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识分子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谢谢

如题所述

古代知识分子的等级是生员、举人、贡士、进士。

生员俗称秀才专指府学、县学的生员,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称童子试获得取录。但秀才只是一种身份。

举人是参加乡试(全省考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闱。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秀才,地点在各省的贡院。考中举人才有当官的资格。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贡士是参加会试(全国考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

扩展资料: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童子式: 县试——生员 秀才 府试——院士 正试: 乡试——举人(第一名解元) 会试贡试——(会元) 殿试——进士(第一名状元) 明、清两代为例: 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 小皆称“儒童”或“童生”。 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 “秀才”。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 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 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 ”,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 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 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 为“亚元”。 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 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 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 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 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追问

简单一点的

追答

状元、榜眼、探花

这是第一,第二,第三。至于最后一名就是孙山啦(名落孙山)

追问

谢谢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