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 高分求助](内科 疾病)57岁糖尿病患者(二型) 常用降糖药

父亲今年57岁了,五年前查出患有二型糖尿病,估计是七年前开始病发的。
药物史:
1、04-07年,格林奇特,二甲双胍;后听说有病友服用二甲双胍对肾功能有很大损害,而格林奇特和二甲双胍是同类药物,所以放弃服用。
2、08-09年,平糖王三快三,服用已有两年,据父亲反映效果还不错(网上好像有人说是骗人的?),父亲听医生说若长期服用同一类降糖药,身体会有耐药性,导致药效下降;刚刚和我说要吃一种叫“消和胶囊”的药(说原价87,搞活动,只要10块一盒,他买了3盒,想试下效果)(我上网查了一下,说这个药是骗人的,有人吃了副作用还不小),所以百度来发问题求助,希望达人能指点迷津。
父亲目前血糖值8.6(最近一次空腹)
问题:平糖王这药效果如何?有哪些副作用?
如果这个药还可以,服用两年到现在,是否应该换一种药?
如果这个药不好,那么二型糖尿病患者常用有哪些药呢?望达人说下可服用的药物名称,生产厂家,日服用剂量和药物的大概价格(每个月药物总支出)

无以为报,高分献上,先谢了。
(希望推销药品者不要回复,我只希望父亲能把血糖控制好,不要有并发症)
(另希望不要大篇幅复制文字,百度我天天用,为了这问题我已看了不少网页了,再次感谢)
谢谢大家的回答。
我看大家都有说二甲双胍,父亲因听说这个药很伤肾(一个邻居也是二型糖尿病,吃二甲双胍,说后来肾不行了,现在只能用胰岛素来维持),到底这个药是否有这么大的副作用呢?
我的意思不是说大家给药名我就去买,我想收集一下药名给父亲,不正规的药(如消和胶囊)就不被考虑在内,让他再到医院去,在医生的建议下再选一次药。
想知道一些副作用小,疗效还不错的药。
再次感谢

我父亲2年来一直吃这种“平糖王3快3”,我也怀疑有问题,但他说有效果,我现在很矛盾要不要和他说这个药是假的,他和我据理力急二甲双胍伤肾不能吃,很是头疼

和你的饮食有关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薛长勇教授指出: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实践证明这些疗法都是有效的。其中,饮食疗法是基础疗法,糖尿病病友都应该了解和掌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

记者:为什么说饮食疗法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薛教授:不少报纸和杂志的文章都曾介绍过糖尿病饮食疗法,但在这里再次“老生常谈”还是有必要的。事实上,许多病友对这个概念认识得不清或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一提到饮食控制,有些病友就想当然地认为就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喝,以致失去了享受美食和美味的乐趣。还有一些病友自暴自弃,认为反正都这把年纪了,糖尿病控制得好坏无关紧要,吃得就很随便。这两种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糖尿病往往都控制得不理想。
实际上,糖尿病的饮食疗法不是简单的饮食量的限制。饮食疗法是为了控制糖尿病以及预防和延缓其并发症的膳食措施,目的就是通过适当的饮食干预,纠正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发育。总的目标是使您能够有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记者:糖尿病病友的饮食应该有什么特点?
薛教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与正常人的饮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1.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像正常人吃饭那样随意(正常人往往是把品尝美味佳肴作为首要原则);
2.要求平衡膳食,既然是平衡膳食,就需要做到正确的食物选择并有合适的数量,保证吃进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素能满足您的需要;
3.饮食疗法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天天执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见到效果。
许多病友阅读了不少关于糖尿病饮食方面的书籍,但在实践中怎么“折腾”也不得要领。应该说,起初实施饮食疗法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主要难点是不易真正掌握要领。要掌握饮食疗法,首先得学习和掌握关于糖尿病和糖尿病饮食疗法等相关知识,就像学开车前,首先得学习交通规则和相关知识一样。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才能控制好糖尿病。具体实施时也要像新司机上路一样,需要不断练习和实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路况下,适时加速或减速,安全、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由于每位病友的病情和并发症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饮食疗法方案适用于所有的病友。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要求做到个体化。个体化的实现是靠病友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仅凭医生的几句话、书本的知识介绍或别人的经验能办到的。即使是同一位病友,根据病情、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的变化,饮食上都要做相应的调整。许多病友对这个问题常常感到棘手,其实,咨询一下有经验的医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问:我们经常提到糖尿病的饮食原则,请问其原则具体是怎样的?
答: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要求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一个平衡,三个兼顾”,即平衡饮食,兼顾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的控制,兼顾并发症的防治,兼顾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爱好。
第二个原则是“避轻就重”,根据糖尿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有无和程度,优先控制或解决主要问题,例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饮食上应首先考虑控制糖尿病肾病,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解决其他问题如血脂紊乱、高血压等。

