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物理化学

不知道为什么。我上课很用心的听课,但物理化学成绩总也提不上去,哎,,可能是脑袋太蠢了,,但是我还要怎样做,才能把这几门成绩提上去呢??拜托啊。。我现在马上就要毕业会考了。帮下忙啊。。

虽然很多人不提倡题海战,但是个人经验是多做题.很多时候题目是换汤不换药的,变动几个数据就是一个新题目.做的多了,一般的题形就都见过了.公式也自然熟悉了,也能灵活运用了.
作题的时候宁肯花一个小时去想一个题目,也不要边做边看答案.
前一总方法就算你想不出答案,你也能通过一个小时的思考来熟悉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熟悉公式,最重要的是明白哪些方法不可用.
后一种方法会使你做多少题目都没用.很可能出现的题目都是不会,看一眼答案会了,再让做同类型的又不会.

不要觉得一个小时想一道题目对一个高三的学生而言,时间不合算.一个小时想不出来就换个题目做,过两天再回过头来想想,总会有收获的.
有一句话道出了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我觉得难不难在于你对该科学习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对如何学好物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一位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感情投资

我们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学生而言,能试着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将会终生受益非浅。学习的过程本就是艰辛的,甚至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个单调、枯燥的过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就其乐无穷了吗?
怎样学好化学~~~ 一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拂脚”,考前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 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 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 一是应当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是应当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有效。如预习时候读课文的初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又如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三、应当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四、要写点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4
我是选化学的。所以只能告诉一些提高化学的方法。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枣部分枣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化学用语的学习
(一)化学用语枣学习化学的工具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钱国明 李克森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科技、能源、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 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三.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四. 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五. 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六. 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

*******************************************************************************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欧伟婵老师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学学好,还要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相信同学们会轻松地把化学学好的。

*****************************************************************************************************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以实验为依据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学好高中化学的一项必要条件,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1.“工具性”的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结论要反复记忆。

我们反对一味死记硬背,但决不排除必要的记忆,重要的是对记忆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选择。如元素符号、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元素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律、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等等,均为必须记忆之列。记忆的方法强调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使概念间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从而加深记忆。

2.重视化学实验,建立立体化概念,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化学实验、结构模型、实物照片,是建立立体化观念,使抽象的化学内容形象化的物质基础。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它有助于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建立和巩固,有助于动手、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加强练习,举一反三。

在化学学习中应通过经常性的练习来达到消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练习要适时、适量,并充分采用书面答题、口答和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要反复接触选择、填空、推断、证明、鉴别、计算等多种题型,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效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的题目可一题多解,开拓解题思路,提高灵活性;有的题目可多题一解,突出解法的本质,得出解法的规律。

4.克服心理障碍,锻炼应试能力

检查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应试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则是考试成败的关键一环。要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测试练习,锻炼克服心理障碍,平息紧张情绪的能力。要有意识地作一些控制情绪、控制时间的努力和自我测试。要探索解题的技能技巧,根据题目难以程度灵活安排解题顺序。要锻炼加快解题的速度。争取时间,以便复查纠正错误。

