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数字化融合的思考与启示

如题所述

2021年初,教育部在新版的高职招生目录中对原有的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升级,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随着这一变革的推进,各院校纷纷开始更名。同时,我院参与起草的《高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于2021年2月由教育部发布并进入公示阶段,其中涉及的酒店数字化营销实训室、酒店数字化运营实训室以及多个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室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作为文件的参与者,我希望通过与同行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主要从三个角度探讨“酒店管理与信息化、数字化的融合”。
1. 背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背景与思考
1.1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是深思熟虑、审慎推进的战略决策
酒店管理专业升级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这一消息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盲目跟风、一时脑热的想法,这一提法形式大于内容。然而,在我看来,这一升级并非头脑发热,而是教育主管机构对行业本质深度思考、审慎决策的结果。从过去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确实有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的行业特征,但酒店运营领域同时也是“信息密集型行业,对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有根本性的需求”。信息技术、数字化所抽象的“信”已经成为“食住行游购娱”之后的旅游第七要素。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携程自2014年以来已经稳居行业龙头地位,营收、利润均远超传统酒店行业。酒店行业痛斥“利润都被OTA拿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亏损”的态势,其本质上是企业竞争实力的真实体现。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酒店产业越来越进入“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渠道价值进一步凸显,互联网的地位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教育部将原有酒店管理专业升级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特征,有利于专业健康、有序发展。
1.2 专业名称的修改,已经隐含了定量的指标
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在过去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过度偏重服务,在专业课中占比超过60%。而升级后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的专业名称实际上已经说明,数字化运营相关内容在专业中占比需大幅提高。我个人认为,占比应不低于30%-40%,其中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独立的数字化相关课程,比如酒店数字化管理概论、酒店互联网营销、酒店经营模拟,以及未来的酒店商业智能、大数据分析、需求分析等,这些课程内容中数字化占比接近100%。第二类是在传统课程中大幅度增加数字化相关内容,形成数字化专业课程,比如酒店前厅服务、餐饮服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难题在于:在课时量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字化相关内容后,应减少哪些内容以实现总量守恒?我们的方案是减少识记类内容,尤其是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学会的内容精简,将课堂教学调整为课程的重点难点。第三类是在传统课程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善提升课程的实训效果和授课效果,比如客房服务、调酒、咖啡、茶艺、插花等,解决了原有实训中原材料成本高、工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实训效果。
1.3 数字化融合方向应当是“运营”,而非研发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核心在于运营,即运作和营销,而非研发。这就决定近年来很火的物联网、智慧客房、语音控制、手机开门、人脸识别等领域,可以从展示、体验做一些融合,但不应该成为专业改革、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尤其今天的酒店行业,信息化尚未完全实现,智慧、智能可以作为企业营销的突破点,但不应成为院校改革的重头戏。在教育部最新目录中,“智慧”出现5次,智能出现了57次,均使用在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的行业。反观酒店行业,目前还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甚至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标准,此时谈智慧、智能,为时尚早。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实训室、尤其是客房实训室改造时,结合一些物联网、客房控制系统、手机控制、酒店机器人等,做一些智慧客房、智能客房等,一方面向学生传递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营造“关注科技、关注互联网、关注数字化”的良好教学氛围和校园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