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辽河阜新境内支流环境质量评价 哪位大哥能帮忙

这个数学太让人头疼,完全不懂~ 不知道有没有高手会 能提供一个别人做过的可以让我参照一下。。

气象专题报告
2004年第20期 2004年4月23日

2003年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003年辽宁省热量条件充足,降水接近常年,春季辽西地区旱情严重。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卧龙湖水面面积仅1.11平方公里,与1988年相比减少了98.4%。严重沙化土地占全省总面积的0.08%,强烈发展和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地分别占0.42%、0.54%。春季共出现4次扬沙天气过程,无沙尘暴。
将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5类,全省各县只出现良好类、一般类和较差类,没有出现优类和差类。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中一般类和较差类面积分别占36.7%和44.6%,良好类仅占18.7%。
一、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采用地面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地面监测资料包括常规气象要素、酸雨、紫外线、大气降尘量、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 和臭氧(O3))、大气气溶胶、土壤沙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土壤养分含量、农业生产状况、自然物候、地下水位等因子。2003年限于资料,我们只对以下6个方面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
1 热量
2003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9.4℃,较历史同期偏高0.9℃,是建国以来仅次于1998年的第二个高温年(与1994年持平)。大部地区≥10℃积温为3100~3900度·日,比常年多100~300度·日,热量条件充足。
2 水分
2003年的降水量较近几年有所增加,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25.4毫米,折合水量 911.2亿立方米,接近常年,比2002年多2成。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从时间分布来看,春、冬季降水少,降水主要分布在汛期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从地区分布来看,辽东大部为800~1100毫米,辽西西部在450毫米以下,尤其辽河以西地区春季持续少雨,季平均降水量仅有33.2毫米,较常年少5成,特别是阜新地区的降水量仅有12~19毫米,较常年少6~8成,较严重春旱的2001年还少2~7成,为建国以来同期最少。
3 土壤湿度
春季土壤湿度地区差异较大,辽河以西和辽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土壤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田间持水量的比值)持续在23~49%,其中朝阳中部、葫芦岛南部、阜新、锦州、沈阳北部地区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旱情严重,播种关键期干土层厚度为13~30cm,有些山坡地地块干土层厚度为50cm, 直至6月9日降暴雨~大暴雨之后,旱情才得到彻底解除。其余地区土壤水分条件适宜。
4 湿地
据遥感调查结果,全省湿地面积4297.5 平方公里。卧龙湖湿地保护区基本干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原有生态功能几乎丧失。卧龙湖水面面积从1988年的约70 平方公里减少到1998年的近30 平方公里,10年间水面面积减小一半以上,水面面积年均减小约4 平方公里;至2003年卧龙湖水面面积仅1.11 平方公里,5年内水面面积减小约30 平方公里。
5 沙漠化
据遥感调查结果,全省境内的沙化土地面积1545.9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沙化土地118.2 平方公里,强烈发展沙化土地623.0平方公里,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地804.7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0.08%、0.42%和0.54%。另外还有潜在沙化土地2687.9 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81%;河流沿岸风沙土面积807.8 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54%。
全省沙化现象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边缘地带,以彰武的章古台地区、康平北部、昌图县境内的东辽河流域、辽河支流招苏台河流域最为集中。辽宁西部由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600公里,宽约70余公里,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构成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即防风固沙的重点区。
6 沙尘
2003年春季,全省5个站以上同时出现扬沙天气过程共4次,无沙尘暴和浮尘天气。与2002年同期相比春季西南大风出现较晚,因此2003年4月11日才开始出现区域性西南大风和沙尘天气过程。虽然2003年全省沙尘天气过程只有4次,但北部地区单站观测到的沙尘天气次数仍然较多,其中彰武出现31次、新民11次、康平18次、法库7次、昌图12次。
二、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
利用陆地卫星TM资料,我们选择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对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进行定量评价。
根据生态环境优劣指数将生态环境优劣度分为五级,即优、良好、一般、较差和差(表1),全省各县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评价见表2。

表1 生态环境优劣度分级表

级别指数 优≥80 良好≥60~80 一般≥40~60 较差≥20~40 差<20
状态 植被覆盖度好,生物多样性好,生态系统稳定,最适合人类生存。 植被覆盖度较好,生物多样性较好,适合人类生存。 植被覆盖度处于中等水平,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但偶尔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出现。 植被覆盖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 条件较恶劣,多属戈壁、沙漠、盐碱地、秃山或高寒山区。不适合人类长期生存。

表2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指数表

级 别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良 好 本溪县 桓仁 凤城 宽甸 清原 新宾

63 60 62 67 61 65

一 般 海城 台安 岫岩 凌源 普兰店 庄河 抚顺县

52 49 58 43 41 42 58

辽阳县 灯塔 东陵 苏家屯 新城子 于洪 法库

55 46 44 44 51 45 46

新民 辽中 清河 调兵山 铁岭县 开原 西丰

46 50 55 49 51 51 54

大石桥 盖州 盘山

41 49 40

较 差 建平 朝阳县 北票 喀左 瓦房店 金州 东港

33 30 27 38 29 30 38

阜新县 彰武 兴城 建昌 绥中 凌海 义县

34 30 35 37 36 34 32

北宁 黑山 大洼 康平 昌图 鲅鱼圈

36 39 33 28 31 36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三类,没有出现优类和差类。良好类,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包括本溪、丹东、抚顺的6个县;一般类,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辽东半岛北部、辽北南部23个县区; 较差类,主要分布在辽西及沿海20个县区(图1)。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中一般类和较差类面积分别占36.7%和44.6 %,良好类仅占18.7%。总体而言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图1 全省各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别分布图

版权所有 (c) 辽宁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
电话:024-23898480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参考资料:http://www.weather.ln.cn/jcfw/qxzt/20040017.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7
matlab里自带有模糊聚类的程序,你把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带进去一算就分出类来了啊,然后你就对分类进行说明就ok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