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二历史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

第一模块 历史必修Ⅰ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内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首先是周王对诸侯国: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周王以自己的名义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一些先代的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其次是诸候国对周王: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2、宗法制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制的内容: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法的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宗法制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 和“国”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三、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二)废分封,置郡县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与行政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四、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1、措施:① 置中朝(内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② 设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 ③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影响: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
1、三省职权: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收精兵:设置三衙统兵和枢密院调兵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并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部署兵力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等的权力;(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目的: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4、作用及影响: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造成了 “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元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评价: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
自始至终:充斥着皇帝与丞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注意与前面的秦时中央集权的影响结合起来。)
五、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初承袭明制,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设军机处。
清朝设军机处: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
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1、爱琴文明: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2、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以工商、航海为主,向海外殖民扩张(民主的经济基础,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8—6世纪,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补充:1、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2、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得: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失: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3、古希腊城邦政体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划分依据:根据城邦公民享有权力的多少)。
二、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罗马法的形成:
1、《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制定的,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是罗马法的渊源。
意义:《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意义: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3、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稳定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二)《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
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补充:1、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2、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和迅速发展。
二、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给英国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政治上的松散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护国家和利益和主权。
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它维护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按三权分立学说,推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全国性议会:立法,掌管财政)、司法(统管全国的司法体系:法院)和行政(全国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三个部门。
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规定了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1789宪法修正案规定了人民若干自由权。
宪法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意义: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力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该宪法是资产阶级最早的成文法,它的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进步巨大,影响深远。
(二)联邦制的形成和巩固
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总统,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总统。治国原则:依法治国,坚决杜绝专制。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1861年,美国南方11个蓄奴州发动叛乱,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领导的广大北方依法平定叛乱并取得胜利。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获得相对的完善。
补充: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民选 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生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无(虚君,国家的象征)
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
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
三、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1875年法国宪法制定的背景和内容
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内容:①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上院(参议院)和下院(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连选连任。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末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由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1、国体——联邦制国家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 些自治权。
2、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①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共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17人,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补充: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
(1)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是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2)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7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更大的海外市场和黄金。(经济因素)
2、欧洲人狂热于黄金。《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社会因素)
3、商业危机。
4、客观条件的具备:生产力,知识和科技。
5、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发展:
○1完成中央集权。
○2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精神动力)。
○3优越的地理。
○4先进的行海术。

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 商品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弱,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 证实了地圆学说。
4、 开始了各国间的交流。
5、 开始了早期殖民地活动和掠夺。

三、商业革命的意义
1、 扩大了世界市场
2、 开阔了人类的眼界
3、 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
4、 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四、殖民掠夺的影响
1、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源源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3、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5、 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名义下的弘扬资产阶级文化的运动。

二、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催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2、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三、对人文主义的评价
正面:对当时各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反面: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
1、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全新的思考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2、生产经验的积累
3、技术能力提高
4、科学家大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 资本旒的兴起与发展
2、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产生
3、 斯图亚特王朝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4、 议会中反对派产生
5、 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英国最先爆发革命的原因:
1、 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便利。
2、 英国通过海外贸易的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3、 都铎王朝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1642议会斗争
1642~1648内战
1649~1660共和国时期
1660~1688期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它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有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4、 革命过程曲折复杂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1、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障碍。为结束旧的制度,先做舆论准备。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
二、启蒙运动的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启蒙运动的内容:
提倡理性;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催毁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核心思想是反封建。

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
原因: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快。
启蒙运动高潮于法国。
原因:1、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2、众人起蒙思想家的贡献。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1、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2、为即将要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做好思想准备。
3、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
5、 激励亚洲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一、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
1、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 阶级对立严重(政治原因)
3、 启蒙思想的传播(思想准备)
4、 出现财政危机(经济原因)
5、 三级会议的召开
6、 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法国

美国的建立
一、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状况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立流
2、政治: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统治

