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精神

老师要我写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要去比赛的,我写关于鲁迅的精神,请问鲁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可不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上理由和相关文字.谢谢!!!!!!!!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他终于宣言:“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二心集》:《序言》)关于最近期间,“九一八”以后的杂感,我们不用多说,他是站在战斗的前线,站在自己的哨位上。他在以前,就痛切的指出来:“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席,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坟》灯下漫笔》)而现在,这句话里的“青年”两个字上面已加上了新的形容词,甚至于完全换了几个字,——他在日本帝国主义动手瓜分,英美国联进行着共管,而中国的绅商统治阶级耍着各种各样的戏法零趸发卖中国的时候,——忍不住要指着那些“民族主义文学者”说:“他们将只尽些送丧的任务,永含着恋主的哀愁,须到……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命运。”(《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革命》)

然而鲁迅杂感的价值决不止此。他自己说:“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坟》:《写在〈坟〉后面》)从满清末期的士大夫,老新党,陈西滢们……一直到最近期的洋场无赖式的文学青年,,都是他所亲身领教过的。刽子手主义和僵尸主义的黑暗,小私有者的庸俗,自欺,自私,愚笨,流浪赖皮的冒充虚无主义,无耻,卑劣,虚伪的戏子们的把戏,不能够逃过他的锐利的眼光。历年的战斗和剧烈的转变给他许多经验和感觉,经过精炼和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笔端。这些革命传统(revolutionary tradition)对于我们是非常之宝贵的,尤其是在集体主义的照耀之下:

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坟》:《论睁了眼看》)这种思想其实反映着中国的最黑暗的压迫和剥削制度,反映着当时的经济政治关系。科学式的封建等级制度,给每一个“田舍郎”以“暮登天子堂”的幻想;租佃式的农奴制度给每一个农民以“独立经济”的幻影和“爬上社会的上层”的迷梦。这都是几百年来的“空前伟大的”烟幕弹。而另一方面,在极端重压的没有出路的情形之下,散漫的剥夺了取得智识文化的可能的小百姓,只有一相情愿的找些“巧妙”的方法去骗骗皇帝官僚甚至于鬼神。大家在欺人和自欺之中讨生活。统治阶级的这种“文化遗产”甚至于象沉重的死尸一样,压在革命队伍的头上,使他们不能够迅速的摆脱。即使“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的赞颂。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同上)。鲁迅是竭力暴露黑暗的,他的讽刺和幽默,是最热烈最严正的对于人生的态度。那些笑他“三个冷静”的人,固然只是些嗡嗡翁的苍蝇。就是嫌他冷嘲热讽的“不庄严”的,也还是不了解他,同时,也不了解自己的“空城计”式的夸张并不是真正的战斗。可是,鲁迅的现实主义决不是第三种人的超然的旁观的所谓“科学”态度。善于读他的杂感的人,都可感觉到他的燃烧着的猛烈的火焰在扫射着猥劣腐烂的黑暗世界。“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同上)

第二,是“韧”的战斗。“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我们急于要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但同时,在文学战线上的人还要‘韧’。”(《二心集》:五六页)“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人+家畜性=某一个人。”(《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而兽性就在于有“咬筋”,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干去,这才是韧的战斗。牧人们看见小猪忽然发一阵野性,等忽儿可驯服了,他们是不忧愁的。所以这种兽性和韧的战斗决不是歇死替利地可以干得来的。一忽儿“绝望的狂跳”,一忽儿又“萎靡而颓伤”,一忽儿是嚣张的狂热,一忽儿又捶着胸脯忏悔,那有什么用处。打仗就要象个打仗。这不是小孩子赌气,要结实的立定自己的脚跟,躲在壕沟里,沉着的作战,一步步的前进,——这是鲁迅所谓“壕堑战”的战术。这是非合法主义的战术。如果敌人用“激将”的办法说:“你感走出来”,而你居然走了出去,那么,这就象许褚的赤膊上前阵,中了箭是活该。而笨到会中敌人的这一类的奸计的人,总是不肯,也不会韧战的。

