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一年级班主任如何做好开学初的教育工作

如题所述

“万事开头难',这话对于新一年级的师生来说也尤为地适用。因为一年级新生的入学管理,是历届班主任老师的头等难题,由于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出来,什么规矩都不懂,再加上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玩为主突然转变为以繁重的学习为主,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这不仅需要孩子自己角色的转变还要有极大的适应能力。由于当前形势,班级学生数太多,这就更给老师的管理再增加了难度。而一年级又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就更需要我们一年级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培养和科学的管理。下面,我就把我几年来从事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与感受与大家交流,和大家共勉。<?XML:NAMESPACE PREFIX = O /一、注意抓住良机进行“感情投资”,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谁,她(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我认为这时是感情投资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记得去年我带一(1)班时,我就抓住学生对我有好奇心时进行感情投资。一年级一般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常规教育,第一天见面,我不是急于宣布我的规章制度,而是微笑地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就以一个“缘”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我跟学生说:“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已经是小学生啦!高兴吗?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生活在一年级一班这个大家庭里,我是小朋友们的班主任,林老师很庆幸能有缘认识大家,作为同学大家有缘相聚在一起,相聚这个班,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段缘份,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好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认字、唱歌、画画、做游戏……今后你们如果遇到困难就跟我说,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这些洋溢着友善、宽容的开场白一时就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消除儿童们紧张的心理和陌生感。此时若再适当加一些鼓动性的话,孩子就会觉得你是一位可蔼可亲的老师,在以后工作中与学生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但这里还想说的是,虽然第一天要给学生亲切感,但老师要把握好度,亲中带严,不可让人觉得你“孩子气”,根本不象个老师。二、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小学,毕竟不是幼儿园。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里要完成那么多的学习任务,所以我们不能放任孩子自由,让他们停留在幼儿园的生活,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制定班规,我们班的常规管理一般是分成两块,一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一块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价。因为是低年级,班规并不能由学生讨论产生,而是由老师统一制定。一般规则:要简单有效,不要高不可攀。刚接手一个班,我们老师最最希望孩子们听我们的话,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良好的班风。这时,我们的老师往往有些急于求成而心急如焚,殊不知,良好的班风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得成的。你只要想一想自己就能明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那么简单,我们大家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一定要简单有效。我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星期只提一个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个星期做得不好,下个星期继续做。直到做到为止。比如说第一周我对孩子们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是以儿歌的形式带动的: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可以告诉学生:“铃声响,进课堂,小小嘴巴快闭上!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一周下来,孩子听到预备铃声响进课堂的习惯基本养成。于是,第二周我把侧重点放在了课前准备上。第二周我教给孩子们的儿歌比较复杂: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响亮。学会守纪律,我是好学生!这首儿歌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要求比较高。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背一下儿歌就能解决的。所以,在背儿歌的基础上,慢慢养成习惯。开学第二周,我对孩子们提的要求仍旧是课前准备。我觉得,当一个要求没有达成目标时,不要轻易提更多的要求,这样会适得其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会有问题产生,于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像医生一样要对症下药。在接下来的第三到第十周,我根据班级的实际,依次提出“上课要听讲”“起立要站直”“发言先举手”“路队快静齐”“早晨到校,先交作业后晨读”“坐如钟”“”静静听“等要求。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静”。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上课的纪律是管好整个班级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工作。而学会倾听则更是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所以,有几周,我们班行为养成方面的要求就是一个字:静。要求学生能静静听老师讲课,听同学的发言。这个要求孩子们不容易做到,所以就持续了几个星期。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我认为要建立一个与其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一颗红红的五角星或是一张笑脸在一年级学生的眼里可是极具诱惑力的礼物。当他们背出一首小诗时,当他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当他们写字工整时,当他们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当他们睁大眼睛认真听讲时等……我会送给他们一颗星或者是一张笑脸,他们的心里是何等幸福,何等骄傲啊。)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奖励本,根据日常、课堂、作业等中的表现,奖励笑脸,得到十个笑脸就换一面红旗,得到三面红旗就可以得到老师的礼物。总的来说要让低年级孩子自觉养成好习惯奖励措施可以发挥很大很大的作用。在奖励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因为接受表扬与接受批评相比,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更易接受表扬。三、评价:要及时具体,不要“秋后算帐”。这里我要说说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我们在黑板的右侧写上1 2 3 4 5 6 六个小组的组号。然后以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好的小组得一颗★。这项评比全体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小结。比如说,早晨到校,要求学生及时把回家作业交上来。也是可以评比的。看哪一个小组交得快又齐,哪一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再如课前准备,在预备铃响过之后,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课前准备情况扫视一下,如果小组成员人人都放好了书本和文具盒,则加一颗星,否则不得加星。再如,课间,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也可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因为有全体老师参与进来,所以对孩子的评价也不会因为只有班主任老师的参与而显得片面。因为评比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则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因为是写在了黑板的右面,所以五角星比写在墙上更醒目,对孩子的提醒作用更直接,也更有效。孩子有的时候真的是极为有趣有意思的。比如当你进教室的时候,你不必说:“孩子们,安静!请安静!”你只要拿起一支彩色的粉笔,高高举着手,做出要给哪一个小组加★的样子,他们自会互相督促着告诉还没有安静下来的同组成员:“加星了!加星了!坐好!坐好!”这比老师扯着嗓子喊“安静”更加有效。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我会利用几分钟时间对本周情况进行小结。得到星星最多的小朋友,就在下一周当小老师。小老师每天一人轮渡上岗,培养了孩子的能力。我当场用最漂亮的红粉笔把小老师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对他们的鼓励,非常地直接醒目,并且下一周可以拿班排排在队伍的前面。这样,孩子们争拿星星的劲儿更足了。这是奖励。当然也有处罚。对于违反常规要求的小朋友,我采用点名的方式。要是在上课时,被点到两次名,就要被加一个哭脸,一个哭脸就抵消一个笑脸。或者马上解决,比如让他在下课的时候,坐五分钟一动不动,或者读五分钟的书。这往往被理解为体罚,但是我认为,必要的处罚是必须的,但你必须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接受了处罚,还要让他明白,为什么可为什么不可。还有一点你必须做到,那就是即使是处罚,也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真爱。四、 “官职”,参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年级的学生几乎个个爱“当官”,因为背上一个官职会让他们觉得特别神气、特别满足。所以,老师们千万不要小看这官职:不爱劳动的学生偏给他个劳动委员当当,不守纪律的学生就让他做个纪律委员,喜欢打闹的学生故意让他当个安全委员,在官职的诱惑下,他们肯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另外,什么“图书管理员”“值日班长”“节能小助手”……只要是您想得出的官尽量分封给每个学生。五、安全教育。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安全教育始终不放松,特别是交通安全,课间追逐安全,上下楼梯应注意的事项等主要开专题班会进行学习。在开学的第一周里主要告诉学生什么地方可以活动,在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从第二周开始让学生出去进行户外活动,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专门设立一个户外管理员,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总之,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工作要求要细,训练要严,检查要勤,评价要快,示范要多,帮助要实,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