此外,经常看些化学的科普读物,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开展家庭小实验、小发明,参观和考察与化学有关的工厂、学校、科研单位等,对学好高中化学都有好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04
中考化学复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要求会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综合性问题。 王云巧老师针对考生在化学复习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倾向进行了分析。
<br> 误区一:只重题型不重源头
<br>
<br> 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不仅注重本学科的前后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br>
<br> 在复习中除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家中的食盐、食醋、苏打等经常在试题中遇到。尤其是苏打即纯碱的用途、变质、发生反应等问题几乎年年都会考到。
<br>
<br> 误区二:只重听讲不重参与
<br>
<br> “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只重听讲不重参与的错误倾向,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就够了,没必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并提出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王云巧说,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寻找问题方面做得很差,这样就会造成知识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
<br>
<br> 王云巧总结了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该遵循的顺序:阅读回顾→建立网络→提出问题→交流与共享→反思评价→巩固练习→矫正提高。
<br>
<br> 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br>
<br> 王云巧说,在解答问题时,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实际上,考查一个知识点,就是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要结果,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中考阅卷中占有很大分值。
<br>
<br> 误区四:只重做题不重基础
<br>
<br> “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应该大量做题,恨不得把历年中考题一网打尽,这样中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王云巧说,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考生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br>
<br>转贴于:考试大_初中升学考试
<br>
<br>化学
<br>一. 结构
<br>原子 离子 分子
<br>原子的结构 《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br>离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 就 成了离子
<br>分子 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
<br>元素 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构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施来恩和施汪 发现原子的
<br>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氧8个 氢1个 碳6个〉所以围绕中子的多少我门又发现了 同位素 质子相同 种子数不同
<br>
<br>物质的分类 ①单质和化合物
<br>单质是一个物体全部都是一种元素构成的
<br>化合物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够成的
<br>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br>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或者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br>例如 空气中有氧 有氮 他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哦
<br>二. 化学式
<br>先我们要了解里面的数字的含义
<br>H20 或者C02 那个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写的〉 表示 这个分子里面有2个氢原子 后面的表示有2个氧原子
<br>2CO 表示有2个一氧化碳 在化学式前面的〈大写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或分子〉的个数
<br>CL`` 表示一个离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2个电子 因为电子带负电
<br>化合价 常见的 金属一般显正价
<br>铁 Fe 正3或者正2
<br>Al 铝 正3
<br>H 氢 正1
<br>锰 Mn 正4
<br>氧 O 负2
<br>铜 C u 正2
<br>硫 S 正6
<br>碳 C +4或者+2
<br>镁 Mg +2
<br>钾 K 正1
<br>Ca 钙 正2
<br>锌 Zn正2
<br>硫酸根SO4 负2
<br>Cl 氯酸根 负1
<br>氢氧根 OH 负1
<br>CO3 碳酸根 负2
<br>NO3 硝酸根 负1
<br>NH4 氨根 正一
<br>写法 把正价的都写在前面 把负价的写在后面 例如H2O “H是正价的 O的负价的”
<br>读法 从后面向前面读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钠 后面的是硫酸根 后向前读 读做硫酸钠”
<br>
<br>还有建议你去背 门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个 要知道常见的物质的符号 别把Au(金)当作是铁(Fe)就可以了
<br>不用背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试的时候会给的
<br>
<br>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价
<br>化合价为0 这东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负2个氢是正1的 2*1+-2=0 存在
<br>CO2 C正4 O负2 一起还是0 存在
<br>
<br>三. 化学方程式
<br>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br>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br>↑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 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br>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br>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br>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br>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br>2Na +2H20 = 2NaOH+ H2↑ 制取氢气的
<br>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br>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br>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br>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br>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br>(+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br>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br>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r>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br>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br>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钡和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氯化钡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br>AgNO3+HCl=AgCl↓+HNO3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硝酸银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br>以上就是基本来反应了
<br>列方程式方法的
<br>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br>② 配平 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br>1. 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br>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br>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br>变成 2H20=2H2+O2
<br>4. 注意还没完 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br>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br>四. 反应了类型
<br>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br>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br>CaO+H2O=Ca(OH)2
<br>2H2+O2=2H20
<br>② 分解 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br>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br>2KCl03加热=2KCl+3O2↑
<br>2H202=2H20 + 02↑
<br>③ 置换 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br>Fe + H2SO4= FeSO4 +H2↑
<br>④ 复分解 2种化合物交换成分 (AB+CD=AC+BD)
<br>BaCl2+H2SO4=BaSO4↓+2HCl
<br>AgNO3+HCl=AgCl↓+HNO3
<br>
<br>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br>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br>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br>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br>五. 计算
<br>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br>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br>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br>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br>⑤ 列出方程 求出结果
<br>⑥ 答
<br>例子 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br>解: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br>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br>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 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br>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br>4/4g=36/X ⑤ 列出方程
<br>X=36g ⑥求出结果
<br>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br>六. 酸碱盐
<br>① 酸 里面一定要有H离子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酸根加上氢而已
<br>硫酸根SO4 负2
<br>Cl 氯酸根 负1
<br>CO3 碳酸根 负2
<br>NO3 硝酸根 负1
<br>加上氢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br>
<br>② 碱 都有OH 并且有一个金属离子就可以了
<br>金属离子 Na钠 AL 铝 Cu铜 总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br>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这就是要你背前40个的原因了
<br>③ 盐 有碱的特点 也有酸的特点叫做盐
<br>碱的特点 金属离子 酸的特点 酸根 就可以了
<br>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来吗?
<br>七. 酸碱盐反应
<br>碱可以和以下的反应(判断成立与否要看有没气体 沉淀 或水 生成)
<br>① 酸 HCl+NaOH=H2O+NaCl
<br>② 非金属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br>③ 盐 CuSO4+2NaOH=Cu(OH)2↓+NaSO4
<br>酸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br>① 碱 NaOH + H2SO4= Na2SO4+ H2O
<br>② 金属单质 Fe + H2SO4= FeSO4 +H2↑
<br>③ 金属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br>④ 盐 BaCl2+H2SO4=BaSO4↓+2HCl
<br>盐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br>① 碱 CuSO4+2NaOH=Cu(OH)2↓+NaSO4
<br>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br>③ 还可以很盐反应 不过他门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br>AgNO3+NaCl=AgCl↓+NaNO3
<br>只要你细心点 努力背好以上的 相信你可以成功的
<br>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我省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

二.重点、难点、热点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 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 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 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 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 综合实验;

⑤ 质量百分比浓度、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2)能源与化学,(3)生命与化学,(4)材料与化学,(5)综合与化学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② 学科之间综合,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④开放性综合题。

根据近年中考化学趋势我们在总复习中重点抓好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牢固掌握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该科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在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方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小结→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反馈→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通过实践效果较好。
三、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
第一轮复习---分章复习。按章节顺序对每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

第二轮分块复习。这一过程是按照初中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即在第一轮分章复习(横向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即纵向深入),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四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基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最后冲刺---借鉴前三年升学试题,框化当年试题量,搞模拟测试,对易记易忘的知识点,考点和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查漏补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四、 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改变这些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 .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 .注意心理训练。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二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总之,这些都是我在具体的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于如何更好地搞好化学总复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只是一个初探,希望大家多提保贵意见
第3个回答  2009-04-01
课本上讲的太少了,考试出得题通常是课本上基本知识引申出来的,所以要下课多做题。先做那种每章先总结后面有题的那种,然后再综合的。这样一下子就能提高好多,只要能坚持过来。
第4个回答  2009-04-02
多记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常识,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多动手做实验培养兴趣,如此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