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控制不好可引发一些并发症。治疗方法常用饮食、运动、药物相配合,其中饮食疗法又是所有疗法的基础。对于轻型糖尿病,仅用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体重和活动量,估计确需总热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含糖量高的食品不吃,含脂肪和淀粉的食品少吃,以吃蔬菜杂粮类为主,配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水果中都含糖,那么能否吃水果呢?
完全不吃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
再者,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每百克食品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人 可以选用。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就得小心选用;超过20克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则禁忌食用。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百克的糖含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此外还要配合食量,不要一成不变。西瓜含糖虽少(4%),但吃上500克,就相当于香蕉(含糖20%)100克、梨(含糖12%)170克了,所以上述水果食量也不可过多。水果的吃法也要讲究,不要在进餐后马上吃,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最好还是试探着吃,即在吃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量;如水果减量后尿糖仍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

盛夏的脚步渐近,各色时令水果纷纷上市。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出于忌口的原因,始终与水果保持距离。近日,沪上临床营养学专家市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葛声和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蔡东联一致强调: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关键是根据病情科学合理地选用。
是否能吃水果
水果中的糖类包括果糖和葡萄糖及蔗糖。这些糖都属于简单糖,食后血糖很快上升。其中果糖在代谢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部分水果。
哪些情况下可以吃水果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吃甜的水果,只有病情稳定,血糖基本控制的患者才可以吃。一般说来,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以下(140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以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病情稳定,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用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对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蔬菜、水果,像草莓、西红柿、黄瓜等。
可以选用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水果中含糖量及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
推荐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慎重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不宜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此类水果每100克提供的能量超过100千卡。
每天吃多少合适
水果是糖尿病食谱的一部分。每100克新鲜水果产生的能量约为20-100千卡。严格地讲,每天每个患者适宜吃多少水果都应该由营养师进行计算。但是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天可以吃150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如果每天吃新鲜水果的量达到200-250克,就要从全天的主食中减掉25克(半两),以免全天总能量超标。
什么时间吃水果好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补充。通常可选在上午9点半左右,下午3点半左右,或者晚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种水果对血糖的作用也不一样。家中有血糖仪的患者如果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或尿糖,对了解自己能否吃此种水果,吃得是否过量,是很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8点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应该坚持饮食治疗、体育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如果控制得好,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罗国春建议糖尿病人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控制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250—3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克。待血糖下降和尿糖\(+\)减少后,可适当增加主食25—50克。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病人要注意总结进餐与血糖、尿糖之间的变化规律,做到病情稳定,主食固定;病情波动,及时调整。要灵活掌握,使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2、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3、进餐的时间、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不吃零食,戒烟、忌酒。

4、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中老年糖尿病人及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在饮食中还要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应少吃或不吃,鸡蛋每日最多不超过两个。

5、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6、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糖尿病人不要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食物易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7、要学点营养治疗知识:基本掌握常用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尤其是含糖量。同时,要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应少吃,哪些食物是禁食,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懂得营养价值相等食物的互换法。

8、适量吃水果:要根据病人的血糖、尿糖的控制情况灵活掌握。如空腹血糖不超过11mmolh\(2000毫克/dl\),尿糖不超过3个加号,又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但要掌握好,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克。据测定:香蕉、橘子、苹果、梨含糖量为中等:甜瓜、西瓜、樱桃含糖较少,可以首选食用;西红柿、黄瓜含糖很低,可以适当多吃些以代替水果。

