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这些中药的药效。

要清楚,4~5个

  麻黄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人参
  【功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与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 1.5~9g。
  【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黄 芪
  性味与归经 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2
全草类
薄荷
鱼腥草
荆芥(祛风解表)
益母草(活血,祛瘀)
浮萍(发汗,祛风)
穿心莲(请热解毒)
香薷(祛暑)

根和根状茎类
何首乌
当归
常山(除痰,截疟)
茯苓(燥湿健脾)
川贝母(清热化痰止咳)
大黄(泻热通便)
苍术(利水渗湿)
半夏(行水湿,降逆气)
板蓝根(清热解毒)

茎、枝和树皮类
桑枝
木通
松节(祛风、燥湿)
柽柳(疏风散寒)
檀香(理气,和胃)
紫菀(温肺,下气)
白芷(祛风,燥湿)

叶类
浙贝母
枇杷叶
芦荟芦荟(清热,通便)
泽兰(活血祛瘀)
桑叶(祛风清热)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
艾叶(理气血、温经脉)

花类
芫花
丁香(温中、暖肾)
红花
款冬花(润肺下气)
合欢(解郁安神)
金银花(清热解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果实、种子和孢子类
枸杞子
栀子
谷芽(健脾开胃)
乌梅(敛肺止咳)
佛手(祛风清热)
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
紫苏子(下气,消痰)
大枣(补脾和胃)

动物类
白花蛇
海狗肾
麝香(开窍,辟秽)
鹿鞭(补肾,壮阳)
五灵脂(行血止痛)
紫河车(补益)
阿胶(补血)

矿物类和化石类
雄黄
滑石
砒石(外用蚀疮杀虫,内服劫痰截疟)
磁石(镇惊安神)
芒硝(软坚泻下)
炉甘石(去翳退赤)
龙骨(镇惊安神)
朱砂(镇惊安神)

树脂类
乳香
沉香
樟脑(通窍,杀虫)
没药(散血去瘀)
冰片(开窍醒神)
苏合香(通窍,辟秽)
安息香(开窍,辟秽)

藻、菌类
茯苓
猪苓
昆布(软坚,行水)
雷丸(积,杀虫)
马勃(清热)
灵芝(益精、补肾)
冬虫夏草

皮类
杜仲
牡丹皮
桑白皮(泻肺平喘)
海桐皮(祛风湿)
肉桂(补火助阳)
黄柏(清热,燥湿)
厚朴(燥湿散满)

藤本类
络石藤
苏木
大血藤(败毒消痈)
钩藤(清热平肝)
忍冬藤(清热,解毒)
夜交藤(养心,安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