖,
  飞翔快速,停留时的姿态也与一般蝴蝶不同。
  中低海拔常见,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竹子为寄主,公母蝶的纹路差异较小
  体型硕大,飞行缓慢,不易与其它蝶种搞混。
  山区较容易见到,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沙楠子树及朴树为寄主,又称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取食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所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
  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而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例如豆荚灰蝶蛀食嫩豆荚,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这种肉食性的种类在蝶类中是并不多见的益虫。
  取食植物叶子的幼虫,如是第一龄的初期,常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样的透明斑,以后幼虫食叶穿孔,或自叶缘向内蚕食;随着虫体长大,食量也越来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虫口密度大的时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活动和栖息
  蝶类幼虫的活动和栖息的习性,也因虫种而各不相同。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时出来活动。但是,有些种类(如菜青虫等)是在白天活动的,也有一些种类(如许多弄蝶幼虫)是夜出活动的。
  从活动的规律性来看,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是一致的(Ⅰ、Ⅱ龄比较明显);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中华虎凤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类如荨麻蛱蝶的幼虫经常数十成群地在荨麻枝叶间吐丝作成乱网,犹如蜘蛛那样匿居其中,借以防御外敌,而且同时取食和栖息,颇有规律。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
  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虫能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中,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立即退人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编辑本段]【养殖采集】
  一.蝴蝶的饲养.
  从野外采集来的优质蝴蝶的幼虫.成虫.卵和蛹均可移入室内饲养.蝴蝶饲养室通常采用木制或竹制,用16--18目的铜纱,铁纱或尼龙纱盖笼室,以防外逃,如采用养虫笼,笼高1.8--2米.由于饲养蝴蝶要经幼虫.蛹.成虫和卵四个阶段,其形态和习性完全不同,饲养方法也各不同,从田间采回成虫准备繁育时,必须是雌雄配对交配产卵.蝴蝶习惯在飞行中交配,故要准备较大的空间.交配后的雌虫,喜欢在叶面.果面.平滑的枝干或粗糙的缝隙等处产卵.室内饲养时应根据各处蝴蝶的不同习惯准备产卵场,如折的纸条.谷草.干枝.纱布等.卵期要注意保湿,过于干燥会降低卵的孵化率,用湿纱布围在卵面上,效果较好,卵孵化为幼种后,大多数以叶片.茎杆.花果为食.田间采回即可.为了保持饲料新鲜度,可将植物茎部插入盛水器中.或用湿棉球包裹.饲养密度每10平方厘米0.5--2只,具有相互残钉性的虫种,虫口密度应更少或单独饲养.幼虫发育到506龄老熟后即化蛹,可饲养室内,可用人工制作折叠的纸条.皱缩的纸团.禾秆及在木板上刻上若在小适应的凹陷小室等均可满足幼虫化蛹.应将它们放在黑暗的保湿土壤中.蝴蝶就是蛹羽化的成虫,需要供给的吃的,包括天然食料和人工饲料两大类.水.蜜汁.糖浆.牛奶等是常用的液体食料.供蝴蝶取食的糖水或蜜汁的浓度为1%--10%,可直接把液体食料装入供食杯蝶等容器中.也可采用吸收性弱的脱脂棉.脱脂纱布等浸入供食液体后再放入瓶中,再将瓶倒置于底部朝有吸水纸或脱脂棉的玻璃器皿中,由外凸的脱脂棉等供给蝴蝶取食.还可自制适合不同蝴蝶"口味"的人工饲料.如凤蝶类采用醋糖.葡萄糖.干酵母.高蛋白.滤纸粉末.甘桔叶等.添加防腐剂。
  二.蝴蝶的野外采集:
  野外采集蝴蝶需备有捕虫网.毒瓶.镊子和三角纸袋等.捕虫网可以自制,形状是铁丝弯成的直径33厘米的网圈,两端留出适当一段,弯成直角,固定在网柄上.风柄为长60--100厘米,粗1.5厘米的木棒,网袋可采用白色细眼珠罗纱.白蚊帐布或粗纱布及尼龙蚊帐等.由2片缝合而成,口部用白布包边,穿套在网上.毒瓶是以毒气装氢化钾5--10克或敌敌畏作毒馏.上盖一层木屑压紧后灌一层石膏即可,用热石膏粉加清水制成石膏,糊时不宜过稠过稀以不下流为即.土法也可采集桃树叶,搅料后每瓶放入0.5公斤,压实约占瓶高的1/2--2/3,后撒一层热石膏粉压平,并均匀喷水使之结成硬块,再用剪圆牛皮纸盖住石膏粉即成,在桃树叶上滴1--2滴敌敌畏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发现珍稀蝴蝶,迅速将网口张开,套住蝴蝶,随即将网口向下翻,挥动网袋下部连蝴蝶一同甩到网圈上来.如大型蝴蝶则可以从网外捏住其胸部.轻轻放入预备的三角袋里并注明采集地点和日期.如无毒瓶时,可用手指直接捏一蝴蝶的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后再用镊子轻轻夹入三角袋中.切忌用手触摸翅膀,以保持自然美态.否则,受损蝴蝶售价降低。
  [编辑本段]【蝴蝶标本制作】
  要制作蝴蝶标本,首先要准备以下用具:
  昆虫针 昆虫针是制作针插昆虫标本的必备用品。因昆虫虫体大小不同,采用昆虫针的粗细各异。昆虫针通常长为38毫米,粗细有00、0、1、2、3、4、5、6、7等号码,00号的直径为0.3毫米,依次加粗,品质以弹性优良的不锈钢制品为最佳。针插蝶类标本,常购置5、3、1三种号码。
  三级台 三级台可用一块木板做成长12cm、宽4cm、高2.4cm的三级台,第一级高0.8cm,第二级高1.6cm,第三级高2.4cm,每一级中间有一个和5号昆虫针一样粗细的小孔,以便插针。三级台是用来针插标本的,它可以使所有制作的标本及其标签的高度统一。
  展翅板 展翅板选用较软的木材制成。板中铺一软木的沟槽。沟槽旁两块板中的一块是可以活动的,以便根据虫体大小调整沟槽的宽度。如没有这样的展翅板,也可以用硬泡沫挖槽制成。