糖尿病人若能按以上饮食要求认真照办,并持之以恒,对控制病情、预防合并症定有成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31
你好!首先祝你父亲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的这份孝心,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问题。
糖尿病病人在饮食、运动治疗之后若血糖仍未达标,就要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
1)药物分类
口服降糖药目前分成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让身体尽量多分泌一点胰岛素来降血糖,这个叫胰岛素促分泌剂;第二类就是胰岛素增敏剂。顾名思义,胰岛素增敏剂能使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增强;第三类叫做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这类药能通过延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来控制高血糖。
上述药物其降糖机制、服用方法及剂量等都不尽相同。
1. 促胰岛素分泌类
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能够使血糖降低得非常好。而且有些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一天只需吃一次,比如格列美脲等。
磺脲类药物是传统的降糖药,平时使用得也比较多。
比如有种药物叫格列喹酮(糖适平),它主要在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可以选择这种药物。
达美康可能大家也常吃。在磺脲类药物中,它对于血小板的凝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微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对优降糖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高,程度也非常严重。由于低血糖而死亡的病例中,优降糖是最主要的原因。
格列吡嗪控释片,又叫瑞易宁,它能够保持全天的药物浓度水平,一天只要服1次,带来了治疗上的方便性。而且它刺激胰岛素分泌也不是很猛烈,对胰岛素是按需刺激。
最后要说的一个磺脲类药是格列美脲,商品名是亚莫利。它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更强,而且它的半衰期也比较长,一天只需服1次,低血糖反应比较少。
每一个服磺脲类药物的患者都要意识到,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有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对生命有巨大的威胁。所以一定要防止低血糖反应,吃药后就要吃饭,不吃饭特别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磺脲类药物第二个缺点就是很容易有继发性的失效。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用药效果比较好,过了一段时间后疗效就差了。
现在还有一种新的餐时血糖调节剂,叫做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它只要在吃饭的时候吃药,不吃饭的时候不吃药。
2. 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所以体重超重的糖尿病病人首选的药物应该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腹胀,有时有胃肠道的反应,恶心。这些副作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都可以消失,不能耐受的病人是极少数的。但是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能用二甲双胍,不然容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会导致生命的危险。
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剂量有很大的关系。剂量最好用到1500毫克/天,或者2000毫克/天。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是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保护胰岛的功能,如果糖尿病病人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用这一类药物。这个药物主要是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而不增加胰岛的负担。
现在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罗格列酮(文迪雅),它不仅能降血糖,还有轻度降血压和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这类药是一天服1次,而且长期应用也不会失效。主要副作用是少数病人有水肿,如果个别病人发生明显的水肿可以停药,肝功能损害是非常少的。