二、独立战争的原因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2、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民主和民族意识增强
3、英国的压制政策严重阻碍北美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4、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不断高涨。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三、独立战争
1、开始: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
2、建军:第二次大陆会议1775年
3、宣告独立:1776.7.4
7、 战争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8、 战争结束:1781年
9、 承认独立:1783年

四、1787年宪法
宪法内容:
①联邦制
②三权分立
③共和制
1787年宪法的评价:
①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政治学说的实践、殿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
②有一定民主性
③有一定局限性
④巩固了独立战争时成果,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五、独立战争的意义。
国内: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外: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北美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1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
○2经济上严酷的经济政策
2、 18世纪未19世纪初
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宗主国经济掠夺的愿望。
3、 启蒙思想的传播
4、 有利条件
○1法国大革命
○2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力量衰弱
5、 鼓舞

二、西属拉美独立
第一阶级(1810~1815)
①时机:法国占领西班牙
②中心地区: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
③概况:各地独立建立政权——大多遭镇压
第二阶级(1816~1826)
运动的中心:南美洲
玻利瓦尔(向南)——圣马丁(向北)
1822年两人会议
1824年激战
1826年投降

三、胜利原因
1、 人民的斗争
2、 斗争正义性
3、 领导者个人才能
4、 互相配合支援
5、 外部环境有利原素

四、拉美独立运动的意义
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除巴西),拉丁美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

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条件:
○1资本: 海外贸易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2劳动力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3技术;
对外贸易发达
○4海内外市场扩大(直接原因):
殖民地多
圈地运动

二、生产于棉纺织业的原因:
①新兴工业部门受旧习束缚少,对新方法采用容易
②棉纺织业较集中,容易改为机器化大生产
③价格低,市场需求量大。

三、过程及重大发现
1、产生棉纺织业
2、采煤冶金等工业部门的机器生产
3、动力机器地革新,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4、工厂的出现
6、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四、英国工业革命结果:
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势,工场出现。

五、工业革命的扩展
18世纪末;法国、美国
19世纪前,德国
19世纪中期,俄、奥地利、日本

六、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国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①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原来工场手工艺较发达
③与英国近邻便于进口机器
法国工业革命的不利因素
①企业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发明和推广困难。
②小农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缺乏。
③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④国内形势的动乱。
⑤从资本原始积累来说,对农民土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在与英国争夺霸权的失败,损失了许多殖民地。殖民掠夺对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意义不凸出。

美国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①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国际环境优越。
④少受战争之害。
⑤未经封建社会,旧的传统和习惯势力弱。
⑥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推广。
德意志工业革命的不利因素:
国家四分五裂

七、工业革命的性质概念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他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化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八、工业革命影响
①提高生产力。
②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④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⑤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
⑥大大密切了世界的面貌。
⑦对亚非拉国家的双重影响。

九、工业革命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 经济前提:
①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每隔十年左右,有规律的爆发经济危机。
②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成的斗争,工运逐渐兴起。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4、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1、得意志古典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议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①深入工人群众,从事革命实践。
②采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至力于理论研究。
③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

四、为什么《共产党宣言》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五、《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六、第一国际的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客观: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再度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②主观:
马克思、思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七、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新的国际工人组织一一“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国际。

八、第一国际成立的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巴黎公社
九、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
1、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临时政府,实行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准备解除武装。

十、巴黎公社爆发概况
(1871.3.18~1871.5)它是第一个无产阶段政权的雏形。

十一、公民所采取的革命措施
政权建设
社会经济——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十二、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②没发动农民的力量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发展上升时期。

十三、巴黎公社的意义:
是无资产阶级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精神将永垂史册。
俄国
一、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社会经济危机。
3、 目的:拯救统治危机