第三,是反自由主义。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旧势力的虚伪的中庸,说些鬼话来羼杂在科学里,调和一下,鬼混一下,这正是它的诡计。其实这斗争的世界,有些原则上的对抗事实上是决不会有调和的。所谓调和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狗可怜到落水,可是它爬出来仍旧是狗,仍旧要咬你一口,只要有可能的话。所以“要打就得打到底”——对于一切种种黑暗的旧势力都应当这样。但是死气沉沉的市侩,——其实他们对于在自己手下讨生活的人一点儿也不死气沉沉,——表面上往往会对所谓弱者“表同情”,事实上他们有意的无意的总在维持着剥削制度。市侩,这是一种狭隘的浅薄的东西,它们的头脑(如果可以说这是头脑的话),被千百年来的现成习惯和思想圈住了,而在这个圈子里自动机似的“思想”着。家庭,私塾,学校,中西“人道主义”的文学的影响,一切所谓“法律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影响,把市侩的脑筋造成了一种简单机器,碰见什么“新奇”的,“过激”的事情,立刻就会象留声机似的“啊呀呀”的叫起来。这种“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象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鲁迅这种暴露市侩的锐利的笔锋,充分的表现着他的反中庸的,反自由主义的精神。

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这是鲁迅——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迅的最主要的精神。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张,都是用这种真实,这种反虚伪做基础。他的神圣的憎恶就是针对着这个地主资产阶级的虚伪社会,这个帝国主义的虚伪世界的。他的杂感简直可以说全是反虚伪的战书,譬如别人不大注意的《华盖集续编》就有许多猛烈而锐利的攻击虚伪的文字,久不再版的《坟》里的好些长篇也是这样。而中国的统治阶级特别善于虚伪,他们有意的无意的要把虚伪笼罩群众的意识;他们的虚伪是超越了全世界的纪录了。“中国的一些人,至少是上等人,他们的对于神,宗教,传统的权威,是‘信’和‘从’呢,还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要寻虚无党,在中国实在很不少;……”他们什么都不信,但是他们“虽然这样想,却是那么说,在后台这么做,到前台可那么做”……这叫做“做戏的虚无党”(《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虚伪到这地步,其实是顶老实了。西洋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者或者民权主义者,或者改良妥协的所谓社会主义者,至少在最初黎明期的时候,自己也还蒙在鼓里,一本正经的信仰着什么,或者理论,或者宗教,或者道德——这种客观上的欺骗作用比较的强些。——而中国的是明明知道什么都是假的,不过偏要这么说说,做做,骗骗人,或者简直武断地乱吹一通,拿来做杀人的理论。自然,自从西洋发明了法西斯主义,他们那里也开始中国化了。呜呼,“先进的”中国呵。

自然,鲁迅的杂感的意义,不是这些简单的叙述所能够完全包括得了的。我们不过为着文艺战线的新的任务,特别指出杂感的价值和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