3. 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
最后一类药是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我们吃进去的淀粉都需要通过葡萄糖酐酶把它分解成葡萄糖才能吸收。正常情况下在餐后有一个很高的葡萄糖的高峰,这样一个葡萄糖的高峰就会使餐后发生一个急剧的高血糖状态。
而用了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以后,这个葡萄糖的高峰就发生得比较平缓了。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就是吃了有点肚子胀。但肚子胀时间很短,大概在两星期左右它就完全消失了,所以用这类药也是比较安全的。
现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一个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是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效果也是不错的。禁忌证主要是有消化道的溃疡。
2)选择应用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和联合应用。
1. 主要因素选择
一般根据以下四个主要因素选择:
① 第一个因素
按照血糖增高程度来选择。若第一次诊断时血糖就非常高,对这种病人应该先打胰岛素,大概3--6个月之后再换成口服降糖药,这样效果比较好。
② 第二个因素
是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病人,用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或者是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这三种药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有降低作用。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有餐后血糖增高,那么就用α-糖酐酶抑制剂,或者用瑞格列奈。
③ 第三个因素
按照胖还是不胖来选择。如果是一个比较肥胖的病人,他首选的药物应该是二甲双胍,也可以选α-糖酐酶抑制剂,还有噻唑烷二酮类的药。如果体重正常或者偏瘦,就要选择胰岛素的促分泌剂,甚至早一点用胰岛素来治疗。
④ 第四个因素
要看病人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的指标。肝功能不全不能用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肾功能不全很多降糖药都不太能用,只有糖适平、诺和龙和文迪雅可以考虑选择。如果肝肾功能都不好,就选择胰岛素来治疗,不要盲目地用口服降糖药,不然会加重肝肾功能的障碍。
糖尿病的治疗常需要药物联合治疗。
我们一般联合应用作用于四个不同靶器官的药物,即分别作用于胰腺、肌肉、肝脏和肠道。比如说用噻唑烷二酮的药物(作用于肌肉)和磺脲类药物(作用于胰腺)进行联合,或者用二甲双胍(作用于肠道)和诺和龙(作用于胰腺)进行联合,都是比较好的组合。
但是千万不能用磺脲类药物再加上诺和龙,这就是不好的联合用药。
2. 合理使用胰岛素
最后要强调的是,胰岛素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武器。胰岛素,我们该用的时候就要用。2型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胰岛素?
① 首先最多见的就是已经用了两种或者是三种口服降糖药,病人的血糖仍然控制得不好的,这就是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指征。
② 第二,有急性创伤、应激状态、感染、外科手术的,也是胰岛素治疗的指征。还有出现了体重下降、有酮症、酮尿的病人,有严重高血糖的病人,妊娠、肾功能不好,重要器官的损害,还有合并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等,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就要用胰岛素。
在美国调查下来,大概有40%的糖尿病病人在打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我国胰岛素的应用率不到15%。
相对的,我国糖尿病病人并发症发生得早,程度也要严重得多,医疗负担反而增加了。所以,打胰岛素不是最后的选择,该打的时候应该早点打。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第2个回答  2009-05-25
你的心情我可以体会,你做的不错。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所谓的平糖王。我没有听过这种药,因为临床上根本不用这种药。说实话,也不能用。猜也可以猜到,他一定会说是纯天然制药,而且,每次都是买了就送,做不完的活动。吃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可是只要一停药,就会立刻反弹。说实话里面绝对不是纯天然,而是含有某种可以迅速降低血糖的成分,可能是最原始的降糖药,强烈的刺激胰岛去分泌胰岛素,这样一来,病人仅存的一点胰岛功能也会被耗尽。所以,停药。