  还软器 在制作贮藏中的标本时,由于虫体已极干脆,一触即碎,必须使其还软,才能展翅和整姿。还软器是制作干标本的必备工具。在大量制作时,合适的还软器可利用玻璃质干燥器来改装,即在器底放一层洗净的湿砂子,加几滴石碳酸液以防发霉,在砂子上放一张吸水纸,再将三角纸袋竖放器中。在室温下数天左右(夏天时间短些),蝶体可还软,此时须抓紧展翅和整姿。放置时间过长,标本会发黑,影响色泽。如无干燥器,各种有盖的容器都可替代。
  此外,还需要标签、压条纸、大头针、镊子等。
  现在我们要正式制作标本了。
  首先,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接着,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再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然后,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最后,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标本放进40℃的烘箱内烘于或放在通风干燥处约两周,使其自行干燥。在制作好标本后,要认真做原始记录。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蝴蝶之所以叫butterfly的原因

  1、butterfly一词源自古英文buterfleoge,由butere(butter)加fleoge(flying creature)构成。
  2、有一种流传比较久远的说法,因为蝴蝶喜欢偷吃奶油和牛奶,人们把它说成是长着彩色翅膀、喜欢偷吃奶油的精灵,所以叫它butterfly。以上传说也反映在蝴蝶的德语名称之一milchdieb,该词相当于英文milk-thief(偷奶贼)。
  3、另有一种解释说,其中butter是指蝴蝶的颜色。fly这个本来就是指涉能飞行的昆虫,而butterfly一词最先可能指的是源自南欧冬季过后,出现的以种带着硫磺色(合翅时较近于奶油色)的粉蝶。雄蝶前翅色泽澄黄,飞行时带起一道温暖的光线,被人们称为butter-colored fly。这个词渐渐演变成butterfly,并用来指涉所有种类的蝴蝶。
  蝶类的特征:1.多数蝶类翅膀正面的鳞粉色泽亮丽,翅表面不被毛绒.少数蛱蝶科的蝶类后翅根部被有较明显的毛绒.
  2.多数蝶类有顶端膨大的棒状触角
  3.蝶类四翅合拢竖立于背上休息的方式
  4.蝶类躯干上被毛稀疏(需与蛾类比较)
  5.蝶类与蛾类区分的最本质区别就是蝶类腹面可见的后翅根部呈弧形.有助于飞行的速度提升,是因为蝶类在白天活动普遍飞行速度快于蛾类.
  蛾类的特征:1.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
  2.多数蛾类触角顶端呈针尖样弯曲或整个触角呈羽毛状,少数蝶类(燕蛾科)由于白天活动所以触角与蝶类相似.
  3.蛾类多数都是将四翅平铺休息
  4.蛾类躯干部被毛一般都很浓密,就像天蛾科的蛾类飞行期间很容易与蜂鸟混为一谈
  5.蛾类与蝶类的本质去边就是腹面后翅根部是平滑的,弧度很小,这跟蛾类在夜间飞行速度慢有关.
  它们的相同点:
  很容易把蛾看成蝴蝶
  不同点:
  蝴蝶的触角只有两种形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
  蛾的触角有各种个样的,这也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点
  [编辑本段]【发育过程】
  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完全变态,即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卵
  蝴蝶的卵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蜡质壳,防止水分蒸发,一端有细孔,是精子进入的通路。不同品种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别很大。蝴蝶一般将卵产于幼虫喜食的植物叶面上,为幼虫准备好食物。
  幼虫
  幼虫孵化出后,主要就是进食,要吃掉大量植物叶子,幼虫的形状多样,有肉虫,也有毛虫。蝴蝶危害农业主要在幼虫阶段。随着幼虫生长,一般要经过几次蜕皮。
  蛹
  幼虫成熟后要变成蛹,蝴蝶的蛹不吐丝作茧,幼虫一般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然后会逐渐变硬,成为一个蛹。
  成虫
  成虫性成熟后,从蛹中破壳钻出,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翅膀干燥变硬,这时的蝴蝶无法躲避天敌,属于危险期。翅膀舒展开后,蝴蝶就可以飞翔了,蝴蝶的前后翅不同步扇动,因此蝴蝶飞翔时波动很大,姿势优美,所谓“翩翩起舞”,来源于蝴蝶的飞翔。成虫以花蜜为食物,有的品种也吸食树汁、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等。一般蝴蝶成虫交配产卵后就在冬季到来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种会迁徙到南方过冬,迁徙的蝴蝶群非常壮观。目前比较闻名的蝴蝶越冬地点是美洲的墨西哥和中国的云南等地。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有17000种,中国约占1300种。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出产最多,其次是东南亚一带。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观赏白蛱蝶(Basilarchia arthemis)价值的蝴蝶,也多出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国。而受到国际保护的种类,多分布在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湿湿度环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应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种群。中国的云南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亚洲,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成为一种的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1
蝴蝶 昆虫的一种。蝴蝶、蛾和弄蝶都被归类为鳞翅目。现今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物种都归在这类下。它们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