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什么要赛龙舟

如题所述

端午节赛龙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几千年来成为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摘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4HR-oSEE5f2Vk_FuHpgET9V1VjDFpo3YtMBUa00uBUMLkC-gf9aBEc1YvBk6A7vSUJQ31Y_VVo9NLBpApJhiMKrfx1gGlFtOD2jPK8SrWL2knLBhhTIdMlldCxRRhI50oZNO9MjbILI_8sA23aGX7wnZOGAFPPpxd68r-AkbIr8sGQhKzNqKN3iQRRC3QN_F-2-jRfjYKuBCmO2vkx_nJwPaajkH_NaDG1xT3shqe


发展

1.发展阶段

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经历了功利性、纪念性和竞技性三种基本形态。

功利型的龙舟竞渡,是指起始萌生阶段的龙舟竞渡,从时间上讲,大致在先秦。原始时期的先民,在水上捕捞、渡水劳动,特别是在水患中的逃命、救人和水上争斗中,争相竞渡。

纪念型的龙舟竞渡,形成于汉魏六朝,延续至今。吴国人周处《风土记》是最早记录端午竞渡的文献,说明三国时,“端午竞渡”已成为风气。而记录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最早文献,是梁代吴均、宗懔和唐代魏征留下的资料。其中魏征在《志》中写道:“屈原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上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驱,梢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自此,端午竞渡这一民俗统一在“纪念屈原”这个具有凝聚力的主题上。

竞技型龙舟竞渡,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其发展可追溯至1976年举行的香港龙舟邀请赛,此后,龙舟竞赛成为现代体育项目,热潮席卷全球30多个国家。在国际上,龙舟运动基本上是一种竞技型的体育项目。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尔后,湖南省汨罗市便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办国际龙舟节。

2.申报非遗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镇远县联合申报的“赛龙舟”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4HR-oSEE5f2Vk_FuHpgET9V1VjDFpo3YtMBUa00uBUMLkC-gf9aBEc1YvBk6A7vSUJQ31Y_VVo9NLBpApJhiMKrfx1gGlFtOD2jPK8SrWL2knLBhhTIdMlldCxRRhI50oZNO9MjbILI_8sA23aGX7wnZOGAFPPpxd68r-AkbIr8sGQhKzNqKN3iQRRC3QN_F-2-jRfjYKuBCmO2vkx_nJwPaajkH_NaDG1xT3shqe


看赛龙舟攻略:

到达线路:

1、大明边城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水晶阁),距离铜仁市火车站3公里,距离铜仁高速出口 (南)2.5公里,距离铜仁凤凰机场20公里,距离湖南凤凰古城50公里(高速),可十分便捷的到达景区。

2、公交线路:铜仁市区有旅游观光1号线直达大明边城景区(票价1.5元)。

(摘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4HR-oSEE5f2Vk_FuHpgET9V1VjDFpo3YtMBUa00uBUMLkC-gf9aBEc1YvBk6A7vSUJQ31Y_VVo9NLBpApJhiMKrfx1gGlFtOD2jPK8SrWL2knLBhhTIdMlldCxRRhI50oZNO9MjbILI_8sA23aGX7wnZOGAFPPpxd68r-AkbIr8sGQhKzNqKN3iQRRC3QN_F-2-jRfjYKuBCmO2vkx_nJwPaajkH_NaDG1xT3shq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2
  端午节赛龙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忧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主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学者,总是举出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算得上是楚怀王的红人,在外交谋略上举张联齐抗秦。但是,由于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收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屈原失宠。特别是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首都后,开始了流放生涯。楚怀王囚死于秦国后,顷襄王即位,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他放逐的地带“江南”,实际上就是如今的湖南洞庭湖一带,且在今湖南常德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常德的痕迹,如著名的《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就是指从常德出发溯沅江而去湘西。后来屈原自沉汨罗江,那时的汨罗江地广人稀,远比常德一带落后,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汨罗江一带的渔夫们对屈原也许根本就闻所未闻,闻悉有人自杀,出于人类的善良本性前往营救或打捞,这都在情理之中,并非因为知道屈原是个爱国者而去救他。且渔民自古就属于经济条件欠佳的群体(与现代海上渔民富裕不同),能保证一家老小温饱就很不错了,还能专门跑回家中拿来白饭团丢入江中喂鱼?这个传说杜撰得也太离谱了,但因为涉及爱国心,千年以来人们竟然接受了!
  实际上赛龙舟习俗最早是纪念伍子胥。
  早在屈原投江前206年,也有个名人投江自尽了,这个人就是伍子胥,伍子胥因强谏被谗杀后,装入皮袋,弃尸胥江。此事发生在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左传》、《国语》、《国策》中都有记载,而且这些典籍都是存史纪实,如《国语》卷19中——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所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鸱鴺而投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江上”,可见在春秋末当地人早已把伍子胥作为神来崇拜。东汉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文中伍君,即伍子胥。这是明确记载端午竞渡是纪念伍子胥,这一记载比第一次提“端午为纪念屈原”的吴均《续齐谐记》要早三百余年,可见,伍子胥才是端午节中被首先纪念的人物。所以吴越方言区自古至今一直坚持“端午祀伍”说。
 
第2个回答  2019-02-20

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第3个回答  2020-02-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