停药后必然会反弹,所以,要服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糖尿病药可以分为5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二酮类、磺脲类、苯甲酸类。每种药物有自己的特点。
选择药物是医生的任务,不要求病人自己决定吃什么药物。因为,选择药物要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水平、胖瘦、年龄、肝肾功等综合起来看。

大概介绍一下几种降糖药:
1.磺脲类: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糖,而且可以引起肥胖。对1型糖尿病没什么作用。如:达美康(又叫格列齐特):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也可以降低血粘稠度。推荐剂量:2~4片/天。优降糖(又叫格列本脲):是目前降糖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磺脲类药物。缺点是很容易引起低血糖。
2.双胍类:适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是年龄大于70,肝肾功有问题,有酮症倾向者不可用。尤其是降糖灵(苯乙双胍)。二甲双胍(又指法国的格华止、国产的美迪康、澳大利亚产的迪化糖锭、中国的就叫二甲双胍)比降糖灵安全一些,副作用小,很多65岁以上的患者服用没有什么问题。1500毫克/天。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糖类的消化吸收。中等作用强度的降糖药。有国产的卡博平,日本产的倍欣、德国产的拜糖平。进入市场的时间还不长,建议肝肾功异常者、妊娠者不用。
4.噻唑二酮类:是胰岛素增敏剂。不是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增强胰岛素作用。但副作用较大。
看了我的介绍,我想你至少会明白,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不是一类药,而且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不是那么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18
糖尿病
和尿毒症一样,糖尿病的保健养生必需从分析糖尿病成因着手,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去除疾病正确有效的方法。
糖尿病一直是一个很难医治的疾病,得了这个病,只能利用胰岛素的注射来控制血糖,这个方法主要来自于目前医学界认为血糖失控是由于胰脏的功能出了问题所导致。和尿毒症的血液透析的治疗相同,这个方法也是认定人体控制胰岛素的功能已经丧失,而且不能恢复,因此放弃了治疗而采用人工的替代方法。因此,这个方法不能治愈糖尿病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我们从中医的血气理论来分析糖尿病的成因,便知道当人体的血气在长期处于消耗大于生产的下降趋势,也就是长期的血气透支状态时,人体就必需抽取身体储存的养份来使用。这就是中医常说的 “阴虚” 体质,这时使用储存能量的透支情形,就称之为 “火”。 所以中医说到 “阴虚” 时,都会加上 “火重” 或 “火旺” 两个字,就是这个道理。此时人体脏器内的血液会逐渐减少,骨头中的骨髓也会日渐衰减。由于储存的能量必定有用尽的时候,到了中医所说的 “阴阳两虚” 的状态时,就是 “火” 也已用尽了。
当人体到了 “阴阳两虚” 的状态时,可以透支的能量均已用尽,只好开始抽取肌肉里的能量。这时人体会分泌一种物质,来分解肌肉以产生醣份,做为代用能源。由于分泌出来的醣立即被用掉,因此,在静脉中的血液里并不会有剩余的醣,也没有多余的糖从尿中排出,血糖不会发生异状。在这个阶段,进行血糖的检查,并不会显现糖尿病的症状,主要的症状是肌肉逐渐减少,原来应该有肌肉的部位,逐渐变成一团团松垮的烂肉。这种现象患者如果不注意,并不会发现,只感到愈来愈没有力气,通常都会将之归咎于老化的自然原因。
这时,由于原来血气透支来源的 “火”,已经用尽,因此,亢奋的精神状态消失,体力大不如前。原来难以入眠的情形会得到改善,相反的身体变得很容易疲倦,睡眠会逐渐增加,患者还是很自然的将之归咎于老化的原因,而没有任何疾病来临的警觉。
睡眠增加之后,血气自然提升,造血量也跟着增加。人体依原来透支体力的状态,分解肌肉所产生代用的醣份就有一部份形成了多余的状态,这个时候做血液检查,就会发生血糖升高的症状,人体会自动将这些多余的醣份排出体外,因此尿中也会有醣,就成了糖尿病。

我们用一些假设性的数字来作推论,可以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人体每天所需消耗的蛋白质(人体的正常能量假设为蛋白质)为100个单位,由于人体的吸收及睡眠问题,使人体只能生产50个单位,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行功能,会生产一种物质来分解肌肉,产生50个单位的醣,用以代替不足的蛋白质,由于所有的醣生产出来后随即用掉,没有多余的醣从静脉中排放出去,因此在检查时不会出现血糖太高的现象。
当人体下指令生产代用的醣份时,人体会自动调整各种内分泌,使人体较容易产生疲倦感来增加在造血时段的睡眠时间,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措施,睡眠增加了,蛋白质的生产自然也就提高了。假设这时生产的蛋白质总数达到80个单位,只需要再补充20个单位的醣就够了。但是人体的回馈系统不会因为短期的数值就进行调整,必需观察一段时期,确定这种高量蛋白质的生产是一种常态现象,才会修正原来生产醣份的指令。因此,在这段为期几个月的观察期,人体仍然生产出50个单位的醣,其中的30个单位的醣就多了出来,人体会透过尿液将之排出体外。
这时如果到医院检查,就会查出血糖太高的现象,依照目前医学界的标准,医生很自然的判断病人得了糖尿病,立即要求患者改变饮食习惯,限制患者的食物,减少患者养份的摄取。这时原来已经提高到80单位的蛋白质生产,由于缺乏营养,又开始下降了,一直下降到50单位的产量。这时人体的血糖又回复正常了。医生认为患者又回复了健康,其实患者又从上升的血气趋势回到了下降的血气趋势,医生的治疗手段实际上中断了人体的应变措施而不自知。

