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方面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3
王驾简介
王驾,唐代诗人,字大用,河中人。生卒年月不详。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两首流传很广。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雨后去小园散步所见萧条的残春景物。诗篇里蕴藏着一股淡淡的浓郁的惜春之感,属于即兴之作。
  春天是个桃红柳绿,姹紫嫣红,花香鸟语,景色宜人的季节,古代诗人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如韩愈《初春小雨》、程颢的《春日偶成》、秦观的《春日》、朱熹的《春日》、汪藻的《春日》等等举不胜举都是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我们先看第一句。第一句是写未下雨前的小园情景。未下雨时,小园里面的鲜花的花朵都含苞待放,显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难怪朱熹留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二句是写诗人雨后去小园所见到的景物。春天是个美丽的,也是个细雨绵绵的季节。雨霁云散,诗人来到小园散步,可能是呆在书斋看书看烦了,想出来欣赏欣赏雨后的风景。当诗人充满美好的心情来到小园一看,哪知一场滂沱大雨过后,花蕊全部被雨打落了。此时此刻的诗人心情大家不言而喻,肯定是坏透了,因为他主要是等到雨后来好好欣赏美丽的风景,哪知等来的会是这样的残败景象。其实扫兴的不是诗人一个,还有谁呢?这首诗起承转合很分明,我们来看第三句就知道。如果一首诗转结好不仅可以勾起读者的兴趣,而且是全诗的结构也显得很工整,还可以看出诗人的写诗功底深厚。
  第三句是写蜜蜂与蝴蝶飞到小园里看到残败,萧条,荒芜的景象;原本它们想与诗人一样,想停歇在小园里的美丽花朵上栖息,好好欣赏一番,准备大饱眼福春天雨后的风景。然而当它们看到如此残败之景,也都感到无比的扫兴,都纷纷翻墙飞到邻居家的小园。诗人看到一群蜜蜂与蝴蝶都飞离,顿时给惜春的诗人留下无限的迷惘与惆怅。这时候的诗人突发奇想,想出了流传千秋万古的名句,也就是本诗的结句:“却疑春色在邻家。”
  结句中的一个“疑”可以说是诗之眼。诗人是带着假想的手法来写。因为邻居家小园与当时诗人的小园只有一墙之隔,不可能会是两种情况,可是看到蜜蜂与蝴蝶都纷纷过墙而去,心中不得不多了一份疑心,所以就用了一个“疑”。这个字用得真是“妙”,给人却读出“只有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的神奇境界!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朴素简约,明白如画,意境清闲幽雅,如一幅高雅,情致的雨后春景图。正如司空图评论王驾时云:“长于思与境偕。”(见《与王驾评诗书》)

译文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蜜蜂和蝴蝶纷纷飞过墙去,却怀疑春天的景色在别处。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28310.htm

第2个回答  2009-06-03
[编辑本段]王驾
王驾简介
王驾,唐代诗人,字大用,河中人。生卒年月不详。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两首流传很广。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给扫了兴。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触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编辑本段]译文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蜜蜂和蝴蝶纷纷飞过墙去,却怀疑春天的景色在别处。
相似回答