二、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2、农奴通过赎买的办法获一定数量的份地。
三、评价
1、性质: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进步性
○1重要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 局限性
○1沙皇专治
○2封建土地所有制大量存在
○3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美国
一、美国内战的背景
1、 独立后美国领土的扩张
a、手段:①赎买 ②武装颠覆 ③入侵
b、结果:①从大西洋延岸太平洋远岸
c、西进运动: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
2、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
3、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高涨,加剧了南北矛盾。
4、1860年,林肯当总统——内战导火线
二、内战经过(1861~1865)
1、 爆发:南方首先挑起内战
2、战争初期北方的失利
3、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采取措施
4、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4、 1865年战争结束

三、评价
1、 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 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
3、 局限性:种族歧视。

德意志统一
一、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
1、 必要性:
①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分裂影响资产阶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2、可能性:
①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展。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⑤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
⑥铁血政策及军政和外交手段。

二、德意志统一的过程
1864年普奥——丹麦
1866年普——奥
1870年普——法

三、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声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意大利统一
一、意大利统一的背景
1、 必要性:
① 国家分裂
② 外族奴役
③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④ 人民要求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2、 可能性:
① 战略位置重要
② 惟一独立
③ 经济最发达力量强
④ 政治开明
⑤ 人民革命战争没成功
⑥ 加富尔运用邻国的外交手腕
二、德意志统一的过程
1859法国和撒了——奥
1860加里波远征,两西西里王国
1861意大利王国成立
借普奥普法赶出奥法,1870年统一

三、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结束了异族压迫分裂的局面,形成的统一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一、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①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②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
③倒幕派形成。
④武装倒幕。

二、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①人民反抗斗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
②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③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不满。
④中下级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现实不满。
⑤西南大名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
⑥西方列强入侵

三、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
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丧失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四、倒幕派形成
1、 背景:
内因:
①人民反抗斗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
②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③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不满。
④中下级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现实不满。
⑤西南大名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
外因:
⑥西方列强入侵。

2、倒幕派的主张: 要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进行社会改革。
3、主体力量: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
4、武装倒幕
1867年准备讨伐 1868年摧毁幕府统治
武装倒幕为明治维新扫清路是明治维,新的成功的前提。

五、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
(1868年初到90年代)
1、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a、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废藩置县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c、废除封建身体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商业。
3、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
3、 文化方面:文明开化政策

六、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变强
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幕府统治
3、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个宽松的国际环境。

七、明治维新的评价
1、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2、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除了不平等条纸币,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对亚洲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出启
4、不彻底性(天皇制)
5、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原因
1.急需在世界开拓市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2.实力增强
3.各国无一例外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概况
1.英国
①目的:争夺市场、原料产地
②方式: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强占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拓展市场
③地区:印度、新加坡、阿富汗、中国、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2.法国占领的地区:阿尔及利亚、埃及、中国、印度支那(越南 老挝)
3.美国占领的地区:拉美、中国

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进行使资本主义市场在这些国家形成。
2.建立殖民地始他们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组成部分。
3.轮船等先进的运输工具使用,使长途运输更方便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4.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争取世界的物质力量大大争强。
5.资本主义经济有扩张的本性。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高商品市场,廉价原料,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
2.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3.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四、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组成)
1.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全世界确立。
2.通过列强对外扩张亚非拉广大地方和国家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五、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的影响
1.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廉价原料,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
2.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
1.19世纪上半期,许多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列强加紧对这些地区的侵略
3.人民和有鼓气的上层人士
4.列强的殖民侵略

二、亚洲革命风暴的重大事件
1.瓜哇反对荷兰
2.阿富汗反对英国
3.伊朗巴布教徒(1848~1852)
4.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三、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亚洲的民族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

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1.英国的高压政策
2.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印度土兵反英斗争
4.密拉特子弹事件——导火线

五、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1.英国殖民者殖酷镇压起义
2.封建土地阶级取得领导权叛变起义
3.从根本上说无先进阶级领导

六、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
1.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
2.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
3.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
4不得不派赴伊朗和中国等地的侵略军 雕印度。

七、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士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2、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3、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
4、一定程度上 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第2个回答  2009-05-22
问答题 1.儒家思想的发展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