其实,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过了最不好的时期,血气正在渐渐增加,健康正在改善中。就算不使用任何药物,只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并改善人体营养吸收的能力,过了一段时间,人体的血液总量增加了,血气也从下降趋势改为上升趋势,不再有血气透支的情形,人体不再需要分解肌肉来充当能量,血糖自然就会逐渐降低,最终回复到正常状态。

重要观念:人体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的机构,它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的身体状态,采取应变措施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多数慢性病都是人体正采取应变措施时的状态。然而,传统健康检查时所订定的依据指针,并未考虑这些应变时的人体本能机制,而将这些应变所产生的现象认定系为人体的脏器发生故障所致。

目前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是患者饮食不当所引起的,主观的认定糖尿病就是患者喜欢吃糖或长期饮食过量所引起的。因此,一旦诊断出了糖尿病,就开始限制患者的饮食。患者原来的吸收问题没有解决,加上饮食的限制,使营养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在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逻辑里,当身体出现容易疲倦的病态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和小便中的醣份太多时,就立即认定是患者吃多了糖。其实此醣非彼糖,血液中的醣分并不完全是吃进去的糖。这个观点也完全低估了人体的智能,把人体想象成一根肠子通到底,吃多了糖,就排出了糖,完全忽略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
根据我们的经验,当人体缺少某种营养时,会自动改变人的口味。喜欢吃糖的人很可能是身体的能量大幅不足,糖是最容易在人体内转化成能量的食物,因此人体就会转化人体的口味,使其喜欢吃糖。就算吃得太多了,人体也会自动将其排出体外。
现代医学利用控制患者的饮食,降低能量的摄取,来维持表面上血糖的稳定;实际上人体由于能量不足,仍在继续分解肌肉,血气能量持续下降,健康状况继续恶化。患者虽然依照医生的指示,严格控制饮食,以维持稳定正常的血糖指数,但是血气能量仍然不断的下降,各种后续的症状陆续发生,当血液不足以供给腿部时,就出现腿功能异常,发黑,最终锯掉;当血液不足以供给眼部时,就出现失明的症状;最终走向死亡。
医学界有许多科学家投入于解决糖尿病问题的研究工作中,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找出可以控制血糖的药,却由于缺乏中医的概念,没有进行血糖升高的整体医理研究。
第4个回答  2009-05-24
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其实不错。不要轻易相信或听谁说哪个药好就随时换药。换药太杂也不好。当然经常服用一种药物是有抗药性的,但是也不需要更换的太勤。糖尿病药物的副作用一般不会很明显,说吃上几年就会损伤哪里,因为是长期慢性病的药物,伤害性相对小很多。如果你要换磺脲类的药物伤害性更大。至于说什么非处方或广告类药物我觉得不可能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只能是辅助。糖尿病经常用的药物就两种:二甲双胍,磺脲类。如果想副作用小。可能就数胰岛素了。以你父亲目前的血糖,注射胰岛素的用量也不会太多的。《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权威人士的专业意见。》《任何药物长时间吃都会有副作用。但是我已经说了,糖尿病药物的副作用相对高血糖的危险来说不算什么。可以放心服用。其实胰岛素是副作用最小的。但是如果你父亲坚持不肯用胰岛素,也可以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因为缓释片对降低餐后血糖比较好。》其实糖尿病最终还是会用胰岛素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我先说,你对胰岛素的认识不够。胰岛素是所有控制血糖中副作用最小的。不要用维持来说。看来你对胰岛素有排斥。其实在外国,患病就用胰岛素,减轻了很多并发症的过早发生。至于你父亲一定要用口服药物的话。那么首先,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你父亲现在用的药应该不是正规医院的处方药。恩如果你想收集药名,那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谁也不回回答的那么全面。一般常用有《美比达》《盐酸二甲双胍》《达美康》《迪化糖定》等等太多了。这四种包括二甲和磺脲类了已经。至于用药还是要按病情来决定。磺脲类药物是通过肾脏排泄,而甲类通过肝脏排泄。至于说伤害,那么是药三分毒。选择胰岛素则可以不需要担心药物副作用《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