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有事不敢请假?

如题所述

总之,我属实有“请假耻辱”,只要不是法定节假日,有事要请假,就觉得不正常,就焦虑,就愧疚。我打心里觉得,上班就应该全勤,缺勤一天就不正常。
造成这种现象的典型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左右。
可能和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习惯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习惯从别人的评价里确认自己是好还是坏。结果就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左右,做事前容易上演各种内心戏,想东想西,自己难为自己。
放到请假这个事情上,还没行动呢,就会臆想领导的反应、同事的看法……把自己放在被审视的位置,纠结,焦虑,耻辱。

第二个原因是从小到大养成了服从规则的习惯。
我上小学的时候,感冒发烧不太严重,都会被父亲“劝”去上学,然后带病上课,语文老师就会夸奖,受了夸奖,就觉得这样好,还挺自豪。
时间久了,我就被这些外部期待和规则给异化了,你给个规则,我就习惯性地要向它靠拢。

第三个原因是被企业文化洗脑了。
现在的企业,总有各种规章制度,几十条是少的,多的可能几百条,把请假给你规定得明明白白的。而且,那种种说辞,就让你感觉请假是“例外”,是“不正常的需求”。
你像我这种从小被规则异化的人,看到这种要求,不自觉就认为应当遵守,心就被它框住了。
然后,老板们又通过各种渠道,天天各种信息宣传“敬业爱岗”,让你觉得“当一天和尚就必须撞一天钟”,不撞钟就不是好员工。

久而久之,“请假是非正常需求”这种观念就沉入意识深处,绑架了我,一要请假,就会觉得这是非分要求,就不好意思,就愧疚,就耻辱。
说了这么多,要怎么改变“请假耻辱”呢?分享一套三步走策略。

首先,要认同“有事请假是正常需求”。
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总结了人在各个生涯发展阶段的生命角色。
像我们上班,基本上是在建立阶段和维持阶段,此时身上就有工作者、持家者、子女、休闲者、公民等角色,每个角色的需求都是正当的。
作为工作者,工作是正当的。作为持家者,照顾子女和家庭,也是正当的。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照顾子女和家庭需要请假而感到焦虑和羞耻。
这是我们的正当需求。

其次,把关于请假的各种担忧写下来,为行动清除障碍。
当我们因为请假产生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时,如果任由它们在脑海里发酵,就会加剧胡思乱想,就难以付诸行动。
此时,可以把各种担忧,一条一条地写下来。
写的过程,也是清空大脑的过程。
写出来了,心理负担也就小了,胡思乱想也就少了。

最后,选择压力较小的方式请假。
觉得面对面请假很难,那就打电话。
觉得打电话请假很难,那就微信发消息。
觉得发微信可能被领导追问,那就发邮件。
觉得发邮件可能被秒回,那就走请假系统。

总之,选择压力小的方式请假,先请了再说。一旦你做出了行动,压力就消散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