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中浮、数、大、动、迟....是什么意思?

《伤寒论》中有文: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是什么意思?怎样是大、浮、数、动、滑、沉、涩、弱、弦、微?
为什么每次提问都没人回答?郁闷碍......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一般见于表证。

  相类脉:

  1、散脉:浮大无根(寸、关、尺都浮),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元气耗散。

  2、芤(kou)脉:浮大中空,按之如葱管。两边实中间空。

  临床意义:为失血过多。(芤脉比散脉有力)。

  (二)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

  相类脉:

  1、伏脉:重按着骨,始可应指。“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见于邪闭、痛极。

  2、牢脉: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临床意义:见于阴寒内盛。

  二、脉率分类:

  (一)迟脉:一息脉动三~四至(1分钟<60次)。

  临床意义:寒证,或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相类脉:

  1、缓脉:一、可见正常人(脉来和缓);二、气血不足。

  (二)数(shuo)脉: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热证。

  相类脉:

  1、疾脉:一息七八至以上(每分钟100次以上)。

  临床意义:主阳气亢盛。

  三、脉宽分类:

  (一)洪脉:应指浮大有力,滔滔满指。

  临床意义:热甚。

  相类脉:

  1、大脉: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临床意义:脉大而数为邪实;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

  2、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气血两虚。

  四、脉长度分类:

  (一)长脉:应指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洪、长、大脉,热盛。)

  (二)短脉:应指范围只出现在寸部或关部,尺脉常不显。

  临床意义:主气病。妇女易得。妇女以血为用,血的运行靠气推动,“气为血之帅”。

  五、脉力度分类:

  (一)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临床意义:主虚证。

  相类脉:

  1、弱脉:极软而沉细的脉,沉取方得,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主久病体虚。

  2、微脉:按之欲绝,极细极软,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见阳气暴脱。

  (二)实脉:来盛去亦盛,脉来充盛有力。(洪实脉。)

  临床意义:主实证。

  六、脉流利度分类:

  (一)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

  (二)湿脉:往来艰涩不畅,应指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等。

  七、脉紧张度分类:

  (一)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

  相类脉:

  1、紧脉:脉形如牵绳转索,(紧张度、力度比弦脉高)。

  临床意义:主寒邪侵袭人体,(脉浮紧,风寒脉象;浮数,风热脉象。)

  (二)濡脉:浮而细软,应指少力,如絮浮水,轻手即得。

  临床意义:主诸虚,或湿困。

  八、脉均匀度分类:

  (一)结脉:脉率比较缓慢,而有不规则的歇止。“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二)代脉:有规律的歇止脉。“缓而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放还。

  临床意义:脏气衰微。

  (三)促脉:脉率软、速,兼有规律的歇止。“速而时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阳盛实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