参考资料:http://www.fz.shtu.edu.cn/minzuhun/whsr/whsr02.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16
鲁迅是东西方文化撞击下产生的文学巨人,通过鲁迅可以看到他心灵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他置身于中国近现代转变的大潮中,对中国人如何最终摆脱奴役和贫困,迈进“世界人”行列这一严峻现实问题不断探索与思考的结果,是现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时心灵骚动的产物,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他的“立人”主张。鲁迅的一生都在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为目的,对封建制度压迫下扭曲的人性和黑暗世界的统治秩序进行猛烈的批判,极力促成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构建与健全的“人”的塑成。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文章中,鲁迅提出了“尊个性张精神而立人”的思想。他指出:“欧美之强……根柢在人”[1],中国之弱,也正在于人民为几千年封建精神文明所弊,处在“颛蒙默止,若存若亡”的蒙昧状态之中。他的结论是:“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后而凡是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2]。鲁迅的“立人”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人民力量的重视与期待。它带给我们的是解放自己的方法,建立健全的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愚弱状况,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个“立人”主张直到今天,仍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次,是他的“牺牲精神”。这里包含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广大人民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的。鲁迅总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注着民众的生存状态,命运与前途,让自己与民众共同呼吸。在观察与分析问题时,总是以是否符合或是损害最底层民众的利益作为根本标准,比如他称长城是“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这看似矛盾的见解,实际上却饱含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诚然,长城是“伟大”的,但是它却“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最后仍抵挡不住胡人。这“伟大的长城”是在损害民众利益基础上建立的,因而鲁迅“诅咒”它。鲁迅的平民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它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与永远的支持。我们应该铭记鲁迅先生的话:“外面进行着的夜,无穷的地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3]。
再次,“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鲁迅的《野草》里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其中“独战的战士”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个体生命存在的困境。《过客》中那个“困顿倔强”的过客,受了伤,流了很多血,但是他没有听从老翁的劝告“回转去”,他昂着头,奋然地前行,走到一个地方去——前面。这是一个永远“息不下”,反对妥协,倒退,同旧世界彻底决裂,执著前进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也代表了《野草》的整体风格和主导精神。《这样的战士》里的战士,面对着“一式的点头,各种的旗帜,各样的外套”,“他举起了投枪”!不管敌人怎样使花招,“他微笑,偏则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在鲁迅的杂文《无花的蔷薇》中,也热情赞扬了“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英雄战士:“威力也压不住”,他“骗不过、打不死”。这也是真正的战士。鲁迅在1927年4月26日广州白云楼上写下了《野草》题辞。题辞里他决断地写到:“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这是鲁迅对作为以往自己战斗的审视与总结,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新的战斗征程……
第2个回答  2006-07-26
鲁迅是东西方文化撞击下产生的文学巨人,通过鲁迅可以看到他心灵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他置身于中国近现代转变的大潮中,对中国人如何最终摆脱奴役和贫困,迈进“世界人”行列这一严峻现实问题不断探索与思考的结果,是现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时心灵骚动的产物,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他的“立人”主张。鲁迅的一生都在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为目的,对封建制度压迫下扭曲的人性和黑暗世界的统治秩序进行猛烈的批判,极力促成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构建与健全的“人”的塑成。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文章中,鲁迅提出了“尊个性张精神而立人”的思想。他指出:“欧美之强……根柢在人”[1],中国之弱,也正在于人民为几千年封建精神文明所弊,处在“颛蒙默止,若存若亡”的蒙昧状态之中。他的结论是:“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后而凡是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2]。鲁迅的“立人”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人民力量的重视与期待。它带给我们的是解放自己的方法,建立健全的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愚弱状况,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个“立人”主张直到今天,仍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次,是他的“牺牲精神”。这里包含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广大人民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的。鲁迅总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注着民众的生存状态,命运与前途,让自己与民众共同呼吸。在观察与分析问题时,总是以是否符合或是损害最底层民众的利益作为根本标准,比如他称长城是“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这看似矛盾的见解,实际上却饱含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诚然,长城是“伟大”的,但是它却“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最后仍抵挡不住胡人。这“伟大的长城”是在损害民众利益基础上建立的,因而鲁迅“诅咒”它。鲁迅的平民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它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与永远的支持。我们应该铭记鲁迅先生的话:“外面进行着的夜,无穷的地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3]。
再次,“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鲁迅的《野草》里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其中“独战的战士”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个体生命存在的困境。《过客》中那个“困顿倔强”的过客,受了伤,流了很多血,但是他没有听从老翁的劝告“回转去”,他昂着头,奋然地前行,走到一个地方去——前面。这是一个永远“息不下”,反对妥协,倒退,同旧世界彻底决裂,执著前进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也代表了《野草》的整体风格和主导精神。《这样的战士》里的战士,面对着“一式的点头,各种的旗帜,各样的外套”,“他举起了投枪”!不管敌人怎样使花招,“他微笑,偏则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在鲁迅的杂文《无花的蔷薇》中,也热情赞扬了“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英雄战士:“威力也压不住”,他“骗不过、打不死”。这也是真正的战士。鲁迅在1927年4月26日广州白云楼上写下了《野草》题辞。题辞里他决断地写到:“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这是鲁迅对作为以往自己战斗的审视与总结,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新的战斗征程……
第3个回答  2006-07-16
鲁迅先生的外貌是:瘦,但精神好,头发直竖,胡须打眼,从而他最明显的精神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第4个回答  2021-01-13
鲁迅是东西方文化撞击下产生的文学巨人,通过鲁迅可以看到他心灵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他置身于中国近现代转变的大潮中,对中国人如何最终摆脱奴役和贫困,迈进“世界人”行列这一严峻现实问题不断探索与思考的结果,是现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时心灵骚动的产物,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