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大雪节气养生,必须知道这四点!

如题所述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这个时候,就意味着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大风大雪,气温骤降。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会比平时多几倍。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边肖大雪季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吧!


注意饮食


大雪、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少,都会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诱发口腔炎。所以冬天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通过饮食习惯来弥补。进补时,多吃些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葱、山药、桂圆、栗子、杏脯等温性食物,有助于御寒。但由于天气干燥,饮食不当,容易使人上火,患口疮,要注意控制量。同时注意少吃肉,多吃蔬菜和温性水果,多喝粥。


因为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水,保证器官的正常代谢。一般每天补充的水分不应少于2000~3000ml(也就是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ml)。


2.注意日常生活和锻炼


大雪季节,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平和,生活作息规律。


冬天,白天短,夜晚长。注意早睡晚起。不要熬夜。不要起得太早,早上锻炼。“待在阳光下。”


3.注意防寒


大雪时节,要注意风邪、寒邪的侵袭,尤其是头足。这是因为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最易受寒邪侵袭。


根据中医理论,头部是“所有阳之会”。对于不戴帽子的人,当环境温度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如果温度为4,从头部损失的总热量占60%。天气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患者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所以,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冬天,寒气侵袭人的身体,胸腹部首当其冲。胸腹部受凉后,容易坏了体内的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此外,寒冷还会诱发肠胃疾病,所以胸腹部的保暖也不容忽视。


俗话说“寒从脚起”,离心脏最远的脚供血慢且少,皮下脂肪层薄,保暖性差。一旦受凉,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从而降低抗病能力,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大雪天要注意脚部保暖。


在寒冷的雪季,首先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戴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双保暖的鞋子是防寒的最佳选择。其次,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暖防寒,出门少穿外套。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去医院检查。


大雪节后,由于天气寒冷,一些女性容易感到寒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女性在经期、孕期、产褥期抵抗力低、抗寒能力差或患有贫血、肠胃病、慢性病,在冬天特别怕冷。另一方面,如果女性因营养缺乏而出现低血压或甲减,也会造成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不良,尤其是四肢外周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手脚冰凉。


4.注意心态平和


另外,要注意心态平和。很多疾病都是由情绪引起的。比如青光眼——因为情绪不稳定,日常生活不规律,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一般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月份。其症状包括眼睛疼痛、眼睛肿胀、视力下降、头痛、恶心等症状。所以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规律,不要长时间呆在暗处,以免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升高;天气晴朗时,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以增加眼底血管的供氧量,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蓄积,避免眼压升高;天气寒冷,要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睛的影响。


此外,如果下大雪,积雪不融化,长时间待在大雪中的人很容易患上“雪盲”,即“雪光性眼炎”。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阳光中的紫外线被雪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上,造成角膜损伤。其症状是畏光、流泪、异物感、瘙痒、刺痛和水肿。因此,不宜在雪中停留太久。例如,在雪地里工作或旅游观光时,应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尤其是东北的,更要注意。


延伸阅读:


冬天暖胃的小法宝


1.茴香的外用


取茴香50g,放入锅中用小火煸炒至温热,取出放入布袋中,敷于胃部。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仅要防止烫伤皮肤,还要让胃部有温暖的感觉。


一般热敷10分钟可以缓解胃痛。茴香中含有的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增加胃肠蠕动,排出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气体。


2.喝热姜粥


5克高良姜或干姜和50克大米。淘米加水煮粥。当它很快煮熟时,加入高良姜或干姜,直到米饭煮熟。把它加热。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两者都含有挥发油,能排出积聚在消化道的气体,缓解胃痛。


3.桂枝浴足


桂枝20克,水1.5升,煎煮,去渣,取汁,倒入洗脚盆中,加入适量冷水,使水温微热,泡脚20分钟。桂枝足浴能温胃经,祛寒邪,缓解胃痛。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慢性胃病的老年人要注意胃部保暖,最好穿上马甲或肚兜保护胃部。平时要注意忌食生冷食物,胃寒者要多吃温阳和胃的食物,如牛羊肉、韭菜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